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艷
(壽光市上口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濰坊 262700)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導致老年慢性病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長等特點,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因此,加強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療、護理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將家庭護理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護理依從性,利于患者恢復,但是該方案在我院護理效果尚未驗證。因此,本課題以入院治療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探討家庭護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5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療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根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5~89歲,平均(74.72±4.61)歲,病程1~8年,平均(4.51±0.72)年。疾病類型:冠心病12例,糖尿病7例,高血壓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觀察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65~90歲,平均(75.06±4.65)歲,病程1~7年,平均(4.53±0.75)年。疾病類型:冠心病11例,糖尿病8例,高血壓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本課題均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方案具備知情權。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積極向患者宣傳、教育老年慢性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即將進行的治療、護理方法,充分發(fā)揮患者主觀能動性。觀察組:采用家庭護理。(1)環(huán)境與生活。家庭護理過程中護士正確指導患者環(huán)境及生活,告知患者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保持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注意室內的通風、透氣,正確指導患者體為,避免同一個部為長期受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心理支持。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相對較高,導致患者心理波動較大。因此,家庭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心理評估,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消除 患者內心的負性情緒;善于根據(jù)患者日常生活習慣、喜好正確指導患者保持放松心情,通過打太極、跳舞、慢跑等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3)飲食干預。家庭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飲食干預,根據(jù)患者日常喜好制定相應的飲食干預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喜歡吃的蛋糕、肉類等,叮囑患者多飲食蔬菜、水果及魚類等,提高家庭護理效果。記錄并統(tǒng)計兩組護理后藥物依從性、飲食依從性、鍛煉依從性、定期檢查依從性及生活習慣依從性情況。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以百分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家庭護理后藥物依從性為90.00%(27/30)、飲食依從性為86.67%(26/30)、鍛煉依從性為93.33%
(28/30)、定期檢查依從性為96.67%(29/30)及生活習慣依從性90.00%(27/30),均高于對照組藥物依從性為80.00%(24/30)、飲食依從性為70.00%
(21/30)、鍛煉依從性為83.33%(25/30)、定期檢查依從性為76.67%(23/30)及生活習慣依從性76.67%
(23/30)(P<0. 05)。
近年來,家庭護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家庭護理屬于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是指護理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等生命體征,較好的反應患者疾病好轉或惡化情況,能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監(jiān)督效果,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及時糾正自身的不良習慣,更加符合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藥物、飲食、鍛煉、定期檢查及生活習慣依從性,均高于常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家庭護理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護理依從性,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利于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將家庭護理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值得推廣應用。
[1] 楊 波,何彩娣.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家庭護理管理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7,25(24):118-120.
[2] 梁月好.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在老年慢性病誘發(fā)的抑郁患者中的應用[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02):98-100.
[3] 李超群,井坤娟.Orem自理理論在老年慢性病中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6,33(0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