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芳
【摘要】本文論述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提出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學會智慧性學習,運用全面評價手段促進學生“情智”和諧發(fā)展,科學合理地發(fā)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審美情趣。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心理調節(jié) 智慧性學習 評價手段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A-0030-02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術語。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作為社會化的人應該具備的基礎性品質;二是作為個性化的人適應不同情境的關鍵性能力。前者是“根”,是內隱的,決定著一個人的方向;后者是外顯的,影響著一個人的狀態(tài)。
什么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界定及語文課程標準,筆者認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以及思維品質與審美情趣的發(fā)展水平。重點包括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文化理解與價值觀判斷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呢?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
教師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動機。教師可以重點從學習情感、意志、興趣、動機等方面,促成小學生的學習動因由外壓式變?yōu)閮闰屖?,具備“應學”的動力和“能學”的可能性。
(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上小學生只有先注意到某一學習內容,才可能進一步記憶和思考。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發(fā)展學生的注意力。①課始調整,讓學生靜下心來。如,預備鈴響后迅速入座,深呼吸三次,靜候上課。(前堂課后放置好本堂課所需的學習用品)②讓學生明確課堂學習任務。如,教師向學生明確整堂課、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目的、任務。學生有了清晰的了解,就會提高自覺性,增強責任感,集中注意力。③訓練學生克服內外干擾。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手腦并用、勞逸結合,克服用腦疲勞;克服外部干擾,教育學生盡量避開影響注意力的外界刺激,如課上收起與上課無關的物品。④訓練學生學會聆聽,邊聽邊想。要做到“耳聰”,必須聽得進、記得住,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教師的話或同學的發(fā)言。⑤訓練學生學會自我提問。為求答案,要積極思考;出現“走神兒”時,要會“自我暗示”;學習臨近結束,保持緊張狀態(tài),決不虎頭蛇尾。
(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
傾聽是重要的學習素養(yǎng),是學生攝取知識的有效保證。教師可從以下方面發(fā)展學生的傾聽能力。①聽后復述,提高傾聽的完整性。如:“剛才同學說什么,你能再說一遍嗎?”或者教師說一道題,讓學生說說主要講了哪幾點。②聽答訓練,提高傾聽思辨能力。如教師口述判斷題或選擇題,讓學生聽后判斷或選擇。③聽記訓練,提高傾聽接受力。如讓學生記錄閱讀要點,口頭布置作業(yè)等。④聽辯訓練,提高傾聽敏銳度,學會在聽中思考。再開展一些“優(yōu)秀聽眾”“金耳朵”之類的評選活動,學生就會逐步養(yǎng)成認真傾聽教師講解、悉心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二、引導學生進行智慧性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能力發(fā)展為本,促使學生把握和領悟凝聚在知識中的智慧,提高其將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具備“能學”的力量。
(一)倡導理解性教學
理解性教學是基于學生對知識、他人和自我關系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意義、豐富自我世界,實現學生精神成長的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性處理(理解事物的本質、邏輯、關系、規(guī)律及意義等);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事實的表達、邏輯的表達、思想的表達、關系的表達與意義的表達。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教師從船的大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勢和乘船感覺這四個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孔隙窄、矮、短的特點,學生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有的學生結合自身生活證明觀點:“我平時看到的孔隙就是一點兒的裂縫,如門上的那條裂縫(教室門剛好有一條縫),我們就可以說門上有孔隙了。”有的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證明觀點:“我也認為這個孔隙很小,因為它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而且是‘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下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由容下的小船很小,我知道了孔隙很小。”有的則結合自己從網上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觀點。有的學生在互動中還能主動及時地查閱工具書。
(二)提倡問題導向教學
問題導向教學是以問題為核心,以解決問題為驅動力,把學生置于復雜、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圍繞具體的學習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隱藏于問題背后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的師生交往活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烈的問題意識是促使學生進行閱讀思考的直接動力。首先,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個體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以課文知識為媒介,對知識進行問題轉化性處理。問題轉化性處理是開展問題導向教學的前提。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靈活機動地呈現學習問題,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體現邏輯性,將問題呈現貫穿于整個課堂,成為課堂主線索。如,教學《愛之鏈》最后一段,教師可以這樣來呈現學習問題:“文章為什么以‘愛之鏈為題?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這樣的故事還會以‘愛之鏈的形式傳遞下去嗎?以‘喬恩醒來……為開頭,展開想象,寫一段話?!背尸F此類問題,由校內引向校外,由課本引向生活,甚至由語文學科引向其他學科,讓學生激活大腦,拓展思路,展開想象,充分享受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形成更加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
三、采用促進學生“情智”和諧發(fā)展的全面評價手段
核心素養(yǎng)指向人的關鍵能力與核心品質的培養(yǎng),是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的話語霸權,突出學生本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教師要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評價尺度,通過積極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情智”(智商與情商)的協(xié)同發(fā)展。
(一)激勵性評價,增強信心
“這個句子你讀得真好,獎勵你再讀一遍?!薄澳憔拖駛€小詩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文采飛揚,富有詩意。”在積極、肯定的評價下,學生更敢于表現自己。
(二)引導性評價,指明方向
“你讀得很有感情,但如果能大聲些,讓后面的同學也能欣賞到就更好了,再試一遍,好嗎?”這樣的評價語既多了一份包容與期待,幫助學生消除緊張與尷尬,又能指明問題與方向,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中。
(三)幽默性評價,激發(fā)熱情
“雖然你站得像奧特曼那般偉岸,但你一句話也不說,很像紅燈閃爍能量耗盡的樣子;就先請你坐下,慢慢積蓄能量,待會希望看到你好的表現?!币砸环N調侃有度的方式進行評價,可以在妙趣橫生的氛圍中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開闊,學習更積極、有效。
知識的本質是思想方法,知識是有一定意義的。將課本中的知識作為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工具,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習得品德、獲得能力,正凸顯了當前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