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荔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痹谡n堂教學中積極有效的動手操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備受廣大數(shù)學教師的青睞。下面以一年級教學為例,談談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動手操作,培養(yǎng)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引起疲勞,影響學習質量。教學中,我們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好奇心強和好說、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使他們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在課內交替進行。這樣,既為他們提供了以充分的感性認識作為抽象思維的依據(j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降低了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難度。
例如,教學數(shù)字“8”的組成時,可組織學生進行下面幾種不同形式的操作:
1.集體操作。教師先在黑板上擺1根小棒、2根小棒、3根小棒……啟發(fā)學生想:“在你的課桌上擺幾根小棒就能和老師擺的合起來是8?”這樣學生一邊動手擺小棒一邊說出了“1和7組成8,2和6組成8,3和5組成8……”
2.分組操作。教師可讓一位學生隨意擺出幾根小棒(8根以內),其余同學想:桌上再擺幾根小棒就和這位同學擺的根數(shù)合起來是8?同時,要求學生在擺小棒的過程中說出幾和幾組成8。
3.個別操作。讓每一位學生一邊動手擺小棒,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出8的幾種不同組成方法。
通過這樣幾種不同形式的操作,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在眼、手、腦、口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數(shù)字“8”的幾種不同組成方法,使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了鮮明而清晰的表象。
二、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數(shù)學概念比較抽象。通過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具體地感知概念,促進他們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學“9加幾”時,教師可在多媒體上先出示9朵紅花,再出示3朵黃花,并以雙手“合攏”的手勢示意學生“求和”。接著,讓學生照著多媒體上的圖獨立操作小棒,思考怎樣移動小棒就能很快看出并算出“9+3”的和,同時組織學生同桌相互說出移動和計算的方法。這樣,就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方法:
1.把9根小棒和3根小棒全部合起來,一根一根地數(shù),結果是12;2.從9根小棒里移7根到3根的一邊,先算3加7得10,再算10加2得12;3.從3根小棒里移1根到9根的一邊,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2得12。
接著,教師可組織學生對這三種方法進行對比、討論,你覺得這三種擺法,哪一種最簡便?為什么?從而得出第三種方法最簡便。因為9和1組成10,所以先把3分成1和2,計算時,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2得12。最后,教師在多媒體上邊移動黃花邊歸納出“9+3”的計算過程,并標出計算的思路圖:
這樣,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并使他們切實地掌握和理解了“9加幾”為什么這樣計算的道理。
三、動手操作,發(fā)展思維
俗話說:“心靈手巧”。反過來說:“手巧則心靈?!眲邮质窃诖竽X指揮下的一種心理活動過程。讓學生充分動手,能促使他們對事物產(chǎn)生強烈的感知,既豐富兒童的數(shù)學語言,又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教學《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紙,按照下面的程序進行教學。
1.折疊
⑴將正方形紙沿著虛線對折,如圖:
⑵將長方形紙沿著虛線對折,如圖:
2.討論
⑴你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⑵長方形的長和寬又有什么特點呢?
于是,學生在邊動手折疊邊討論的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了正方形不僅對邊相等而且四條邊都相等;長方形的對邊相等,但相鄰的邊不相等,長比寬長,寬比長短的特征。
3.師生共同小結
正方形和長方形它們都有四條邊,都有四個角。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而長方形只是對邊相等。
總之,動手操作為學生積累了寶貴的感性材料,它是學生進行抽象思維的“根”與“源”。小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認知特點,更加決定了動手操作在其認知過程中的特殊作用。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正是重視了學生的操作,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拿一拿、分一分、講一講,使學生在玩中積累,玩中思考,主動獲取知識。
當然,我們教師也要善于把握操作時機,引導學生在認知的生長處,在智慧的發(fā)展處,在思維的發(fā)散處實施操作活動,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操作活動中,也要注意避免只重視優(yōu)生表現(xiàn),忽視群體發(fā)展,只重視簡單操作,忽視自主探究的現(xiàn)象,更得杜絕教師包辦代替,遏制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真正完成了由“教數(shù)學”到“做數(shù)學”的轉變,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發(fā)現(xiàn)、感悟、理解,在探索知識的同時使情感、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發(fā)展,適應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要求。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qū)敬恩實驗小學)
學子·上半月2017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