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祺
摘 要: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積淀下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其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價值歷久彌新。對于學生語感培養(yǎng)而言,誦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們對誦讀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經(jīng)驗感知的層面,對誦讀價值的發(fā)揮自然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本文從積累語言材料、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發(fā)展表達能力三個方面歸納了誦讀對語感培養(yǎng)的價值。
關(guān)鍵詞:誦讀;語感;培養(yǎng)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0-014-2
文本是聯(lián)系作者與讀者的媒介,而誦讀是重現(xiàn)作者當時情境的一種途徑,讀者通過發(fā)音、斷句、頓挫的高度一致來置身于作者的世界,感受作者當時的情緒意旨,從而加強對文本的理解。通過各感官之間的配合,促進對文本多方面的學習,由此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擁有良好的語感。語感的培養(yǎng)相應地作用于語文學習,聽說讀寫無一可以脫離語感。“語感既是一種自發(fā)的經(jīng)驗,又是一種自覺的經(jīng)驗;語感不但可以自發(fā)地形成,而且,語感是可以培養(yǎng)的?!币虼?,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之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則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學段要求“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第二學段要求“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lǐng)悟詩文大意”。第三學段要求“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由此可見,誦讀在所有學段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誦讀在語文教學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課程標準中多次呼喚“語感”,又為語文教學給出了鮮明指向。因此,通過誦讀培養(yǎng)語感具有諸多實施價值。
一、誦讀對于語感的積淀價值
(一)積累語料
語言材料的積累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在形容一件事物或心情時,可以用不同詞匯,實現(xiàn)語言的多樣性。若是語言材料足夠豐富,便不會出現(xiàn)詞窮的狀況。因此,語料庫的建設值得重視。
語言文字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樣,語言材料的積累貫穿于整個生活,課堂是較為集中積累語料的時間段之一,這段時間不僅通過文本中學習詞匯、句段,更需要從誦讀中積累。同時,也需要通過課堂朗誦養(yǎng)成習慣。
而此過程并非無所顧忌。不經(jīng)過斟酌的積累可能弄巧成拙,如果學生在此情況下積累了語料,定會埋下語文學習的隱患。因此,積累語料要有適當方法。語料若和語感分離,那么在運用中,語境和語感也有可能產(chǎn)生誤差。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用詞混亂,是因為這些詞沒有跟他自己所做、做見、所觀察和所想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所以,在積累的過程中,需要結(jié)合語境多讀幾遍,適當加以聯(lián)想,對語義的不確定處加以證實,誦讀便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發(fā)生。
(二)強化理解
正如朱熹所說,“大凡讀書,多在諷誦中見義理。況詩又全在諷誦之功,所謂‘清廟之瑟,一唱而三嘆,一人唱之,三人和之,方有意思。又如今詩曲,若只讀過,也無意思;須是歌起來,方見好處?!庇靡謸P頓挫、緩急有序、張弛有度的技巧讀文字,必然可以嘗試讀出文字中的蘊涵的意思。
相同詞語放于不同語境中,解釋含義不盡相同。例如同樣是“月”的意境,蘇軾筆下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滿懷離愁別恨之感;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包含思歸憶親之情;王維寫景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則傳神地描繪了美景。在讀這些詩詞時,一定結(jié)合了上下句的含義,要用感情讀方能讀出韻味,才更容易理解出“月”的不同意境?!白x書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內(nèi)容意趣,否則只是文字的游戲而已?!眴问且粋€字就能有多種意象,這就要求在學習時結(jié)合語境來理解詞義。
誦讀出聲還可以及時糾正錯誤讀音、糾正錯誤的斷句、停頓。若不讀出來,想必老師不會知道學生將“??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的“華(huā)”和“衰(cuī)”誤讀為“華(huá)”和“衰(shuāi)”,不會發(fā)現(xiàn)“觀者如山/色沮喪”讀成“觀者如/山色沮喪”的錯誤。這些因缺乏理解造成的錯誤,只有讀出來才能發(fā)現(xiàn),及時理解詩詞含義,糾正斷句上的錯誤。
對古人而言,“他們朝夕誦讀,讀到后來,文字也自然通順了,文義也自然了解了。一個人的通與不通,往往不必去看所作的文字,只須聽他讀文字的腔調(diào),就可知道。”誦讀雖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卻也如此重要。它不僅是深入理解文義的手段,也是檢測理解的方法。多讀之后,勢必語感也得到了鞏固與提高。
(三)促進背誦
背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過程,通過背誦,不僅可以有效建設語料庫,而且豐富了語文知識。背誦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當代著名作家李國文曾說,“學塾的強調(diào)背誦,即使在現(xiàn)代語文教育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環(huán)。”由此看來,背誦是學好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若想有效率地背誦,就需要將文章熟讀并了解大意;之后再清楚所要背誦的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以誦讀為手段來達到記憶背誦的目的。對文章有了宏觀了解后,帶著理解朗讀出其中的微觀感情,涵泳其中,再背時,便朗朗上口、頗得其意。
通過背誦,加強了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積累,同樣也讓語感的積累更加有效率。
二、誦讀對于語感的提升價值
(一)激活學生思維
誦讀不僅是體力勞動,更融合了腦力勞動。正所謂“口誦其言,心惟其義”,讀書應有相應的思維活動與情感變化。
思維跟著文章字句進行想象,腦海中映出詞句所描繪的畫面、作者所見所聞,甚至還可以聯(lián)系作者生平,聯(lián)想出作者的感情路線,嘗試感同身受。誦讀者在想象之后可以學習到在形容景色時可以如何描寫,如何用詞,從而提升語感。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長相思》《二泉映月》等課時,同樣如此讓學生通過誦讀、聽朗誦展開想象,并進行寫作。
(二)提升語文素養(yǎng)
1.學習遣詞造句
誦讀的詩文、經(jīng)典多了,必然有利于自己的語文學習,有效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在語文學科中,最顯著的首當對詞句的觸類旁通。
于永正老師曾執(zhí)教的《翠鳥》一文中,他先讓學生對比“綠”和“翠”二字,再通過組詞來辨別兩字的差異,最后讓學生在具體文本中的朗讀來對“翠”字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之情。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加強了對“翠”字的理解,也學會了如何組詞造句,靈活運用。
2.學習謀篇布局
對文字的敏銳感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字詞中,與之相關(guān)的語法、文章的構(gòu)思亦屬于這個范疇。多誦讀古人的經(jīng)典名篇,可從中汲取精華,以供自己學習。
李衛(wèi)東老師曾執(zhí)教的《陋室銘》以誦讀為主線,他在介紹課堂教學思路時曾說明了他教這篇課文的的四層讀:“一讀疏通字詞,二讀把握主旨,三讀弄明白文章是怎樣寫的,四讀弄明白文章為什么這樣寫?!痹凇八淖x”中,李老師引導學生解決了劉禹錫為何將自己的陋室與諸葛亮、揚雄的房子對比,最后才說“何陋之有”的問題;在“四讀”中訓練學生自己對文章結(jié)構(gòu)進行提問,并從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陋室銘》全文僅81字,卻是一篇立意深刻、手法精妙的文章。全文對仗工整,初次朗讀,瑯瑯上口;再讀之,便可發(fā)覺比興、互文、托物言志等寫作手法;熟讀后,便能體會作者反向立意的構(gòu)思。從中學習其作文框架,培養(yǎng)寫作語感。
三、誦讀對于語感的發(fā)展價值
良好的語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養(yǎng)成,正如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一樣,需要持久地從各方面下手,齊頭并進。并且要清楚,語感是練出來的,課內(nèi)精讀、課外閱讀、寫作、誦讀都可作為鍛煉,誦讀便是訓練語感的一個途徑。相應的,語感也會促進語文的整體進步。
(一)增強感受力
1.增強對文字美的語感感受力
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它特有的方塊字形,還因為它們可以組合起來產(chǎn)生的豐富的詞義,而這正是其他文字不具備的功能。詞藻可華麗,可樸實,可冗長,可精簡,靈活萬變也因此,中文文字有其特殊的美感與意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對于荷塘的描寫便可對漢字的文字美窺見一斑,“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碌呐疟群徒^妙的比喻,讓讀者仿佛看到了荷花荷葉的身姿。僅是默讀也行可以想象到婀娜多姿的荷花,卻似乎少了生氣;如果用帶有感情的柔美語調(diào)朗誦,則文本多了份靈氣,聲音刺激聽覺,也更能感受文字美感。
2.增強對聲韻美的語感感受力
長短句的參差讓文章讀起來更有韻味;漢語特有的聲調(diào),也讓漢語文字有較強的韻律感,讀起來跌宕起伏,給人聽覺上的享受。
余映潮老師從朗讀教學的角度提出了“小步輕邁”的設計,在以《天上的街市》的第二個教學板塊為例時,從節(jié)奏、停頓、重音、韻腳幾個方面加強學生對文本美感的體驗。最后余老師總結(jié)了這首現(xiàn)代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和諧優(yōu)美的原因,讓學生記錄下來,這一定程度上教給了學生品味文本聲韻美、音樂美的角度與方法。
古詩詞的音樂性則更為突出,一句詩中的平仄交替,對句中的平仄對立,都讓詩歌充滿了聲韻美;節(jié)律的長短快慢,節(jié)拍的強弱變化,賦予了詩詞韻律的美感。唯有反復吟誦,方能感受詩人的感情與詩的韻味。
(二)提高口語表達力
誦讀需要大聲地朗讀,并飽含著情感。在讀的過程中,無形中加強了對語氣、語調(diào)、語速等方面的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提升語感。誦讀是口語表達中較為簡單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卻很重要。在平時的課堂上通過齊讀、個別讀、分角色朗讀等一系列方法訓練學生說話,讓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并學習別人如何有條理地表達。經(jīng)過反復練習,一定可以抑制學生怯場及語言障礙的發(fā)生。
放聲朗讀文章,強化了學生對語言、語義、語法的感受,讓正確的語感存儲在潛意識中。在以后的口語表達中,不至于文不對題,詞不達意。
(三)提升書面表達力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相通的,每一方面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的學習。文章的寫作同樣需要語感,語感的提升同樣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在《翠鳥》的課例中,不僅如上文所提及的學習“翠”字,于老師還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爸灰覀儼堰@一段讀好了,記住了,以后你寫小動物就有辦法了?!庇诶蠋熢谂囵B(yǎng)學生語感的同時,還引導他們汲取所學詞句、寫作方法的精華,啟發(fā)他們用于自己的作文中。這種運用誦讀積累寫作方法的例子,無疑值得我們學習。
書面語不同于口頭語,文章寫作對掌握語言文字的要求更高?!拔恼碌暮脡模蓮娜矫鎭碛^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二是用詞適當與否,三是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與否?!倍@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依靠誦讀的積淀。文法不單靠理論支撐,還有賴語感的積累;詞匯運用是否恰當,則是檢驗語料是否充裕;思想新鮮、正確、豐富與否,則考察了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有沒有用心理解、體會,并有所觸發(fā)??傊?,多誦讀經(jīng)典,便不會文不對題、詞不達意。
誦讀與語感是促進語文學習的兩個重要要素,它們對于提高語文素養(yǎng)都有不可忽視的價值。語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影響,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yǎng)成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多加訓練,而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誦讀,讓學生通過誦讀將所學知識和方法轉(zhuǎn)化為潛意識中對于語言的感覺。
總之,以誦讀為途徑的語感訓練有其特有的廣泛的價值,并且簡單易操作,在日常教學中必定有一席之地。教師也需要通過誦讀從聽說讀寫等訓練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并以語感為中心,將語感訓練的作用努力輻射到其他方面的語文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徐云知.近20年語感及語感教學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碩士論文.
[2]杜草甬等.夏丏尊論語文教育[C].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夏丏尊,葉圣陶.文心[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
[5]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劉連庚.學習語法培養(yǎng)語感——訪呂叔湘先生[J].語文學習,1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