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衍君 張相明
《牛津詞典學手冊》述評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詞匯語義學視角英語學習詞典語義網(wǎng)絡研究”(項目編號14YJC740120);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國內(nèi)外英語學習詞典語義網(wǎng)絡處理對比研究”(項目編號14Y31),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研究項目“英漢學習詞典與英語學習詞典語義網(wǎng)絡信息處理對比研究”(項目編號2013JK068)。
謝衍君張相明
摘要《牛津詞典學手冊》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詞典學通論性著作,是近幾年規(guī)模最大、涉及研究課題最多、參與學者最多的詞典學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國際詞典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水平,也引領了詞典學的發(fā)展趨勢。文章逐章概述了該書的基本內(nèi)容,提煉了主要的創(chuàng)新性觀點,并從研究者的專業(yè)性、研究對象的全面性、研究視角的全球性等三個方面分析了該書的主要特點。
關鍵詞詞典學牛津手冊述評
一、 引言
世界范圍內(nèi)的詞典和詞典編纂具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作為一門學科的詞典學,一般認為發(fā)軔于20世紀70年代,以捷克詞典學家Ladislav Zgusta的詞典學巨著《詞典學概論》(Manual of Lexicography, 1971)的出版為標志。近幾年來國外出版了一批系統(tǒng)反映詞典學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顯示了當代詞典學的蓬勃發(fā)展。引人關注的是,這些成果大多冠以handbook(手冊)、guide(指南)、reader(讀本)、companion(指南)等字樣。四個名稱各有側重,也不免會有重疊: handbook指“一本告知使用方法或某個特定領域信息的書”(《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第9版,以下簡稱OALD9),涉及范圍最廣,涵蓋特定領域的所有方面,如《詞典學手冊》(A Handbook of Lexicography, 2009);guide指“一本提供某個方面的信息、幫助或指導的書或雜志”(OALD9),側重關注詞典編纂實踐,理論探索較少,如《牛津實用詞典學指南》(The Oxford Guide to Practical Lexicography, 2008);reader指“一本旨在幫助讀者用母語或外語學習的簡易書籍”(OALD9),側重收集在該領域內(nèi)有重大影響力的精選文章,如《實用詞典學讀本》(Practical Lexicography: A Reader, 2008);companion指“用于書名中描述一本就某個特定領域提供有用事實和信息的書”(OALD9),涵蓋該學科領域的所有要素,范圍上比guide要廣,不局限于實踐指導,也有深入的理論探討,如《布魯姆斯伯里詞典學指南》(The Bloomsbury Companion to Lexicography, 2013)。與此相應的是,國內(nèi)詞典學界尚未發(fā)現(xiàn)類似的詞典學著作。
最新出版的通論性詞典學著作是《牛津詞典學手冊》(The Oxford Handbook of Lexicography, 2015,以下簡稱《手冊》),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是英國詞典學家Philip Durkin,《牛津英語大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以下簡稱OED)的副主編,負責詞典的詞源編寫部分長達15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詞源學、英語史、詞匯史、歷史詞典學等,著有《牛津詞源學指南》(The Oxford Guide to Etymology, 2009/2011)和《英語外來詞史》(Borrowed Words: A History of Loanwords in English, 2014/2015)。該書共736頁,匯集了38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詞典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本上涵蓋了詞典學的各個研究領域。
二、 基本內(nèi)容
《手冊》從詞典編纂者和研究者的雙重視角,呈現(xiàn)了當代詞典學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當前各類型詞典的功能和特點。全文按照詞典格式排列分為前頁篇(front matter)、正文篇(body)和后頁篇(back matter)等三個部分。
前頁篇包括以下四項內(nèi)容:
1. 牛津語言學手冊叢書。列出了牛津大學出版社組織出版的31部語言學分支學科手冊,包括書名、編著者、版次等信息,涵蓋了應用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詞典學、翻譯學等語言學主流和新興分支學科。
2. 縮略語表。列出了該書中用到的200多個詞典學常用縮略語及其全稱。
3. 合作者簡表。按照姓氏字母順序列出了該書38位合作者的簡介,包括履歷、代表性成果、研究興趣等。
4. 序言。由主編Philip Durkin撰寫,介紹了《手冊》的選題、呈現(xiàn)方式、主要內(nèi)容、主要特點等。
正文篇按照主題分為四個部分: 共時詞典、歷史詞典、專門詞典和專題討論等。
第一部分“共時詞典”包括8篇獨立的文章。首先,探討了通用詞典、學習詞典和雙語詞典等三類詞典的歷史發(fā)展、分類、結構、典型特征等,這些詞典市場占有量很高,具有不可比擬的商業(yè)價值和學術價值,對其他類型的詞典也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其次,分析了詞典編纂中的語料庫構建和應用,認為語料庫的設計和合成要考慮代表性、層階性、樣本的平衡性和原始性、語料規(guī)模等原則,要通過注釋和編碼對語料庫進行深加工,剖析了詞典編纂中語料庫工具的常見功能,如語料分析、基本特征分析、高級特征分析、文體自動標注、詞典編寫系統(tǒng)應用等。再次,專題討論了通用詞典、學習詞典、雙語詞典的釋義問題,梳理了從18世紀至今詞典釋義的主要方法,如同義詞釋義、詮釋釋義、層次釋義、自然語義元語言釋義等;重點分析了20世紀哲學家和語義學家對于詞義本質(zhì)研究的重要發(fā)現(xiàn),如分類層階論、家族相似論、原型理論、Linnaeus的新拉丁回歸論、Sinclair對傳統(tǒng)釋義觀的挑戰(zhàn)、Fillmore的框架語義學等;解釋了學習詞典中短語、例證、附加語義信息等語境釋義法;分析了對高頻詞、科技術語以及評價性、文化性、語用性等語義現(xiàn)象的處理;指出雙語詞典釋義中普遍存在非同構(Anisomorphism)問題,認為解決方法就是提供認知性和翻譯性對等詞、解釋性和功能性對等詞、文化對等詞和詞匯創(chuàng)新等,主張雙語詞典最常見的釋義方法就是提供對等詞,輔之以注釋、標注、說明、用法示例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