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茜
【摘要】目的 分析社區(qū)護理實踐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在我院學習的64例臨床護理生,按照教學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教學,實驗組實施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并對兩組護理生的臨床護理知識掌握程度與教學滿意度進行觀察。結果 對照組的理論成績明顯低于實驗組(P<0.05);實驗組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社區(qū)護理實踐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法的應用效果顯著,其臨床護理知識掌握程度和教學滿意度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值得社區(qū)護理推廣應用。
【關鍵詞】社區(qū)護理 實踐教學 任務驅動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161-01
社區(qū)護理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為了能有效將其教學進行改革,應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為護理生展開教學[1]。因此,本文對于社區(qū)護理實踐教學實施任務驅動法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觀察其護理教學效率,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間入院學習的64例臨床護理生,將其按教學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2例護理生。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7:15,年齡為20~23歲,平均年齡為21.87±2.76歲,前期課程學習平均成績?yōu)?5.67±6.47;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18:14,年齡為21~23歲,平均年齡為21.77±2.21歲,前期課程學習平均成績?yōu)?4.67±6.88。對兩組前期成績、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發(fā)現(xiàn)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
(二)教學方法
兩組護理生在教學前均在同一課堂展開學習,學習的內容與教師均相同。在教學一周后,實施傳統(tǒng)教學的對照組進行時間教學,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師對于課本的講解與實踐操作,學生對其進行學習與觀察。實施任務驅動法教學的實驗組教學方法: 1.教師為學生提出相應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規(guī)定,學生對其進行合理的操作與實踐。2.教師將學生分為5至6人為一組,展開小組學習活動。帶教教師在真實的臨床教學環(huán)境中對其進行具體操作,學生在一旁進行詳細的全程觀察,教師并在合適的時機提問學生相關的問題,供學生對其進行思考。3.每一個實踐教學結束后,護理生需選出小組中的一名成員對時間學習進行總結,將教學任務的情況匯報給大家。教師需引導學生對于真實病例情況進思考,并對其總結實踐教學的經驗。
(三)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臨床護理知識掌握程度采取理論考試的方法進行觀察,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則掌握程度越好。另外,對兩組護理生教學滿意度采取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觀察比較,觀察指標包括:教學促進自學的程度、教學的積極性以及與師生的交流能力等,選項包含滿意、較滿意、不滿意。(滿意+較滿意)/例數(shù)×100%=滿意度。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若P<0.05則可視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護理生理論成績比較
經教學后,實驗組的理論成績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詳細見表1:
(二)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P<0.05)。詳細見表2:
三、討論
社區(qū)護理實踐教學能有效提升護理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對于提升護理人員的素質與護理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傳統(tǒng)的實踐教學方法是運用于理論學習之后,教師引導護理生進行實踐教學與臨床帶教,并以學生為教學的重要主體,但是該護理方法的針對性較低,不利于護理生提升綜合素質,對于教學的滿意度較低[2]。任務驅動教學是以學生為主展開學習實踐,教師作為實踐教學中的管理者與指導者,為教學目標設置教學的任務,并在真實臨床實踐中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總結教學的經驗,以達到教學任務為主要目標,提升學生對于教學理論知識的掌握[3]。
參考文獻:
[1]王娟,李華義,時建瑞,等.任務驅動法在社區(qū)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5(3):365-367.
[2]李佳.任務驅動法在外科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旬刊,2016,2(1):142-144.
[3]馬景麗,武艷珍.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