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艷
摘要:課前3分鐘活動,是優(yōu)化學生語文積累的一種輔助性的手段,透過各種媒介進行課外閱讀,并將所獵取到的知識通過聽、說的方式進行表達,既融合了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增強學生語感,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課前3分鐘 結合
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講,積累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教學要能夠重視語言的感悟、積累以及運用,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眾所周知的是,興趣是提升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支撐。也就是說,教師要能夠利用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之前的3分鐘,從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知識積累中,找到語文的樂趣。
作為優(yōu)化語文積累手段的課前3分鐘,是離不開課外閱讀的,因為無論什么主題,都需要學生有可以表達的素材,而課外閱讀則是這些素材的源泉所在,只有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找到積累素材的途徑,才能幫助學生實現課外閱讀和課前3分鐘積累的融合。下面筆者就根據實際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以“朗讀”為載體,融入課外閱讀內容,豐富課前3分鐘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語言積累的一種重要方法。在課前3分鐘積累活動中,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熟讀語言材料,并將材料中的情感以及趣味讀出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而課前3分鐘誦讀的材料還是要依托課后進行準備的,也就是說在課前3分鐘積累活動,必須要融入課外閱讀內容,這樣才能保證閱讀材料的豐富性。
課前3分鐘活動在“朗讀”的形式和內容上都有很大的豐富性。也可以這么說,在挑選課外閱讀內容的時候,要能夠選好材料,貼合主題,且讓輪流到的學生做好摘抄、識讀字音的準備。并且由3-5名學生輪流到講臺上帶著班級其他同學進行朗讀,朗讀的內容可以是教材文本中要求學生背誦的內容,當然也可以是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優(yōu)美的句子、精美的成語、古詩詞等。其實,教師可以將“朗讀”的部分設定為選取課外閱讀內容,因為這樣學生的知識廣度和寬度都能夠得到有效拓展,還能夠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以“背誦”為途徑,識記課外閱讀內容,提升課前3分鐘趣味
我們經常會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背誦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背誦,是語言學習中一種特別好用的方法。通過背誦,學生可以記憶很多優(yōu)美的詞句,精美的篇章,不斷的擴充自己的語言知識量。在課前3分鐘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將“背誦”作為一種途徑,盡可能多的識記課外閱讀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背誦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升課前3分鐘趣味。
(一)通過圖片進行背誦
一般地,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背誦文字相對困難,經常會通過看圖片進行背誦。在適合小學低年級背誦的語言材料里面,穿插一些主題鮮明,貼近內容的圖片,例如童話故事、古詩詞里面圖片,是能夠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在課前3分鐘活動中,讓3-5名學生通過課后準備,向班級其他學生展示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所積累的圖片,并且根據圖片,對童話故事或者是古詩詞進行背誦。這樣圖文相結合的背誦方式,既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又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語言知識,識記課外閱讀的內容。
(二)通過歌曲進行背誦
唱歌,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課外閱讀也是。如果將這兩者融合在一起,利用歌曲的方式進行背誦課外閱讀內容,那么課前3分鐘活動的趣味則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就是說,將課外閱讀中的遇到的那些需要背誦的古詩詞或者是兒童詩運用一些技巧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在課前3分鐘的活動中進行演唱,學生一邊演唱歌曲一邊進行背誦,興趣相對較高,背誦的時效也會大大縮短,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過競賽進行背誦
競賽,是教師組織課堂活動,調動課堂氛圍的一種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前3分鐘的活動之中,針對課外閱讀內容,教師可以組織生生競賽或者是師生競賽,幫助學生識記課外閱讀內容,提升小學語文課前3分鐘趣味。
三、以“運用”為目的,靈活課外閱讀內容,深化課前3分鐘感受
語文只要講求的是“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需要通過語言實踐來完成。在聽和說的實踐中,學生要能夠學會感受語言溫度、領會語言蘊味、廣泛積累語言以及靈活運用語言。在課前的3分鐘積累活動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運用靈活有效的方式進行課外閱讀內容的積累,深化學生感受。
(一)創(chuàng)編小故事
故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可阻擋的吸引力,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編小故事的方式,將自己課外閱讀積累在課前3分鐘活動上進行呈現,不僅能夠激起展示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吸引到講臺下面學生“聽”的興趣。例如,讓2-3名學生將自己課外閱讀中積累到的幾個或者更多的詞語創(chuàng)編成一個個小故事,在課前3分鐘活動中展示給班級其他同學,在連接詞語創(chuàng)編小故事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于詞語的積累以及認識,深化學生的課前活動感受。
(二)賞析優(yōu)秀素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3分鐘活動中,教師可以讓2-3名學生選取課外閱讀中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在活動中進行誦讀,并讓學生說說自己閱讀之后的感受,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閱讀到更多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深化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分享、交流生活趣聞
生活,是一種偏向社會化的行為,也就是說生活是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課前3分鐘活動,也可以是分享、交流生活趣味的活動。而生活趣聞包含很多方面的課外閱讀素材,如社會熱點新聞、風景名勝亦或是菜譜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在課前3分鐘分享的素材。
總而言之,課前3分鐘積累活動是優(yōu)化學生課外閱讀的一種輔助的手段。教師要能夠把握好課前3分鐘的主題,通過朗讀、背誦以及應用等方式,系統(tǒng)而有目的的幫助學生進行積累訓練,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素材,拓寬學生的眼界,還能夠強化學生課前3分鐘活動的積累,提升學生聽說能力,進而實現課前3分鐘積累與課后閱讀的有效結合。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果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