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嘵佳
團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處,是一個典型的滇南漢族移民村落。這里曾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語稱“突舍爾”,意為“藏金埋銀之地”。
團山古村,因地方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合,歷史遺存眾多,且整體格局風貌完整,是真實的傳統(tǒng)風貌型歷史文化名村;是“完整保存19世紀風貌特色的原生態(tài)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明朝末年,團山村曾經(jīng)顯赫一方?,F(xiàn)在的團山村,大體的輪廓就是在那時候形成的,保存至今的寨門、宗祠和寺廟,就是當時村子顯赫的物證。20世紀初,滇越鐵路開通后,原本為鹽商的團山村張氏族人改了行,從事采礦業(yè)。他們經(jīng)營著數(shù)十個商號,通過滇越鐵路,把礦石運出去,遠至上海、香港、東南亞等地,獲得了巨額財富。這些商人回到團山村后,大興土木,精心打造自己的宅院,顯示富貴的身份,“八大院”就是在那個時期建成的。
沿著村子里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前行,一座一座的大宅院次第呈現(xiàn)在面前,雖然這是西南邊陲,其建筑風格卻是典型的江南庭院,青磚粉墻,斗栱飛檐,雕梁畫棟,歷經(jīng)歲月洗禮。有一些宅院保存相當完好,比如最北邊的“張家花園”。寬敞的四合天井中,青石圍池,碧水微瀾,天井四方,兩層的廳堂宅屋上下都可四圍連通,正是“跑馬轉(zhuǎn)角樓”的大氣布局,雕花門欄,鏤空窗欞,巧飾各處,堂皇而不煩雜,華麗而不俗氣,團山古民居群過去的輝煌一覽無余,“張家花園”因此也成了團山村古民居群的代表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