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畢月
新近的《北京日報》刊載了錢理群的文章,就何謂人之幸福發(fā)表了看法。
錢理群說,我們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就他自身來說,最早對幸福的理解,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工作和穩(wěn)定的收入。讀大學時,他定了三大幸福指標,就是要有一間房、一本書、一杯茶。如果能坐在完全屬于自己的書房里,自由自在地一邊喝茶,一邊讀書,就是最大的幸福了。這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的幸福觀。
在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后,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要解決“心安何處”的問題。這里的核心就是一個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關(guān)系問題。在這方面,魯迅有很精彩的論述。他講了三句話:第一,“錢是要緊的”,物質(zhì)是基礎(chǔ),人的本能欲望并非罪惡;第二,“自由不是錢所能買到的”,金錢并非萬能,物質(zhì)不能盡“人性之本”;第三,自由“能夠為錢所賣掉”,如果對金錢崇尚過度,就會變成金錢的奴隸,失去精神自由。魯迅強調(diào),要“致人性于全”,也就是說,要在滿足人的物質(zhì)欲望和精神自由發(fā)展之間,取得一種平衡,保證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我們應當建立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
第一,在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前提下,我們應當追求簡單的物質(zhì)生活與豐富的精神生活。魯迅說,生存并不是“茍活”,就是說要追求活著的意義、價值與質(zhì)量,最有意義和價值的生活就是精神生活,精神實為“人類生活之極巔”,“人生之第一義”;
第二,在緊張和安閑、進取和散淡之間取得一種平衡?,F(xiàn)代生活是高度緊張化的,是不是可以有點變化?中國道家傳統(tǒng)追求散淡,儒家追求進取。我們要在儒、道之間尋求某種平衡;
第三,在城市生活和鄉(xiāng)村生活之間尋求某種平衡。長期居住在城市的人能不能去鄉(xiāng)村生活一段時間?人在大自然中,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立足天地,仰望星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生存方式,也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
第四,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尋求某種平衡?,F(xiàn)代化企業(yè)都已實現(xiàn)了機械化,這就帶來了人的手越來越不靈巧的問題。手工勞動其實不僅僅是一種勞動,而是關(guān)乎人的健全發(fā)展;
第五,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取得某種平衡。人不能完全把自己局限在家庭的私人生活中,應當適當?shù)貐⑴c公共生活。
錢理群說,所謂幸福生活就是要在各方面取得平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的平衡,這是“幸福度日”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