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淳
自從我區(qū)采用了譯林出版社編寫的英語教材后,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掀起了我區(qū)英語語篇教學的改革浪潮。
我們以往普遍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從語言結構入手,再對語言功能進行教學整合和剖析,將重點句型結合新詞,呈現在一個情境中,從“點”的角度,進行呈現和講解,重點難點逐個突破后再呈現情景會話板塊。用這種方法進行整合教學時,由簡單到復雜,目的性明確,對于各項語法內容和知識結構,學生掌握扎實,在這基礎上掃清詞匯障礙后教學語篇,順理成章。但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重語法,輕意義,重語句,輕篇章,常常把文章一句一句進行語法講解、分析,然后再學習一些語言知識。這樣做往往把文章弄得支離破碎,不利于文章理解,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譯林出版社這套教材的編排,直接進入語篇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耳目一新,細細分析,還是有它的合理性與優(yōu)勢的。
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來分析,我們以往的教材,以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為編寫指導思想。既吸取國外教材注重交際、情景真實的優(yōu)點,又發(fā)揚國內以往教材結構清晰、系統(tǒng)性強的長處,以利于學生在掌握語言基本結構的同時獲得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教材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體系編寫。話題、功能、結構、任務四個方面緊密聯系、融為一體。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結構到功能,而教材編排卻又是截然不同的從話題功能到結構的意圖,理論與實踐之間產生這么大的反差。如果我們嘗試從語篇直接切入教學,就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話題情境,再突出重點句型的教學,并根據書本提示的不同情境,用情景會話板塊中自然習得的語言進行滾動,以舊引新成為新的小對話或小故事,大大強調語言的運用。續(xù)而,將情景中自然習得的語言進行鞏固和操練。
另一方面,從語篇直接切入進行教學,也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
整體語言觀(whole language approach)就強調,語言實質上是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整體語言理論指出,人們學習語言的心理特點表現為:為獲得感性認識,產生清晰的表象,首先要對學習的對象進行周密的觀察,從整體觀察入手,然后再觀察其各個部分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最后在頭腦里形成有關學習對象的完整圖像,所以語言教學也應該順應這個規(guī)律。根據這個理論,語言不應該被肢解,應把語言作為一個整體來教,注重對學習材料進行感知,既先見“森林”,再見“樹木”,這樣更合乎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所以,決定語篇的不是形式,而更多的是意義,是形式和意義的統(tǒng)一體。形式和意義都必須有相應的完整性,但各自又有一定的獨立性和依賴性。語義連貫是語篇的主要特征之一。語篇表達的不是彼此無關的信息,而是語義連貫,相互關聯的信息,這些信息構成連貫的整體。語篇中的語義連貫借助銜接和語境,而且必須符合語義、語用和認知原則、句與句之間在概念上必須有聯系、句與句的排列、信息與信息之間、符號與符號之間的排列都應符合邏輯。
由此看來,以語篇作為切入口,是切實可行的,在具體實踐中,還有其優(yōu)勢所在: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將語篇作為整體教學,就促使我們教師深入改革英語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學中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卻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能力運用的培養(yǎng)的傾向。能使學生通過語篇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并提高人文素養(yǎng)。
具體來說,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問完成練習、指導閱讀、小組活動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會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新型的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整體語言的目標,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而且,在以語篇為單位組織語篇整體教學中,整個閱讀過程,無論生詞問題還是理解問題,都讓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獨立思考,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的,是讓學生主動獲取文章信息,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閱讀教學,發(fā)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學更要重視語篇整體性教學,優(yōu)化學習策略,教給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習的拐棍,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實,教學無定法,關鍵在于何種方法更能有效地進行教學,促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從語篇著手,無疑也是一種比較先進、比較合理的方法。
學子·上半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