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要:“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能較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藍墨云班課能夠較好地滿足高職院?;旌辖虒W的要求,使師生互動、學習組織和評價考核等發(fā)生巨大的改變。通過對《管理學基礎》課程進行混合教學實踐,并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提出了針對基于藍墨云平臺混合教學模式的一些建議,希望對促進高職院的校信息化教學改革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云平臺;混合教學模式;效果測評
中圖分類號:TP31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9-3044(2018)31-0175-03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高職課堂教學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目的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讓學習更輕松、自由、有趣,并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診斷,將是高職教師所面臨的現實問題?;谠破脚_混合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適應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的需求,可以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未來就業(yè)崗位的需求。
1 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
藍墨云平臺是由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是基于移動互聯和學生自帶設備,研發(fā)能夠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推動教學模式變革的移動智慧教育產品?;旌辖虒W模式是結合傳統教學和數字化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并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教學方法?;谒{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2 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實踐
2.1 基于藍墨云平臺的《管理學原理》混合教學模式設計
《管理學基礎》是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理論性、科學性和藝術性兼具的應用性學科。通過課程的學習,旨在讓高職學生樹立現代管理思想,全面地了解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基層管理實踐問題進行分析和決策,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總結國內外關于混合教學模式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工商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學情,設計出了基于藍墨云平臺的《管理學基礎》混合教學設計。
2.2 《管理學基礎》課程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學習情景設計
根據企業(yè)基層管理工作崗位實際要求,以基本工作過程為邏輯主線進行課程的學習情景設計。課程學習領域描述見表1。
基于云平臺的《管理學基礎》課程分7個學習情境,具體設計見表2。
2.3 《管理學基礎》混合學習情景描述
《管理學基礎》基于藍墨云平臺的學習情景設計包括學習情境名稱、學時、學習目的、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和建議、工具與媒體、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用到的知識、教師所需執(zhí)教能力要求,《管理學基礎》課程48 學時,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教學內容劃分為7個情景,20項工作任務,下表以學習情境5領導職能為例。
2.4 基于藍墨云平臺的《管理學原理》混合教學實施
《管理學原理》混合教學的開展,可以通過藍墨云平臺很好地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教師課前可以通過平臺把《管理學原理》教學視頻、課件、講稿、網絡URL 資料、練習等各種教學資源上傳到平臺上,課中可以通過平臺開展課堂點名、提問、討論、答疑等各類教學互動,課后通過問卷調查、在線測試等考察學習效果。通過線上、線下并用,通過翻轉課堂、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授課,讓教與學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更容易進行組織和管理。《管理學原理》任課教師會提前一周將微課和各種教學資源上傳到藍墨云平臺,方便同學提前學習;在課上,各學習小組將課前自學中遇到的尚未解的問題發(fā)布到云平臺上,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并進行成果的展示,教師利用平臺對各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和答疑,利用平臺進行過程考核;課后,根據個人與小組的學習效果利用平臺進行拓展訓練,并進行教學輔導。
3 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效果測評
為了調研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在《管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教學效果,本研究選擇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為教學對象,每個班分成6個學習小組,每組5-6名同學,通過成立模擬公司,讓學生擔任模擬公司的不同職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豆芾韺W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共5 名教師,其中博士、副教授1 人,講師4人。
為檢驗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效果,課題組通過“問卷星”軟件發(fā)布關于基于藍墨云平臺的《管理學基礎》混合教學效果的調研問卷,得出以下結果。
1)共232位同學參與調研問卷的填寫,有效問卷229份,手機提交占96.07,男生占63.32%,女生占36.68%。
2)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是否更利于組織、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30.57%同學認為非常有利,40.61%同學認為較有利,26.2%同學認為不知道,1.75%同學認為不利,0.87%同學認為非常不利。從以上的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更利于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在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中,課前、課上、課后的學習,你對所學管理學知識的掌握是否更全面和深入?20.52%同學認為很全面和深入,38.43%同學認為較全面深入,37.55 %同學認為一般,1.75%同學認為較差,1.75%同學認為很差。從期末試卷的成績上來看,采用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班級比未采用的班級平均成績提高8.3%。從以上的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4)您是否希望老師繼續(xù)使用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嗎,30.13%同學非常同意,36.68%同學比較同意,30.13%同學一般,2.18%同學不太同意,只有1.31%同學非常不同意,從結論看絕大部分同學比較贊同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
4 總結與改進
開展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學后,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試卷分析等方法對教學效果進行了測評,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要好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但在教學實踐中也發(fā)現一些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展混合教學模式后,需要學生運用平臺進行課前的自學,同時也需要學生用較長的時間進行課后拓展,這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我校為例,如果一個學期的所有課程都采用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與運用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明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好每門課程,需要學生提高課余時間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目前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自覺性不是太強,如何提升絕大部分同學的學習興趣,是任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2)加強云平臺資源建設
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這與以往的精品課程資源存在很大的不同,混合教學中的課程資源不是靜態(tài)的存放,要動態(tài)地進行推送,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上傳,這給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如何把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可以進行優(yōu)勢互補,需要平臺的運營方和學校管理部門之間進行協調,讓教師可以獲取更多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從而提高備課效率,提升教學效果?;谠破脚_的混合教學模式不僅是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與手段的混合,更是教學管理的混合。
3)提升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要適應信息化的發(fā)展,提高對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力,課程教學要由“主演”向“導演”進行轉變,還需要學習如何提升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作為校方,要鼓勵任課教師走出去,開展院校間的教學交流,取長補短;要鼓勵教師參加國家、省級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同時,可以邀請國內外知名的教師來校做學術報告。由于信息化教學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備課時間,工作量較難量化,學校對于采用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和其他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教師給予政策的傾斜,適當給予資金的支持。
基于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兩種形式,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加強了高職同學職業(yè)能力的鍛煉,教學效果提升明顯。希望通過實施基于藍墨云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學,能夠培養(yǎng)出滿足企業(yè)和社會需要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Z].教技[2012]5號.
[2] 李迎.基于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4.
[3] 邢偉.手機移動終端下高職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以藍墨云班課為例[J].職教通訊,2017(3):70-73.
[4] 杜世純,傅澤田.混合式學習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6(10):52-55.
[5] 劉邦奇.“互聯網 +”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51-56.
[6] 胡小勇.信息化教學有效模式與方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6):12-19.
[7] 徐梅丹,蘭國帥,張一春,等.構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5(4).
[8] 宋建英.基于云班課平臺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