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佩貞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不良行為雖然僅發(fā)生在極少數(shù)學生身上,但對學生、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危害。不良行為有礙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使青少年道德水平降低,甚至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一項最基礎的德育工作,對學生不良行為的疏導與矯治迫在眉睫。因此,明確學生不良行為發(fā)生的現(xiàn)狀,分析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和學生認知、心理因素,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至關重要。本文初步探討了這個問題,究其原因有家庭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失當、社會誘因及學生的主觀心理因素影響等。
關鍵詞:學生 不良行為 成因 健康心理 發(fā)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绷暯娇倳浽诳疾毂本┐髮W時也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抓好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幫助中職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始終是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首位工程、基礎工程。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職高生正處于身心健康趨于定型的時期,處于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而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和生理發(fā)育卻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因此,在他們心理素質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容易產生心理失誤,甚至心理滑坡。職高教師必須正確分析學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
學生的教育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學生不良品行的形成首先也要從這三方面去分析,除此之外學生的主觀心理因素也影響其自身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家庭教育的失誤
筆者在多年的德育教學工作中,通過對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以及對問題學生家庭狀況的分析,在品行不良的學生家庭中,經??梢钥吹揭韵聨追N情況。
1.家庭破裂,父母離婚,導致孩子被疏于管理和教育
在父母離異的家庭中,中職學生往往出現(xiàn)自卑、自閉、懦弱的心理,因長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關懷,單親家庭的學生往往出現(xiàn)不合群的現(xiàn)象,過早出現(xiàn)叛逆心理。有的學生父母雖未離婚,但生活中經常激烈爭吵,使學生在家中缺少溫暖,思想負擔重,導致學生在社會上尋求“哥們”“姐們”的幫助,因此更容易受到不良的誘惑走上歪路。在筆者遇到的問題學生中,有50%左右存在著家庭破裂的問題。
2.有些家庭在對子女的教育上缺乏統(tǒng)一意見
在家庭教育上當著子女的面唱對臺戲,尤其有的爺爺奶奶與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導致學生對道德規(guī)范迷惑不清,容易養(yǎng)成表里不一的品行。農村有句俗語:一個打,一個護,到老都不上路。這句話確實有些道理。例如學生張某某就是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雙重要求下,成了一個在班里惹是生非,在老師面前虛心認錯卻屢教不改的孩子。
3.有些家長存在不良行為習慣,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有些家長平時行為不檢點,行為粗魯、臟話連篇甚至作風不正、酗酒賭博、盜竊腐化等,直接影響了自己子女品行的發(fā)展。筆者這學期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兩個學生打架,學校把雙方父母請來處理問題,結果有一對父母到了學校就喊要對對方的孩子動手。父母這樣的暴力行為方式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品行發(fā)展和身心健康,從而產生家庭與學校德育“兩張皮”的現(xiàn)象。
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自己先要學會當家長,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才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
二、學校教育的失當
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抓升學是學校永恒的主題之一。在這樣的現(xiàn)實面前,學校必然會把壓力轉嫁到學生身上,使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和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導致一些學生個性受到壓抑,屢遭挫折和失敗使他們不能適應甚至到討厭學校的地步,表現(xiàn)出求知欲減弱、學習熱情降低,而這就是學生不良品行形成的開始。當學生學業(yè)不佳時,往往難以得到老師的表揚,在班集體中得不到溫暖和關愛,容易被老師忽視、同學歧視,逐步形成曠課逃學的不良行為。進而拒絕接受老師的教育,與學校、老師對立,甚至產生暴力行為,致使教師對這些學生失去信心。而教師的這種態(tài)度則又會使學生失去改正錯誤的機會和勇氣,自暴自棄,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樣的孩子在職高生中的比例也很高。
當這些初中學生進入到職高,他們對學校和老師已經有了很強烈的對抗性,此時如果教師用對職高生固有的偏見看待他們,他們的行為將更加出格。但如果教師能夠改變學生原先的觀點,讓他們感受到愛,看到自己的發(fā)展前途,擁有對成功的期待,他們就會重新走上健康發(fā)展的道路。比如筆者學校烹飪專業(yè)的一位學生是從其他成人學校轉過來,本是大家眼中的壞學生,但是經過老師的悉心培養(yǎng)及自身的努力,該生上學期在全國烹飪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是引導學生身心健康和品行習慣重新走上正軌的重要契機和有效紐帶,必須徹底轉變學校和教育對中職教育“唯學歷”“唯技能”的固有偏見,高度重視學校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引導,才有可能引導中職學生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三、社會誘因
青春期的中職學生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社會,他們離開家庭,逐步走向獨立、走向社會,但因涉世不深易受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還有好玩和所謂的“逆反心理”的作用,受好奇心、好勝心驅使,他們上課講話、睡覺、看課外書籍、不交作業(yè),在校外吸煙、喝酒,沉迷于“網吧”、KTV等娛樂場所……他們這樣做大多是為了使自己像個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顯得輕松、瀟灑、大方。但這也正顯示了他們的幼稚,如果家長、老師任由這些不良心理發(fā)展,或認為學生無藥可救,野蠻地加以制止,學生就很有可能走入歧途。
反之,如果教師以平和的心態(tài)好好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從心理上走向成熟,則可能有好的結果。在寧波市鄞州區(qū)舉辦的師德講座中,一位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她的一個學生沉迷于網吧,學習一落千丈,其他老師都放棄他了,但她一直堅持,無數(shù)次找這名學生,幫助他、輔導他,最后這位學生考上了重點大學。
外因依靠內因起作用。當中職學生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時,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為學生樹立起一道保護的屏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懂得明辨是非,分辨真假。學生的逆反心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學校、老師和家庭放棄了為學生成長成才校正航向的機會和走向美好的決心。
四、職高生固有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職高生固有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也使他們容易在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不良品行。
1.道德觀念上的錯誤
職高生的道德認識還不穩(wěn)定,有時不能正確理解有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不能明辨是非,易受他人影響;思考問題、進行道德評價時,常有較大的片面性,愛做絕對的肯定或否定。如有些學生把打架斗狠當做“有本事”,把認識社會上的一些流氓當做“有關系”而樂于與他們交往,把替同學遮掩錯誤當做“幫助他人”,把主動做好事當做“出風頭”等。這些道德認識上的錯誤,使少數(shù)學生容易受社會上的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導致不良品行的形成。
2.道德情感的“非正常發(fā)展”
有些職高生受到不良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常處于缺少良好的親情、友情調節(jié)的氛圍中,感到孤立無助,易養(yǎng)成感情用事、性情暴躁、喜怒無常的性格,常發(fā)生一些不正常的行為,容易與他人發(fā)生矛盾。還有一些學生被家庭溺愛,生活在以自己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易養(yǎng)成自私、任性、不懂得關心他人的性格。
3.道德意志的薄弱
有些職高生明知一些行為是錯誤的,但正確的道德認識無法戰(zhàn)勝不合理的個人要求,個人欲求在外界物質的誘惑下急速膨脹,薄弱的道德意志不能有效地阻止其做出違背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侵犯他人或集體利益的行為。
4.心理不健康的影響
有些學生認為上職高沒出息或上職高的人本身素質就差,從而自暴自棄,自甘墮落;有些學生經常破壞公物,并因此而產生愉快的體驗;有的學生課堂上東打西摸,在老師批評時故意頂撞,因老師的無可奈何而感到高興;有些學生把同學們辛辛苦苦出的黑板報偷偷涂擦一番,把校園或社會上的花木“修理”一番等等,并因此而感到刺激。
這些心理異常如果不予以根除,任其發(fā)展,就必然導致品行不良。反過來,不良的品行會加重其心理異常,最終成為嚴重危害。在引導中職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個性教育、團隊教育、心理教育、愛心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關鍵在于中職學校和德育心理教師如何利用好學校、家庭、朋友圈、生活圈等方有效資源,加以心理干預和德育輔導,暢通學生心理訴求、生活訴求、德育訴求的轉化通道,集聚起學生品行養(yǎng)成的強大正能量。
總之,學生品行不良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德育教師要對這類學生的成長成才格外留心,細加關照,剖析原因,形成對策,通過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對癥下藥,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