■徐慧娜
與歷史教育的曠日之戀
■徐慧娜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比绻f有哪一位老師給我的影響最大,我腦海中第一個跳躍出來的是高中時期的語文老師。我高中就讀于江蘇省常熟中學,這是當?shù)刈詈玫母咧?,能考進去的都是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學霸,可惜高中三年,我硬生生地學成了省中的“學渣”。我的語文老師孫蘇,是一位嚴謹、文藝、激情的女教師,她留的作業(yè)只有作文,學渣如我,可我的作文倒總能成為范文,和班級學霸的作文一起由孫老師讀出來,那種感覺,是高中“地獄式”學習生活中為數(shù)不多的自信印記。
選擇教育本是我的理想,可是選擇歷史教育,卻實屬無奈。我在頭昏腦脹的狀態(tài)下學完了四年大學,順利地走上了講臺。我本是一個懶散的家伙,從一開始只是想做一個閑適的“小”老師,過“小和尚敲鐘”的日子,倒也沒想到,一路走來,收獲頗豐。
是什么促使我一步步地成長?回想起來,一開始是“虛榮”的力量。還記得剛當教師的第一年,我參加一次全市的公開課活動,聽課完畢,所有的聽課教師集中到報告廳,放眼望去,得有100人左右吧。當時,我竟然被市教研員點名作為新教師代表評課和發(fā)表感想。用來準備的時間極少,我的腦細胞一下子活躍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最后,我的發(fā)言獲得了掌聲。至今我仍然記得那時的緊張、興奮、激動,我突然明白,原來我的小聰明還是有點用處的。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年,我憑著小聰明和親和力,“混”得挺得意。工作第一年,我獲得了市級“優(yōu)秀見習教師”的稱號。在2005年的市級“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課改展示活動”中,我開設了一節(jié)公開課,獲得好評。如果要問那段時間,我收獲了什么,我想,我收獲了對歷史教育的初愛,慢慢喜歡的那種感覺。
真正讓我著急失落的,是2009年至2010年,我第一次參加蘇州市的初中歷史青年教師的基本功競賽,從常熟市級的選拔到蘇州市級的比賽,過程異常艱辛和糾結。在這次比賽中,我發(fā)現(xiàn)較之其他參賽教師,自己什么都不突出,教材不熟悉、課程標準不明了、教學重難點不清晰,更別說教學思想了。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僅憑借小聰明,專業(yè)道路無法走得寬廣,僅依賴親和力,學科教育無法走得深遠,“歷史教育”不能僅僅用來養(yǎng)家糊口,我似乎應該努力地去愛“她”。
2010年后的我在痛苦中前行。痛苦來源于專業(yè)的荒蕪,選擇歷史教育之初的別扭導致了我的專業(yè)能力是極其薄弱的,補短板的過程有點痛苦,我給自己定了兩個要求,即“專業(yè)必須過硬、教學必須夠格”,這兩條也成為了我一直奮斗的學科信念,鍥而不舍。
首先,專業(yè)必須過硬??墒菤v史,想說愛你并不容易。專業(yè)基本功的薄弱、閱讀的空乏使得歷史課堂猶如荒漠。如何彌補?閱讀書籍、聽課評課、受教受培等是有效的途徑。我一邊重拾大學課本,一邊訂閱一些專業(yè)期刊;參加各種培訓,尤其是在連云港參加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初中歷史省級培訓,聆聽徐藍教授等大師的報告。當然,因為我專業(yè)基礎打得不牢固,閱讀、理解、提升的過程是比較緩慢和痛苦的,所以真正令人滿意的進步不大,對教學的理解也比較膚淺,此間,我發(fā)表了兩篇文章:《規(guī)范·嚴謹·有歷史味——關于把握歷史學科語言的反思》《挖掘初中歷史課程的生命教育素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教學設計有感》。
其次,教學必須夠格。在教學上,我一邊模仿、一邊反思、一邊提煉。從2011年10月的市級公開課到2012年11月蘇州市初中課改展示活動觀摩課,再到2013年10月在常熟理工學院的江蘇省初中歷史骨干教師培訓項目中開設省級公開課,我每次都要求有新的進步,并且將一節(jié)公開課努力轉化為多樣化的教研成果,如教學實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等。2013年的蘇州市初中歷史教學設計評比一等獎,是對我努力的肯定。
2014年,我第二次參加蘇州市青年歷史教師基本功比賽,雖然只獲得二等獎,但這次面對比賽,我不再慌張,多了一點有所累積后的淡定。無論怎樣,修煉深厚扎實的知識素養(yǎng)、全面?zhèn)€性的能力素養(yǎng)、真摯高尚的人格素養(yǎng),這一條信念要堅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教學勝任力。教學的進步是沒有終點的。
當然在專業(yè)上,我還是有困惑的,確切地說是對歷史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迷茫,我要成為什么樣的歷史教師?
專業(yè)的困惑首先來自于新課程改革。從讀書時期到工作伊始,對老的教學目標的認識和理解已經(jīng)根深蒂固,新課改則將三維目標作為學科課程目標和實施綱領。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者合一,這樣的教學目標描述方法中,學科特點體現(xiàn)得并不清晰,歷史學科的價值指向不明晰,究竟落腳點在哪?知識要如何鋪陳,能力要如何深入,情感要如何升華?所以,有了我的微型課題“八年級歷史(人教版)目標分類教學研究”和一堂并不成功的研究課“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
如今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在我看來,無論是“三維目標”還是“核心素養(yǎng)”,都是課程目標,其根本指向是一致的,就是學生。那么作為歷史教師,我能給學生什么?這就是我的第二個困惑——歷史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前言中指出,“培養(yǎng)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而歷史教育對于提高學生公民素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教育的對象是人,即我們的學生,歷史教育要研究學生,以學生已有的素養(yǎng)基礎為依據(jù),以學生素養(yǎng)提升為出發(fā)點;教學組織形式的擇用、歷史材料的擇取必須以學生能接受、樂接受且有意義為標準,和學生一起體悟歷史里的歲月變遷、文脈相傳、家國情懷……
初中歷史教師在對學科的把握上缺失的太多,要想自己的課堂有個性有靈魂,唯有靜心以待,唯有與枯燈相伴?!皦粼谶h方化成一縷香”,學問的道路沒有盡頭。歷史,想說愛你并不容易,與你的相戀將是曠日持久。
個人簡介
徐慧娜,江蘇省常熟市孝友中學歷史教師,中學一級教師,馬寧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常熟市歷史學科教學能手,常熟市初中歷史青年中心組組長”。獲得過蘇州市初中歷史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二等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一等獎、班主任手記評比一等獎,多次開設市級以上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