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始終將德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其成為社會主義的高素質勞動者。這不僅體現(xiàn)了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體現(xiàn)了德育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國德育教育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闡述了德育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國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fā)展德育教育的措施,以期推動我國德育教育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關鍵詞:德育教育 概念 問題 重要性
德育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核心之一,受到了國家的重點關注。但近年來,社會和教育中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顯示出我國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因此,我國應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使學生能夠成為社會中有文化、有素養(yǎng)的勞動者。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
廣義的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一定的社會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塑造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質、法律素質、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以促進受教育者成為社會成員的過程,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法律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狹義的道德指的是道德教育,也就是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心理發(fā)展和品德發(fā)展以及一定時期社會的道德要求,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質,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堅強的道德意志,具有道德實踐能力。德育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承擔社會的道德義務,接受道德規(guī)范,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品德。
二、目前我國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目前我國學校重視教育、輕視德育。應試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考試和考試成績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片面的升學方式使學校教育陷入了重視教育、輕視德育的誤區(qū)。學生一昧追求分數(shù),逐漸脫離集體,甚至不參加集體活動,缺少對其他同學應有的尊重。此外,學生的情緒也受到了分數(shù)的影響,不具備應有的抗挫折能力。
第二,目前我國學校的德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變化不適應。早熟是當代青年的典型問題,快節(jié)奏的學習生活、青春期的困惑和升學負擔,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學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保護和心理治療方面,缺乏必要的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辦法,與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變化并不適應。
第三,學校的德育教育與家庭教育不統(tǒng)一。許多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德育教育之間陷入了尷尬境地,德育教育也因此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四,社會中的不良因素對德育教育的負面影響。良好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能夠推動德育教育的發(fā)展,但目前我國社會存在許多不良因素,嚴重影響了德育教育的發(fā)展。部分新聞媒體的片面報道對學生的意識形成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各種比賽的不公平會誤導學生弄虛作假;選拔和考試的不公平使學生對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悲觀心理。
三、德育教育的途徑
首先,發(fā)揮榜樣的引導作用。德育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不僅要學習德育理論知識,還應向榜樣學習。教師應以身作則,利用榜樣的引導作用激勵學生奮發(fā)進取,以行為德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理解能力,通過德育理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
其次,通過實際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學??梢酝ㄟ^班會、晨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時事政策教育和社會道德教育,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想道德培養(yǎng)。這種教育方式能夠使學生將德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而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次,德育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學校應將德育教育與社會的人才需求有效結合,以學生的品德發(fā)展作為德育教育的基礎,根據(jù)學生品德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和思想,助力學生提高自信心,磨練學生意志。
最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效結合,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學校教育應以教師教育為基礎,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還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校成為一個提升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場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應正視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孩子學習知識與做人的道理。社會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實踐為主,同時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活動,使學校的德育工作社會化,提高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
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的工作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加強校園的德育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為重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出高尚的情操,逐漸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價值觀和高尚的人生觀,不斷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2]。
五、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德育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提高學校的德育教育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還能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3]。因此,我國應加強對德育教育的重視,不僅要抓好素質教育,還應不斷強化德育教育,以德育為先,為國家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立強.微德育教育滋潤學生心田[N].發(fā)展導報2018(022).
[2]烏蘭托婭.春風化雨 德育無痕——談學校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
[3]李菲,付存欣.對德育實施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探究[J].學周刊,2018,(32).
(作者簡介:馬浩雍,沈陽市遼中區(qū)第一私立高級中學,高中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