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慧,趙 凱*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應用經濟學研究中心,陜西 楊凌 712100)
代際差異視角下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曹 慧1,2,趙 凱1,2*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應用經濟學研究中心,陜西 楊凌 712100)
以豫寧兩省(區(qū))797戶糧農調查資料為基礎,在代際差異視角下,運用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糧農資源稟賦、內在感知對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研究表明,新生代和中生代糧農在保護性耕作投入的積極性上高于老一代糧農。資源稟賦和內在感知對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顯著,且存在代際差異。資源稟賦特征下,外出打工和耕地自然質量、年齡、技能培訓分別是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的關鍵影響因素。共同關鍵因素中,性別對中生代和老生代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響,而對新生代糧農的影響為負;耕地塊數對中生代糧農和老一代糧農具有程度相近但方向相反的影響。內在感知特征下,耕地保護重要性認知變量對中生代影響顯著;耕地保護政策認知變量對中生代和老一代影響顯著,且對中生代影響程度較大;耕地保護責任人認知變量對新生代和老一代影響顯著,且對新生代影響程度較大。
保護性耕作投入;影響因素;糧農;代際差異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糧農收入水平穩(wěn)步提高,但收入結構非農化問題日益突出,出現(xiàn)了忽視土地長遠價值,土地利用短期行為嚴重,以外出打工賺錢為主,農業(yè)投入減少,土地拋荒、撂荒嚴重的種種現(xiàn)象[1]。同時,耕地數量不斷減少,耕地退化和污染嚴重[2],直接影響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糧食質量安全,進而威脅城鄉(xiāng)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集中治理農業(yè)環(huán)境問題,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很多學者就農戶的不合理生產對耕地質量的影響深表擔憂[4-6]。糧農是糧食生產最基本的微觀經濟單元,同時也是耕地利用和保護的最基本主體[7]。糧農對待耕地的態(tài)度、看法以及利用耕地的方式是關系耕地保護效果的關鍵因素[6]。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國糧農主體特征不斷變化,務農勞動力代際分化趨勢日益明顯[5],代際差異必然影響到種糧耕作方式,進而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1]。因此,要想切實保護耕地質量,促使糧農采取保護性措施利用耕地,就必須了解不同代際糧農的實際耕作方式及對耕地保護的認知和意愿,對癥下藥[8]。那么,現(xiàn)實中為什么有些糧農不愿意實施保護性耕作投入?影響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的因素有哪些?其作用機制是什么?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出于對耕地保護問題的關注,學術界就農戶保護性耕作意愿和行為開展了大量相關研究。蔡榮等以安徽省水稻種植戶為例,考察了保護性耕作技術對作物生產的影響,發(fā)現(xiàn)保護性耕作技術對稻谷單產水平具有正向積極作用[9]。王金霞等研究認為,黃河流域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采用率普遍較低,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采用與小麥和玉米單產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卻可以顯著減少單位面積勞動力投入[10]。楊志海等以漢江平原368戶農戶調查為例,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農戶的土壤保護認知水平存在差異,且農戶的土壤保護認知與其行為決策之間的差距較為明顯[11]。鄭紀芳等對山東省462戶農戶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農戶雖有增加農家肥投入的行為,但其主要目的不是為提高土壤質量,而是為合理利用家庭農家肥資源,發(fā)現(xiàn)農戶雖有改良土壤意愿,但缺乏具體的保護行為[12]。
對于農戶耕地保護投入意愿和行為的影響因素方面,部分學者從實證角度進行論證,并得出影響行為意愿的因素主要有:農戶特征,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農戶家庭特征,如勞動力數量、兼業(yè)化程度等;耕地基本情況,如耕地面積、耕地塊數等。同時還發(fā)現(xiàn),農戶態(tài)度、觀念、對耕地保護政策了解度、區(qū)域特征等也是影響農戶做出耕地保護行為決策的主導因素[13-17]。
上述研究為分析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因素提供了較好的研究基礎,但仍有進一步深入分析和完善的空間。首先,關于代際間耕地保護意愿研究結果未成定論。王喜等研究認為青年、中年和老年農戶在參與耕地保護意愿上呈現(xiàn)“低-高-低”的變化趨勢[14];而楊志海等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新生代農民中愿意對耕地質量改良進行投入的比例要高于中生代和老一代農民[5]。其次,現(xiàn)有針對糧農進行保護性耕地投入意愿代際差異的研究還比較鮮見。不同代際糧農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不同,其自身資源稟賦、消費偏好和收入期望存在差異,因而其對耕地保護性利用的責任意識、認知以及具體行為意愿也有所差異。研究糧農的耕地保護投入意愿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由于種植類別差異,其耕地保護性投入方面必然存在差異;(2)相對經濟作物,種糧比較收益低,糧農在要素配置過程中,更傾向于節(jié)省種糧勞動成本,投入到非糧行業(yè)進而實現(xiàn)收益最大化,相對果農、菜農等而言,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方面意識薄弱,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3)種植非經濟作物的農戶更傾向于大力度投入保護性耕作糧食生產[18],糧農保護性耕作的實施,有利于在保障國家糧食數量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糧食質量安全,同時有利于維護耕地可持續(xù)利用,增強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因此,本文以糧農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不同特征下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代際差異,以及影響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關鍵因素,以期為設計符合不同代際糧農群體實際現(xiàn)狀的方案提供政策參考。
根據對耕地質量影響的不同,糧農在耕地經營中的投入行為可劃分為保護性投入行為和非保護性投入行為兩種:保護性投入行為是指有利于耕地質量保持或提高的投入行為,例如坡耕地改梯田、增施有機肥、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行為能夠有效地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結構和農田生產小氣候,使耕地生產力能夠長期保持并得到提高;非保護性投入行為是指對耕地長期生產力產生破壞性作用的、不利于耕地持續(xù)利用的行為,例如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等,盡管這些行為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耕地的短期產出,但長期使用化肥、農藥會造成土壤板結、污染以及土壤侵蝕和鹽堿化等后果[19]。由于保護性投入的收益主要來自土地生產力保持前提下土地長期的、穩(wěn)定的產出,糧農只能以長期、分散的形式獲得,因此,投資回報期較長,并且存在較大風險和不確定性;而非保護性投入大多方式簡單、快捷,且能增加土地的當前產出,常常通過一季生產就可獲得經濟收益,回報速度較快,風險較小[20]。借鑒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通過問卷“您是否愿意為耕地質量改良投入資金?”的設計來了解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
借鑒段成榮等[21]劃分農民工代際的方法,本研究將出生于1980年及以后的界定為新生代糧農;進一步,將1980年之前出生的再細分為:1965-1979年出生的為中生代糧農和1965年之前出生的為老一代糧農。在797個樣本糧農中,新生代、中生代與老一代糧農分別占8.8%、37.1%和54.1%??梢钥闯?目前種糧主體趨于老齡化。
研究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不僅要考慮糧農資源稟賦層面的因素還要考慮糧農內在感知特征。
1.資源稟賦。資源稟賦指糧農的家庭成員及整個家庭擁有的包括了天然所有的及后天獲得的資源核能力[22]。本文的糧農資源稟賦包括了個人特征、家庭特征和耕地資源稟賦3個方面的因素。(1)個人特征。主要選擇糧農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技能培訓、外出打工等變量。一般而言,男性視野相對更為開闊,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可能更強烈;而女性性格則趨于保守,意愿可能更弱[23]。年齡稍輕的糧農較容易接觸和學習新知識[17];而年齡大的糧農,各方面處事經驗更豐富,見識更廣[24],因此,年齡對保護性耕作投入的影響方向不定。糧農文化程度越高、參加農業(yè)或非農技術培訓,對保護性耕作投入益處的判斷可能越清楚[25],其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可能越強。一般而言,外出打工糧農能更多地接收到信息和知識,但同時由于糧農自身的兼業(yè)行為,導致其無暇顧及農業(yè)生產,因此,外出打工對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方向不確定。(2)家庭特征。主要選擇勞動力數量、收入水平、經營類型、加入合作社等變量。一般而言,家庭勞動力數量越多,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糧農一般有更優(yōu)越經濟實力去實施保護性耕作投入。家庭兼業(yè)化程度越大,收入水平一般越高,但由于兼業(yè)導致糧農對農業(yè)生產的關注程度降低[24],其對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方向不定。加入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減少糧農農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的盲目性,并提升其組織性和計劃性[26],從而有助于糧農在生產經營中實施保護性耕作。(3)耕地資源。主要選擇耕地經營規(guī)模、耕地塊數、耕地自然質量等變量。一般而言,所經營的耕地面積越大,糧農越傾向于增加保護性耕作投入以獲得高收益,但同時,耕地面積越大,其耕作成本越高,一定程度上會阻礙糧農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地塊越多越分散,糧農實施保護性耕作的成本越高[25],其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越小。耕地質量越好,糧農可能更愿意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進而獲得持續(xù)性高產;但耕地質量差的糧農,可能更意識到保護耕地的重要性,進而實施保護性耕作投入?;谏鲜隼碚摲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資源稟賦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存在顯著影響。
子假設H1a:個人特征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存在顯著影響。
子假設H1b:家庭特征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存在顯著影響。
子假設H1c:耕地資源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存在顯著影響。
2.內在感知。該類變量包括耕地保護重要性認知、耕地保護政策認知、耕地保護責任人認知和耕地質量退化感知。獲得正確且充分的信息感知,有利于糧農形成耕地保護意識并且在生產經營中實施保護性耕作投入[27],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2:內在感知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存在顯著影響。
本研究所用數據來源于課題組2016年10-11月對河南省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糧農的抽樣調查??紤]到樣本對象為糧農,因此,選擇河南省的產糧大縣滑縣為樣本,選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產糧大縣青銅峽市為樣本。樣本區(qū)域的選擇依據平均分布和具有代表性的原則,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根據經濟狀況、距離縣城遠近在每個縣市隨機選擇5個鄉(xiāng)鎮(zhèn),每個鄉(xiāng)鎮(zhèn)隨機選擇5個村莊,每個村莊隨機選擇10~15個糧農,由課題組成員進行一對一問卷調查與訪談。河南和寧夏樣本量分別為450戶與370戶,共計820戶糧農,除去不具有代表性的無效問卷,獲得有效問卷797份,其中河南439戶,寧夏358戶,有效問卷的比例為97.2%。
表1顯示,樣本中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愿意為耕地質量改善投入的比例分別為55.7%、55.7%、和50.6%。調查數據表明,不論是新生代、中生代還是老一代,糧農在耕地質量改良中均呈現(xiàn)出相對積極的態(tài)度。
表1 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及其分布
糧農是否愿意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Y)為0~1賦值,為非連續(xù)的二分類變量,較常用的方法是運用Probit和Logit等二元選擇模型進行分析,兩種方法在估計結果方面并無明顯差異[27]。兩種回歸模型的區(qū)別在于采用的分布函數不同,Probit模型假設隨機變量服從正態(tài)分布,而Logit模型假設隨機變量服從邏輯概率分布。本文選擇Probit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同時也利用Logit模型做回歸,作為穩(wěn)定性檢驗[28]。
Probit模型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Y=1)的概率可表示為:
P(Yi=1│X)=Φ(β0i+β1iX1+β2iX2+…+β17iX17+εi) (i=1,2,3)
(1)
其中,Yi(i=1,2,3)分別表示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X1~X17表示上文分析中的有關解釋變量;β0表示回歸截距;β1~β17表示相應解釋變量的待估系數;εi是相互獨立且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隨機變量,即εi~N(0,σ2)。
由于該模型為非線性模型,不能滿足最小二乘法估計的前提條件,故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計模型參數,進一步對概率P(Yi=1)求關于自變量X的導數,即:
(2)
其中,φ(X)為正態(tài)分布的累積概率函數Φ(X)相對應的密度函數,可以看出自變量X對概率的邊際影響并不等于系數β,其P(Yi=1)中X的變動方向與β的變動一致。
Logit模型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Y=1)的概率可表示為:
(3)
f(X)=α0i+α1iX1+α2iX2+…+α17iX17+μi
(4)
其中,Yi(i=1,2,3),X1~X17含義與上文相同;α0表示回歸截距;α1~α17表示相應解釋變量的待估系數;μi隨機干擾項。
由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以及功能區(qū)定位差異,不同地區(qū)不同代際糧農在種植投入方面的行為意愿也存在差異,故本文在資源稟賦和內在感知特征變量的基礎上,同時控制區(qū)位特征變量。相關變量的定義與描述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的含義及描述性統(tǒng)計
注:(1)“+”表示正向影響;“-”表示負向影響;“?”表示作用方向不確定;(2)家庭勞動力數量按照一般的統(tǒng)計口徑計算,即只統(tǒng)計16周歲及以上且經常參加集體經濟組織或家庭副業(yè)的勞動力[29];(3)經營類型的劃分兼顧農業(yè)部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的劃分方法及研究目的,將糧農分為4類:農業(yè)收入占比80%以上的為純糧農,50%~80%的為I兼糧農,20%~50%的為II兼糧農,低于20%的為III兼糧農[5]
表3給出了影響糧農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愿意的回歸結果。為保證回歸結果有效,本文首先對自變量間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
表3 回歸模型估計結果
注:括號內為標準誤;*、**、***分別表示在10%、5%、1%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
運用多重共線性診斷法得到的全部結果顯示,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小于10,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運用Stata14統(tǒng)計軟件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因素分別進行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估計。模型I、模型III和模型V分別是對新生代、中生代和老生代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Probit回歸模型;模型II、模型IV和模型VI則分別是新生代、中生代和老生代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Logit回歸模型。由表3可知,6組模型的LRχ2值分別為38.22、37.64、74.53、73.84、59.63和59.60,且均在1%的顯著水平上均拒絕所有估計系數都為零的原假設,PseudoR2值分別為0.397 6、0.391 6、0.183 4、0.181 7、0.099 8和0.099 8,說明6組模型中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變化均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三個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對應的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回歸結果顯示基本一致,說明模型的穩(wěn)定性較好。從表中可以看出,解釋變量的作用方向也基本與預期相同。個人特征、家庭特征、耕地資源、內在感知和區(qū)域特征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1.糧農資源稟賦的影響。個人特征中,性別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呈現(xiàn)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響。性別變量對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而對新生代糧農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這說明,對于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男性比女性有更強烈的耕地保護投入意愿,而新生代女性則比男性表現(xiàn)出更強烈的意愿。從邊際效應看,性別對中生代糧農的影響程度要大于新生代和老一代糧農。年齡變量對中生代糧農耕地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對新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的影響不顯著。這說明,中生代年齡越接近38歲,其投入意愿越強烈,而新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的投入意愿不會因為年齡的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文化程度對3個代際糧農的投入意愿影響均不顯著??赡艿脑蚴?3個代際樣本糧農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調查顯示,新生代、中生代和老生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別為77.1%、89.2%和88.4%,因而,不同文化程度下不同代際糧農的投入意愿差別不明顯。技能培訓僅對老一代糧農的投入意愿具有顯著的影響。邊際效應顯示,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老一代糧農比未參加過的糧農投入意愿高出17.4%。外出打工僅對新生代糧農的投入意愿具有顯著的影響,與未外出打工的新生代糧農相比,外出打工糧農的投入意愿比例增加39.4%。這說明,新生代糧農外出打工更容易吸收新信息,其投入意愿差異明顯,而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的投入意愿相對穩(wěn)定,不會因外出打工而發(fā)生明顯變化。至此,假設H1a得到證實。
家庭特征中,勞動力數量、收入水平、經營類型和加入合作社對不同代際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均沒有顯著性影響。說明在現(xiàn)階段,不同代際糧農的投入意愿在家庭特征中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定,沒有因家庭勞動力數量、收入水平、經營類型和加入合作社的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差異。調查顯示,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中,家庭勞動力數量在3人以下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5.7%、69.9%和69.2%;家庭年收入8萬元以下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8.6%、76.4%和80.3%;II兼以上糧農所占比例分別為85.7%、75.4%和57%;加入合作社的比例分別為7.1%、7.4%和6.7%,不同代際糧農的投入意愿在家庭特征變量下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因此,假設H1b沒有得到證實。
耕地資源中,耕地塊數對不同代際糧農的影響方向和程度存在顯著差異,耕地塊數對新生代糧農投入意愿沒有顯著影響,對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投入意愿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032和0.040,且在10%的統(tǒng)計水平下顯著。從邊際效應看,耕地塊數每增加1塊,中生代糧農的投入意愿減少1.3%,而老一代糧農的投入意愿則增加1.6%。調查顯示,新生代糧農耕地塊數普遍較少,有55.7%的糧農擁有2塊以下的耕地,其耕地破碎度不高,因此,新生代糧農的投入意愿沒有因耕地塊數的多少而顯著不同。有研究表明地塊數量越多,糧農的勞動邊際成本就越高,其耕地保護投入的可能性自然會降低[27]。調查中發(fā)現(xiàn),耕地塊數較多中生代糧農普遍表示,地塊小而多,種地成本高收益低,不如出去打工賺錢,因此,耕地塊數對中生代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造成了明顯的阻礙。相反,老一代糧農年齡高,外出打工存在困難,耕地塊數越多,耕地面積相對越大,其更愿意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以期增加種糧收益。耕地自然質量僅對新生代糧農的投入意愿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這說明,耕地質量越差,新生代糧農越愿意增加投入進行耕地保護;而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相對傾向于依靠已有的耕作經驗進行耕種,其投入意愿不因耕地質量的差異而存在明顯的不同。至此,假設H1c得到證實。
綜上,假設H1得到證實。
2.糧農內在感知的影響。耕地保護重要性認知變量對中生代糧農的投入意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中生代糧農越是意識到保護耕地的重要性,越愿意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該變量沒有對新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的投入意愿造成顯著影響,即新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的投入意愿沒有因耕地保護重要性認知的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耕地保護政策認知變量對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的影響系數為0.198和0.109,且分別在1%和10%的統(tǒng)計水平下顯著。這說明,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對耕地保護的相關政策越了解,其耕地質量保護意識越高,同時政策的約束和激勵作用也越明顯,越有利于其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選擇。由于與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相比,新生代糧農對耕地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因此其投入意愿并不會因耕地保護政策認知的不同而明顯不同。耕地保護責任人認知對新生代和老一代糧農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說明,新生代糧農和老一代糧農,越認識到自己是保護耕地的最主要責任人,越有意識進行保護性耕地投入。耕地質量退化感知對不同代際糧農耕地保護性投入均沒有顯著的影響。調查顯示,不同代際糧農耕地質量退化感知普遍不高,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感知到耕地質量退化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2.9%、14.2%和12.5%,因此,3個代際糧農的投入意愿不因耕地質量退化感知的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至此,假設H2得到證實。
3.區(qū)位特征的影響。是否為糧食主產區(qū)對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系數分別為-1.747、-0.688和-0.221,對新生代和中生代的影響分別在5%、1%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而對老一代的影響不顯著。這說明非糧食主產區(qū)的糧農,其在生產經營中選擇保護性耕作投入的概率更大,尤其是非糧食主產區(qū)的新生代和中生代糧農。這可能與功能區(qū)的特征有關,例如,糧食主產區(qū)河南省樣本縣的耕地質量相對于非糧食主產區(qū)寧夏樣本縣(市)的要好,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需求相對較弱。調查顯示,在總樣本中,非糧食主產區(qū)寧夏青銅峽市23.5%的糧農表示自家耕地質量有所退化,而糧食主產區(qū)河南省樣本縣僅有4.8%的糧農表示自家耕地質量有所退化。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糧農在不影響產量的情況下,一般不傾向于對耕地進行保護,這也是“重用輕養(yǎng)”現(xiàn)象嚴重的一大原因[2]。此外,由于新生代和中生代糧農接受新信息、新知識的能力強于中生代和老一代,因此,非糧食主產區(qū)的新生代和中生代糧農其進行保護性耕作投入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通過對豫寧兩省(區(qū))797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樣本地區(qū)糧農耕地保護責任意識普遍薄弱,其對耕地保護相關政策了解度較低且存在代際差異??傮w而言,新生代和中生代糧農在保護性耕作投入的積極性上高于老一代糧農。運用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對不同代際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資源稟賦和內在感知對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顯著,且存在代際差異。在諸多因素中,外出打工、耕地自然質量和耕地保護責任人認知對新生代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相對顯著;年齡、耕地保護重要性認知和耕地保護政策認知對中生代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相對顯著;技能培訓、耕地保護政策認知和耕地保護責任人認知對老一代糧農的作用相對更大。此外,性別對中生代和老生代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響,而對新生代糧農的影響為負;耕地塊數對中生代糧農和老一代糧農具有程度相近但方向相反的影響。
綜上分析可知,提高糧農保護耕地的積極性,不僅要關注糧農的資源稟賦,更要注重內在感知對糧農保護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響。因而,本文的政策啟示為:(1)加強耕地保護基本政策宣傳,提高糧農耕地保護的政策認知和責任意識。尤其對于中生代和老一代糧農,應利用廣播、宣傳欄等媒介形式進行宣傳,同時可以設立村級親環(huán)境行為示范戶,發(fā)揮模范帶動效應。(2)加快研發(fā)和推廣保護性耕作新技術,同時加大對糧農的技術培訓力度,尤其是老一代糧農。此外,鼓勵糧農加入合作社,通過合作組織方式,提高糧農的保護性耕作投入意識。(3)適度推動耕地流轉,減少耕地破碎化程度,為糧農采用保護性耕作新技術、進行規(guī)模化經營提供便利條件。需要注意的是,耕地經營規(guī)模對新生代和中生代糧農的影響為負,因此,在鼓勵耕地流轉的政策導向中應當謹慎。
[1] 陳英,謝保鵬,張仁陟.農民土地價值觀代際差異研究——基于甘肅天水地區(qū)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3,27(10):51-57.
[2] 肖建英,譚術魁,程明華.保護性耕作的農戶響應意愿實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2,26(12):57-63.
[3] 徐志剛,張炯,仇煥廣.聲譽訴求對農戶親環(huán)境行為的影響研究——以家禽養(yǎng)殖戶污染物處理方式選擇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6,26(10):44-52.
[4] 陳美球,周丙娟,鄧愛珍,等.當前農戶耕地保護積極性的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7(1):114-118.
[5] 楊志海,王雨濛.不同代際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研究——基于鄂豫兩省829戶農戶的調研[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5(10):48-56.
[6] 孔喆,陳英,黃思琴,等.農戶土地意識分化對耕地保護行為的影響研究——以甘肅省涼州區(qū)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6(8):30-35.
[7] 丁洪建,吳次芳,梁留科.耕地保護理念的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2,16(4):14-19.
[8] 王利敏,歐名豪.糧食主產區(qū)農戶耕地保護現(xiàn)狀及認知水平分析——基于全國10個糧食主產區(qū)1 198戶農戶的問卷調查[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3(3):14-19.
[9] 蔡榮,蔡書凱.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用及對作物單產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安徽省水稻種植戶的調查數據[J].資源科學,2012,34(9):1 705-1 711.
[10] 王金霞,張麗娟.保護性耕作技術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黃河流域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0(6):77-84.
[11] 楊志海,麥爾旦·吐爾孫,王雅鵬.不同類型農戶土壤保護認知及行為決策研究——以江漢平原368戶農戶調查為例[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5-20.
[12] 鄭紀芳,史建民.保護耕地與農戶的認知度:462個樣本[J].改革,2008(12):82-86.
[13] 張文斌,黃思琴,陳英.基于AMOS模型的農戶土地價值觀對耕地保護行為的影響研究——以涼州區(qū)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6,30(10):59-64.
[14] 王喜,梁流濤,陳常優(yōu).不同類型農戶參與耕地保護意愿差異分析——以河南省傳統(tǒng)農區(qū)周口市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5,29(8):52-56.
[15] Liu L.Labor Location,Conservation,and Land Quality:The Case of West Jilin,China[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99,89(4):633-657.
[16] 曹光喬,張宗毅.農戶采納保護性耕作技術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8(8):69-74.
[17] 高瑛,王娜,李向菲,等.農戶生態(tài)友好型農田土壤管理技術采納決策分析——以山東省為例[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7(1):38-47.
[18] Ervin C A,Ervin D E.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Hypotheses,Evidence,and Policy Implications[J].Land Economics,1982,58(3):277-292.
[19] 陳美球,馮黎妮,周丙娟,等.農戶耕地保護性投入意愿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8(5):23-29.
[20] 諸培新,曲福田.農戶經濟行為、土地投入類型及土地持續(xù)利用[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1999,20(5):44-47.
[21] 段成榮,馬學陽.我國農民工的代際差異狀況分析[J].勞動經濟評論,2011,4(1):34-53.
[22] 孔祥智,方松海,龐曉鵬,等.西部地區(qū)農戶稟賦對農業(yè)技術采納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2004(12):85-95.
[23] 王浩,劉芳.農戶對不同屬性技術的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廣東省油茶種植業(yè)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12(1):53-64.
[24] 田云,張俊飚,何可,等.農戶農業(yè)低碳生產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農藥使用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15(4):61-70.
[25] 褚彩虹,馮淑怡,張蔚文.農戶采用環(huán)境友好型農業(yè)技術行為的實證分析——以有機肥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2(3):68-77.
[26] 占小軍.糧食主產區(qū)農戶加入農業(yè)合作組織意愿的實證分析——以江西省為例[J].經濟地理,2012,32(8):131-135.
[27] 楊志海,王雅鵬,麥爾旦·吐爾孫.農戶耕地質量保護性投入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兼業(yè)分化視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5,25(12):105-112.
[28] 畢茜,陳贊迪,彭玨.農戶親環(huán)境農業(yè)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336戶農戶的統(tǒng)計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0(6):44-49.
[29] 何可,張俊飚,田云.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化生態(tài)補償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差異性分析——基于湖北省農戶調查的實證研究[J].資源科學,2013,35(3):627-637.
InfluencingFactorsofGrainFarmers’WillingnessofArableLandConservationInput:BasedonPerspectiveofIntergenerationalDifferences
CAO Hui1,2,ZHAO Kai1,2*
(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 2.AppliedEconomicsResearchCenter,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
Using a set of survey data from 797 grain farmers in Henan and Ningxia provin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grain farmers’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inner perception on the input willingnes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with Probit model and Logit model.Findings are that the enthusiasm of the new generation and the Mesozoic grain farmers in the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lder generation.Resource endowments and inner perceptio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ir input willingnes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and there are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The factors of going out for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arable land,age and skill training,which belong to resource endowments,are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new generation,the Mesozoic and the older generation respectively.Among the common key factors,the gender has a similar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put willingnes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f the Mesozoic and older generation farmers,while the impact of that on the new generation is negative.The impact of cultivated land blocks number on the input willingnes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f the Mesozoic and the older generation i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The importance cogni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sozoic.The policy cogni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has more great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Mesozoic than older generation.The cognition of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cultivated land conservation has more great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ew generation than the older generation.
input attitude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influence factor; grain farmer;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馬欣榮)
F325.14
A
1009-9107(2018)01-0115-09
2017-05-30
10.13968/j.cnki.1009-9107.2018.01.15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C0503703-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15XJY010)
曹慧(1991—),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yè)經濟理論與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