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
隨文潛入道,潤“生”細無聲
——淺談語文課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陳 浩
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和能力,更要“緣文釋道,因道解文”。這樣,我們的學生不僅在語文課上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情感上的愉悅,而且思想上也能受到教育和感化。
語文 教學 滲透 知識能力 思想教育
當前,語文教學“工具性”明顯,淡化了“人文性”,更談不上思想品德教育了。這種做法當然是不正確的。恰當的做法是,既要傳授語文知識和能力,也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選入語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我們要通過這些作品去教育學生。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生細無聲”的。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自覺地接受并付諸行動,凈化自己的靈魂。
我們在介紹作家時,不能只介紹他的作品,要重點介紹他的思想品質。這不僅對解讀課文大有裨益(這也就是一些文學評論家常說的“因人解文”的道理吧),對學生更有教育意義。
在教學中,時刻不要忘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屈原作品,首先要學習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忠直愛國,后受奸佞小人的誣陷,兩次被放逐。后來,當他聽說祖國淪陷時,毅然投江而死,這是對祖國怎樣深厚的一種愛啊!我們這樣介紹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報國之志。學習《藤野先生》,要讓學生知道作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而魯迅先生的這種變化也正是緣于愛國。學習國內作品是如此,學習外國作品也是如此,如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也要滲入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常講,逆境出人才。我國古代很多文人學者都是在逆境中成才的。我們在學習這些作家寫的作品時,可以用這些作家的奮斗史來教育學生。例如,我們在教學《醉翁亭記》時,就可以介紹歐陽修年幼時的家庭情況,他的母親是如何教他學習寫字的。可以說,歐陽修是“逆境出人才”的典型例子。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教育學生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取得成績不得意,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健康心態(tài)。
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可通過分析和鑒賞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來完成。如《陌上?!分械牧_敷,面對為之傾倒的使君,不為富貴所迷惑,機智對答,捍衛(wèi)了農家女的尊嚴。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蘇軾的《定風波》都表現出不事權貴的超凡脫俗的精神。我們在教《傅雷家書兩則》時,可讓學生思考:體現在傅雷身上的那種嚴謹治學的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學習《岳陽樓記》,我們不僅要理解其中的字、詞、句,而且還要理解文中的思想內容,尤其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價值取向。不少學生不分時代,把范仲淹的“先憂后樂”這句話與無產階級導師的言論簡單類比,把范仲淹的思想與共產主義思想等同齊觀;也有的學生對該句名言持否定態(tài)度,不承認它的歷史作用,說這句話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騙取老百姓信任的假話,于人民毫無好處,應該批判。出現這種問題,不正說明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對思想內容部分有所忽視嗎?
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結合文章的字、詞、句等來進行,尤其是文言文。我們要對這些思想內容進行認真解讀,這對正在長思想、長見識的中學生無疑是大有益處的,這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如《送東陽馬生序》中“余幼時即嗜學”,這個“嗜”字貼切、生動,表現了其幼時對學習就酷愛成癖?!堵≈袑Α分小坝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句中的“凡”、“乃”從程度上修飾了劉備枉駕求賢?!蛾惿媸兰摇分嘘惿妗班岛?,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嘆息,其“燕雀”和“鴻鵠”兩個恰當比喻形象地表達了陳涉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的遠大抱負。再如《詩經·伐檀》采用三章句式、用語大致相同的手法,反復地從勞動者伐木的情景引出對剝削階級不勞而獲的生活的強烈斥責。
倘若文言文只注重知識教學,輕視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即使一時搞懂詞句,日后定不鞏固。只有文道并重,才能真正搞好文言文教學,只有文道統一,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我們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閃爍著思想的“火花”。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人貧病交加,屋漏無干處,然而,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寒士”。這是何等崇高的襟懷!白居易的《賣炭翁》,矛頭直接指向最高封建統治者,對勞動人民表現了深切的同情。我們在分析這些作品時,如果挖掘了作品思想上的“閃光點”,可教育學生樹立起“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人道主義思想。再如,《伐檀》和《碩鼠》兩首詩都對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給予了辛辣諷刺和指責。我們在教學這些文章時,應再聯系李紳《鋤禾》詩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能挖掘兩首詩所包含的思想內涵:勞動光榮,不勞而獲可恥。有愛心、重情誼,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郊的《游子吟》抒發(fā)了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李白的《贈汪倫》表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惜,《羚羊木雕》表現了當今社會年輕人如何處理好親情和友情之間的關系?!盁o情未必真豪杰”,如果我們不談親情而奢談愛國,那是虛偽的。所以,我們教師在教這些作品時,要挖掘這些“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恰當地教育,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格。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語文教學實在應該“緣文釋道,因道解文”。如果根據課文,只是給學生講解、傳授一些支離破碎的語文知識,而不去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內涵,可以說,是本末倒置的。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師能夠在講解、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做到了“緣文釋道,因道解文”,那么我們的學生,不僅在語文課上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情感上的愉悅,而且思想上也能受到教育和感化。
江蘇省新沂市踢球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