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水英
摘 要:讀中感悟是學生通過閱讀而得到的內心體會、產生的情感,讀中感悟能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老師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促使學生廣泛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提高語文閱讀學習效果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讀中感悟;朗讀;默讀;個性閱讀
一、 引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既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層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但長久以來語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是,從作者的寫作角度分析,過分強調閱讀技法,用教學參考書的標準答案固定教學方向,而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情感表達,限制了學生讀中感悟的自由發(fā)揮。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形成“只要能夠應付老師的提問就行”的思想,因而喪失了閱讀的興趣。
二、 引導學生會讀書
(一) 通過教師范讀,體會課文情感。老師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聲傳情,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最基本的印象,進而在自己朗讀時可以細細體會其中的感情。
(二) 通過放聲朗讀,感悟課文內容。放聲朗讀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過程,通過朗讀課文感悟文中所要表達出的思想情感。對于情感豐富或趣味性較濃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多讀,每讀一遍都會加深學生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 通過反復閱讀,深度理解課文。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無需句句斟酌、字字推敲,就可以達到讓學生更準確的把握并加深對課文內涵理解的目的。
(四) 通過默讀,體會課文內涵。放聲朗讀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課文都適合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對有些不適合做有感情朗讀的課文做出這樣的要求,通常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反而不利于讀中感悟。這種情況下,通過默讀的方式,可以起到比朗讀更好的感悟效果。
三、 引導學生會悟書
(一) 做適當的引導點撥,培養(yǎng)學生讀中感悟能力。教材中的文章,多是從文學作品中節(jié)選而來,篇幅較短,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日漸形成,因此在課堂上,老師不應直接把原本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逐字逐句的分析給學生,而應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理活動和所要表達的深刻情感,從而積淀和培養(yǎng)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
(二) 通過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語言文字本身沒有任何情感可言,只有通過閱讀者的想象力,才能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到特定的環(huán)境,將讀者帶入文章所描繪的場景中,身臨其境的感受文中的人、事、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為學生留下的創(chuàng)造及想象空間,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聯(lián)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
四、 引導學生讀好書
(一) 學好課本知識。能夠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不說篇篇精品,也是各具特色。通過對課本中文章的閱讀學習,理解課文的意境,體會課文精髓所在,通過培養(yǎng)讀中感悟能力,明白什么樣的文章是一篇好的文章,什么樣的書會是一本好書,值得去拜讀。
(二) 豐富課外閱讀。魯迅先生說:“學好課內的東西只是學好語言的一半,另一半要靠課外學習去獲得?!迸囵B(yǎng)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僅靠教科書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多讀書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因此,教師應向學生推薦好的讀物,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豐富知識結構,從而培養(yǎng)讀中感悟能力。
五、 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一) 學生是個性化閱讀的主體。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就會不同。因此,在閱讀文章時也會對相同的內容發(fā)出不一樣的讀中感悟。只要是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老師就應該給予鼓勵,并做出正確的引導,而不應過分要求學生有統(tǒng)一讀中感悟。只有這樣才能不變自主閱讀的初衷,發(fā)揮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
(二) 個性化閱讀體現了與作者所表達的內容產生共鳴。從以往的閱讀經驗中不難發(fā)現,同樣一篇文章,有人感興趣,而有人卻是不喜歡。當我們能夠被閱讀的文章內容所能夠吸引的時候,往往是與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內容產生了某種共鳴,因而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對于有興趣的文章內容,通常還會不止一次的進行閱讀,并且在每次閱讀后,都會有新感悟。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小學生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在原認知的基礎上,建構有個性特征的理解和感悟,這才是培養(yǎng)讀中感悟能力中最珍貴的。
(三) 個性化閱讀和讀中感悟要緊密結合。讀中感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讀中感悟能力,就要在課堂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意識,只有學生主動提出質疑了才能說明是經過思考的,如果老師直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求得一個標準答案,學生就會帶著這一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進而降低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學生養(yǎng)成斷章取義的惡習。當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時,我們就會發(fā)現,課本的內容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這時學生就會主動的將課內所學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除了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外讀物,進行拓展閱讀外,也可以定期的組織學生舉辦“閱讀心得交流活動”,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會提高學生讀中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速度。
六、 結束語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敝挥型ㄟ^認真閱讀文章,才能真切感悟到文章的深層含意及魅力所在。早在春秋時期,儒家學說就推崇“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提倡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老師只有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才能培養(yǎng)讀中感悟能力,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曉玲.語感培養(yǎng),打開語文學習之窗[J].中外企業(yè)家,2016,(0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