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智
摘 要:伴隨著國內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當前我國的初中物理教學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但是相比較于其他的科目,初中物理的內容抽象而且難度較大,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就必須要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辦法。文中以信息技術作為核心,對于如何有效地強化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給出了一些心得體會,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引 言
在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但有對于幫助學生全面性地了解物理現(xiàn)象中的內部變化,將原本枯燥、抽象且難懂的學得變得直觀,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物理興趣以及科學思維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在彌補傳統(tǒng)中學物理教學模式的不足之外,還對于活躍物理的課堂教學氛圍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要如何有效地在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就成為了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初中物理實驗教材分析
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中,常用的實驗有:(1)演示實驗、(2)學生分組合作實驗、(3)家庭實驗這三種。在進行初中物理學習的時候共計有近200個實驗,在這些實驗當中演示實驗有150個,學生分組合作實驗有30個,家庭實驗有20個。再將這些學習模塊進行劃分之后,其中力學相關的演示實驗有55個,家庭分組實驗有10個,學生合作分組實驗有15個。而在熱學方面學生分組合作實驗有5個,30個演示實驗,小實驗有10個。在光學部分的包括了18個演示實驗,有5個家庭實驗以及3個學生分組實驗。而電學區(qū)塊的學生分組合作實驗共有15個,家庭實驗5個以及演示實驗25個。
2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運用
2.1構建模擬實驗教學模式,發(fā)揮演示實驗、虛擬實驗室功能
在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教學中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不但能夠有效地跳出物理實驗儀器的條條框框,還能夠將信息技訂的優(yōu)勢全面地展示出來,為那些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或者復雜的實驗提供重要的幫助并成為實驗過程的重要補充。在實驗教學過程當中融入信息技術,還能夠把實驗教學的質量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興趣與科學素養(yǎng)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比如說在講解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凸透鏡成像模擬實驗》這一章節(jié)時,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夠將凸透鏡成像模擬實驗完整、全面進行展示。而采用多媒體技術的時候,就能夠清晰、完整地把物距從無限遠的距離到小于凸透鏡焦距的過程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們進行播放,并將其中的物距、像距、像的變化等方面通過動態(tài)化地進行展示,讓整個實驗過程變得更加直觀,對于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以及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實驗儀器本身的局限性會導致蠟燭在光屏上的像會按照物距的變化而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這也導致了學生們在學習《凸透鏡成像模擬實驗》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迷惑,但是將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其中之后,就會讓學生對于整個實驗過程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2.2 深入發(fā)掘網(wǎng)絡資源并強化教學效果
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當前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也為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與資源,在新時期的大背景下,熟練地對網(wǎng)絡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也成為了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人員所必須要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比如說在講解教科版初中二年級物理《認識浮力》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在講課之前應當要先將浮力所形成的原因向學生們進行簡要地介紹,并開始向學生們舉出一個例子: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個立方體,然后告訴學生們說這個立方體被浸入到水中而且這個立方體的六個面所承受到的壓力也是完全相同、方向相反的,但是立方體的上面與下面因為處在的深度不同,它們受到的壓強與壓力也并不相同。而產(chǎn)生浮力的原因就是因為立方體的下面受到水體向上的壓力以及立方體上面的壓力存在差異而形成的。如果教師按照這種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只是運用語文加上簡單的黑板畫向學生來講解物體在水中的上下壓力差時,學生無法完整地了解這些內容。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來查找或者下載相關課件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下載完成的課件通常是以動畫的方式并結合慢鏡頭來將立方體六個面在水中所承受到的壓強以及壓力進行顯示,學生們可以看見屏幕中立方體的前后左右所受到的壓強與壓力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立方體的上面與下面壓強不一樣,小立方體開始向上緩緩浮起,隨后再把浮力大小的公式也通過動態(tài)的方式進行播放。學生們在這樣充滿趣味的教學過程中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對于物理課的學習興趣之外,還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重要的知識點,這對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由于一些實驗教學中的內容可見度低,加上各種原因的限制因此無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過程當中,只能通過教師的演示來進行了解與學習,這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是相當不利的。而采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之后,不但能夠將整個實驗過程進行高度真實地放大與還原,還能夠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在調動了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的同時又強化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不但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信息技術還可以將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問題輕松地解決,強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值得大力推廣與普及。
參考文獻
[1] 丁云吉,封全保,劉輝. 巧借現(xiàn)代信息技術,演繹精彩實驗課堂——信息技術在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12):124-137.
[2] 陳勇仁.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技術物理教學,2015(03):155-168.
[3] 劉美靜.初中物理實驗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3):15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