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安 王瓊
摘 要:運用2008—2015年我國糧食月度進口量和價格數據,借助協(xié)整檢驗、VEC模型和方差分解進行分析。糧食進口量與國內糧食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分品種看,大豆和大米的進口對國內價格波動有一定的影響,小麥和玉米的進口與國內價格之間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因此,選擇適度進口規(guī)模、加大農業(yè)境外投資、調整糧食進口品種結構以及促進技術進步將成為未來通過糧食貿易穩(wěn)定我國糧食價格的政策取向。
關鍵詞:糧食進口;糧食價格;波動
作者簡介:肖國安,湘潭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 湘潭 411105)
王 瓊,湘潭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師(湖南 湘潭 411105)
糧食價格是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計民生有著重要影響。糧食價格的適度波動有利于引導資源配置、調節(jié)糧食生產,但波動頻繁、波幅過大則會對糧食安全、社會穩(wěn)定和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因而穩(wěn)定糧食價格一直是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政策目標(陳祥新、李光泗,2014) [1 ]。盡管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歷史記錄的“十二連增”,較2003年增長了44%,達到62 144萬噸,但糧食進口規(guī)模也快速增長,2015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達到12 477萬噸,較2003年的2 526萬噸增長了394%,增幅遠高于糧食產量。糧食進口已成為我國糧食供給的重要來源,對我國糧食價格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強。因此,探析糧食進口對我國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并進行實證研究,對我國制定合理的糧食貿易政策,平抑糧食價格波動具有重要意義。
一、糧食進口與我國糧食價格波動的趨勢
加入WTO以來,我國糧食市場逐漸放開,糧食進口量快速增長,糧食凈進口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我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進口國。隨著糧食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國際糧食市場對我國糧食價格的傳導效應日益顯著。在國際市場調節(jié)的背景下,進口量減少則糧食價格會上升,進口量增加則糧食價格會下降。但2008—2015年我國的糧食價格與糧食進口量存在著同向變動(見圖1),這主要是因為在2013年以前,我國糧食價格的形成主要是由政府主導。2004年起,我國開始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08年又啟動了臨時收儲政策。并連年提高支持價格,導致我國糧食價格持續(xù)增長。直到2014年和2016年我國才先后取消大豆臨時收儲價格和玉米臨時收儲價格,我國的糧食價格形成轉為市場定價機制,真實反映市場供求信息。根據供給規(guī)律,未來我國的糧食價格與進口量將會呈現(xiàn)反向波動。
通過計算我國糧食以及四大主要糧食的品種進口量與其價格的相關系數發(fā)現(xiàn),從整體上看,糧食進口量與國內糧食價格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03,兩者高度相關(見表1)。但分品種來看,大米、大豆、小麥和玉米的進口量與國內糧食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741、0.698、0.500、0.496,其中大米進口量與國內糧食價格的關聯(lián)度最高。這主要是因為大米是我國消費量最大、比重最高的糧食品種之一,約占糧食消費量的30%以上,因而其供給量的變動對國內糧食價格的影響較大。
二、糧食進口對我國糧食價格影響的理論分析
當前,我國糧食市場處于供求總量“緊平衡”但品種結構矛盾日益突出的格局。需求方面,隨著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的快速發(fā)展,二胎政策放開以及國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國糧食消費需求持續(xù)剛性增長。供給方面,我國自然資源約束增強,生產要素逐步向效率高、收益高的非農部門轉移,糧食產量增長空間有限 [2 ]。2000—2014年,糧食的消費量從47 926萬噸穩(wěn)步增長到66 695萬噸,增長率達39.2%,而同時,糧食產量從46 218萬噸上升到58 958萬噸,增長率僅為27.6%,遠落后于消費需求的增長,供需缺口將來可能進一步擴大 [3 ]。再加上糧食受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產量具有明顯的不穩(wěn)定性,糧食進口已成為保障糧食供給的有效手段。
1. 短期效應
從短期來看,糧食進口通過調節(jié)市場供給和降低要素價格來影響我國糧食價格。一方面,根據供給理論,在需求量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供給增加會導致其價格的下降。而糧食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政府影響力一直是我國糧食價格形成中的決定性因素,市場因素作用不大。但是在國際糧價不斷回落的情況下,國內外糧價差距持續(xù)增大,我國糧食進口激增。2015年,全年累計進口谷物及谷物粉3 270萬噸,同比增長67.6%;大豆進口8 174萬噸,同比增長14.48%。谷物和大豆合計進口量首次突破1億噸關口。目前,我國除大豆嚴重依賴進口外,三大主糧凈進口常態(tài)化趨勢明顯。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糧食收儲行為不僅使國家背負了沉重的財政負擔,也不利于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的保護,因而我國政府加快推進糧食市場化改革,調整價格政策,取消或降低糧食支持價格,實現(xiàn)政府直接控制價格到間接影響價格的轉變,糧食價格的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李國祥,2016) [4 ]。2014年和2016年我國相繼取消了大豆和玉米的臨時收儲價格,實行價補分離、市場定價的新機制,可見市場對糧食價格的影響逐漸增大。在我國糧食需求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糧食進口的增減能夠調節(jié)國內市場的供給,從而引起糧食價格的變動。同時,通過國際市場采購糧食,尤其是從南半球國家進口糧食,可以有效利用其地理位置和收獲季節(jié)與我國的差異性,平抑我國糧食價格的季節(jié)性波動(朱晶等,2014) [5 ]。
另一方面,根據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一國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稀缺要素生產的產品,會使該要素價格下降。我國是個耕地和水資源都比較稀缺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的1/4,且區(qū)域分布不均,再加上城鎮(zhèn)化發(fā)展過程中與農業(yè)“爭地”、“爭水”的現(xiàn)象日益突出,土地和水資源價格逐年上漲,導致農業(yè)生產成本上升,農民收益減少,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要解決我國資源緊缺的問題就必須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而耕地和水資源受其自身形態(tài)限制,不能在國際間自由流動,糧食進口就成為我國利用國際自然資源的有效途徑。進口糧食就相當于從其他國家進口土地和水資源,能夠間接增加國內資源供給,降低要素價格。當前,引起我國糧食價格上漲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糧食進口能夠緩解要素供給瓶頸和成本持續(xù)上升的壓力,降低我國糧食價格 [6 ]。endprint
2. 長期效應
糧食作為生活必需品,其需求是剛性的。糧食生產成本的逐年增加,導致我國糧食價格的不斷攀升,從而使得進口糧食憑借其較強的技術優(yōu)勢和價格優(yōu)勢在國內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進口量大幅增加。這必然會加劇了糧食市場的競爭,影響國內糧食產品的消費,但從長期看也能迫使企業(yè)經營者調整生產,加大技術引進,加快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產品品質,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農業(yè)技術進步,降低我國糧食價格。
同時也必須看到,糧食進口會帶來一定的市場風險。當前國際農產品貿易大部分被跨國公司控制,導致我國缺乏進口渠道控制能力和價格話語權,“大國效應”難以顯現(xiàn)。過度依賴進口,會對我國糧食生產和加工企業(yè)帶來一定的沖擊,造成國內供應過剩,損害農民利益,降低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一旦出現(xiàn)國際市場糧食供應緊張,我國的糧食供給就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反而會加劇我國糧食價格的波動。因此,要加快制定全球糧食戰(zhàn)略,加強對糧食進口的管理,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效應,使其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有效保障。
三、實證檢驗
本文以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月度數據為樣本,選取國內糧食零售價格指數作為國內糧食價格(P),而國內市場的大豆(PB)、小麥(PW)、玉米(PC)、大米(PR)的價格則分別采用各自的集貿市場價格指數,所有價格指數都轉化為以2008年1月為基期的定基價格指數,糧食進口量、大豆進口量、小麥進口量、玉米進口量和大米進口量的數據均來源于中經網。
1. 協(xié)整分析
(1)ADF檢驗
為了不出現(xiàn)偽回歸的情況,本文對所研究的序列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根據ADF檢驗的結果,糧食價格(P)和糧食進口量(IM)、大豆價格(PB)和大豆進口量(IMB)、大米價格(PR)和大米進口量(IMR)均為同階單整的I(1)序列。而玉米價格(PC)和進口量(IMC)、小麥價格(PW)和小麥進口量(IMW)的單整階數不一致。因此,進一步對同階單整的三組變量進行協(xié)整檢驗。采用跡統(tǒng)計量和最大特征值統(tǒng)計量檢驗變量間的長期關系。
(2)協(xié)整檢驗
協(xié)整檢驗的基本思想是對于多個變量而言,單個序列可能是非平穩(wěn)的,但是這些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可能有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性質。如果這樣一種平穩(wěn)的線性組合存在,這些非平穩(wěn)序列之間被認為具有協(xié)整關系。協(xié)整分析法是當前研究價格傳導的重要方法,本文也將采用協(xié)整檢驗分析我國糧食進口對國內糧食價格的傳導。
根據表1的檢驗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糧食、大豆和大米的國內價格與其進口量存在長期協(xié)整關系。從協(xié)整向量可以得出糧食進口與國內糧食價格之間的波動方向以及相對波動幅度。整體上看,糧食進口與糧食價格的協(xié)整向量為(1,-0.097 6),這表明,兩者呈負相關關系,糧食進口每增加1萬噸,則長期內國內糧食價格指數下降0.097 6。趨勢項的系數為正,表明糧食價格指數隨時間推移呈上升趨勢。分品種來看,大米和大豆進口每增加1萬噸,其國內價格指數分別下降26.117 7和0.207 2。這說明糧食進口對國內糧食價格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品種差異。
2. 誤差修正模型(VEC)的建立
在協(xié)整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利用VEC模型分析糧食進口與國內糧食價格的短期波動關系。采用LR統(tǒng)計量、FPE預測誤差、AIC信息準則、SC信息準則、HQ信息準則五項標準作為考量。根據這一準則,針對糧食進口和價格構建VEC模型。結果表明,其最大滯后階數為2。對VAR模型的單位根進行檢驗,所有根值均落在單位圓內(根模倒數均小于1),說明該模型穩(wěn)定有效。模型方程表達式如下:
?駐Pt=-0.0019×(Pt-1+0.0976×IMt-1-1.4090×t-127.5104)+0.8144×?駐Pt-1-0.1789×?駐Pt-2
-0.0003×?駐IMt-1+3.8438×?駐IMt-2+0.2183
?駐IMt=-8.5868×(Pt-1+0.0976×IMt-1-1.4090×t-127.5104)+13.7169×?駐Pt-1+9.6479×?駐Pt-2
+0.3384×?駐IMt-1+0.0591×?駐IMt-2+9.2979
誤差修正項表示當指標之間的短期波動偏離長期趨勢時,在后續(xù)時段以何種幅度進行修正并使短期波動向長期趨勢靠攏 [7 ]。由方程結果可以看出,誤差修正項的系數為-0.001 9,表明短期對長期的反向調整,即上一期的非均衡誤差以-0.001 9單位的力度對本期的糧食價格進行修正,使得糧食進口與國內糧食價格的長期趨勢一致。進口量對價格的各期影響參數分別為-0.000 3和3.843 8,說明糧食的進口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糧食價格的波動趨勢。國內大豆價格和大米價格的誤差修正項系數分別為-0.031 6和-0.018 7,可見,相對于進口量的波動,國內大豆價格反應更為敏感且受大豆進口量的影響程度更加明顯
3. 脈沖響應分析
通過構建VEC模型,可以進一步建立脈沖函數,分析糧食進口量對我國糧食價格沖擊的動態(tài)反應。從圖2可知,(1)糧食進口量對國內糧食價格的沖擊效果較為明顯,糧食進口量的一個標準差沖擊使得國內糧食價格從第1期開始反向波動,在第5期達到最大,隨后保持穩(wěn)定。這就說明糧食進口在短期內能夠較強地沖擊國內糧食價格,使其下降,但很快影響就開始減小,5期以后就基本平穩(wěn)。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糧食進口量雖然逐年增高,但僅僅是國內糧食供給的有效補充,并未成為市場供應的主體,雖然短期內會引起國內糧食價格波動,但從長期看其沖擊會趨于穩(wěn)定,不會持續(xù)影響。
(2)大豆進口量對國內大豆價格的沖擊從第1期開始呈反向波動,在第6期之后趨于平穩(wěn),其波動幅度明顯大于糧食進口量對糧食價格的沖擊。這是由于我國大豆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較高,進口大豆是我國大豆消費的主要來源,大豆進口的增加在短期內會導致我國大豆價格迅速下降。endprint
(3)大米進口對國內大米價格由正向沖擊轉為負向調整,且國內大米價格的響應程度不高,基本保持平穩(wěn)。可見,由于我國的大米基本依靠國內自給,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大米進口量的增加在短期內會影響國內大米價格,但是影響程度不高,明顯小于大豆。
4. 方差分解
為了研究在某一時期內糧食價格受進口量的沖擊而產生的波動,其自身的沖擊和價格的沖擊造成的影響有多大,以及糧食進口量對我國糧食價格波動的貢獻度有多大,可根據不同的糧食品種進行方差分解。
表3是糧食、大豆和大米進口量與其國內價格的方差分解。從實證結果看,(1)糧食的進口量對國內糧食價格的影響力比較小,從第1期開始一直到第10期,其貢獻度都較低,均在5%以內,解釋程度較為有限,但保持著向上趨勢。這可能是由于糧食進口量在我國糧食市場中所占的比重較小,基本上是由國內供給,且受政策調控的影響較大,因而受國際市場沖擊較小,但貢獻度在逐漸增加。(2)大豆的進口量對國內大豆價格的影響較為明顯,從第2期開始貢獻率快速上升,第8期后超過20%,只是反應具有時滯性,且時滯周期較長。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我國大豆市場開放度較高,尤其是近年來對國際大豆進口量的依賴程度快速提升,進口大豆成為我國大豆供應的主體,因而國內大豆價格受大豆進口量影響較大。(3)大米進口量對國內大米價格的影響不明顯,前10期的貢獻率均未超過0.1%。反觀大米進口量的方差分解,國內大米價格的貢獻程度從第2期開始逐漸增加,到第10期達到12.485 69%,可見國內大米價格對進口量的影響較大。這表明大米作為我國的主要口糧,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自給率,進口量所占的比例很小,其對國內市場價格影響不大。而我國大米進口量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國內大米價格的不斷攀升,導致國內外大米價格差距加大所產生的。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基于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國內糧食價格及進口量的月度數據,本文運用協(xié)整檢驗以及基于VEC模型的脈沖函數和方差分解,研究了我國糧食價格與進口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結論如下:(1)糧食進口量與國內糧食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分品種看,大豆和大米的進口量與其國內價格指數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小麥和玉米的進口量與其國內價格指數之間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2)糧食進口量對國內糧食價格波動有一定的影響,但存在品種差異。我國大豆外貿依存度高,大豆進口對國內大豆價格的影響加大,在第10期都達到了20%以上,而大米進口對國內大米價格波動的貢獻相對較低,不到0.1%。
2014年,我國提出“立足國內,適度進口”的糧食安全新戰(zhàn)略,因此要適時調整糧食貿易策略,平抑糧食價格波動,維護我國糧食市場安全穩(wěn)定。
(1)選擇適度的糧食進口規(guī)模。糧食供給必須要立足國內,才能長期有效地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糧食進口只能作為國內糧食供給的有效補充,適時彌補國內供應不足,平抑糧食價格波動,穩(wěn)定糧食市場。過多的糧食進口會引起我國糧食價格的劇烈波動,對國內糧食生產的長期發(fā)展不利。因此,一是要密切監(jiān)控我國糧食生產各環(huán)節(jié),準確、有效、及時地核算國內糧食供求的缺口,結合國際市場變化,選擇合適的糧食進口規(guī)模,保障國內糧食供給。二是積極利用行業(yè)協(xié)會力量,組織國內企業(yè)統(tǒng)一采購,簽訂長期、穩(wěn)定的供貨合同,保證進口糧源穩(wěn)定。三是要加快建立預警系統(tǒng),加強對糧食進口量的監(jiān)管,一旦進口劇增,損害國內糧食產業(yè),就要積極采取合理的貿易救濟措施,嚴格控制進口數量,保障國內糧食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2)加大農業(yè)境外投資。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但在國際市場缺乏應有的話語權,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糧食進口過于集中。因此,要結合“一帶一路”戰(zhàn)略,積極鼓勵國內糧食企業(yè)“走出去”,建立海外農場,直接控制國際糧源 [8 ]。一是在保證原有糧食進口渠道的基礎上,積極尋找新糧源,重點加強與東南亞、非洲等農業(yè)資源豐富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的政府合作,打破跨國糧商的壟斷格局。二是在土地資源不易獲得或風險較大的地區(qū),重點投資加工、物流和運輸等領域,向產業(yè)鏈上游延伸,構建全球產業(yè)鏈。三是加大培育農業(yè)對外投資主體,積極制定財稅優(yōu)惠政策,鼓勵糧食企業(yè)做大做強。
(3)調整糧食進口品種結構。不同糧食品種的進口對國內糧食價格的影響力是不同的,要積極調整糧食進口的品種結構,提高對國內糧食價格影響較大的品種在糧食進口中的比重,如大豆和玉米,這樣既能釋放一部分資源用于大米和小麥的種植,保證口糧的絕對自給,同時又能在國內糧食價格出現(xiàn)巨大波動時,通過調節(jié)進口量迅速、有效地穩(wěn)定我國糧食價格。
(4)通過技術進步和改善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來提高農業(yè)的比較優(yōu)勢和競爭優(yōu)勢,從而減少糧食進口及其沖擊。我國糧食進口量大,對外依存度較高,其根本原因是我國糧食生產成本較高,缺乏比較優(yōu)勢,同時入世后我國可以使用的貿易保護的手段越來越少。因此,加強技術進步,增強國外技術利用能力,能夠提高我國糧食產業(yè)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我國糧食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從而有效控制我國糧食進口規(guī)模,達到保障糧食安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祥新,李光泗.中國糧食價格波動的成因及經濟效應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4(6):12-16.
[2]李國祥.2003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1(2):11-21.
[3]羅杰.中國糧食浪費驚人[J].生態(tài)經濟,2017(2):10-13.
[4]李國祥.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歷史回顧與探討[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7):14-23.
[5]朱晶,丁建軍,晉樂.南北半球季節(jié)互補性與中國糧食進口市場選擇:以大豆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4(4):84-95.
[6]王學真,公茂剛,武石磊.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5(11):77-84.
[7]高帆,龔芳.國際糧食價格是如何影響中國糧食價格的[J].財貿經濟,2012(11):19-23.
[8]程國強.全球農業(yè)戰(zhàn)略——基于全球視野的中國糧食安全框架[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