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 健
縱觀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多年的歷史,俄羅斯學者對中國文學一直抱著濃厚的興趣,其中俄羅斯?jié)h學家如阿理克(阿列克謝耶夫,Васи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Алексеев, 1881—1951)、李福清(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Pифтин, 1932—2012)等對中國文學的譯介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多部經(jīng)典著作如《紅樓夢》《鶯鶯傳》《聊齋志異》等被譯成俄文,有的甚至有多個版本。“五四”以來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也在其產(chǎn)生之初便引起了俄羅斯?jié)h學家們的關(guān)注,被陸續(xù)介紹到俄羅斯,其中中國現(xiàn)代詩歌,特別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的當代詩歌被大量譯成俄文,一批著名翻譯家的譯本在俄羅斯擁有一定的影響。
俄羅斯對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譯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第一,詩歌翻譯之肇始(20世紀30年代);第二,詩歌翻譯之繁榮(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第三,詩歌翻譯之停滯(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第四,詩歌翻譯之復興(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第五,詩歌翻譯之困境 (蘇聯(lián)解體后)。本文將通過梳理《外國文學》①《外國文學》是俄羅斯向俄語讀者介紹國外新文學作品的雜志,1891年創(chuàng)刊于圣彼得堡,最初刊名為《外國文學信息》,其首刊首頁寫道“我們的任務(wù)是為我們的讀者提供西方杰出的文學作品的俄譯本”。后來更名為《世界革命文學》和《國際文學》,1955年至今使用《外國文學》一名,在蘇聯(lián)時期該雜志堪稱“觀望世界的窗口”,但凡是喜歡閱讀的家庭都會訂上一份《外國文學》,通過它去了解西方,了解國外的生活。如今《外國文學》不再是外國文學信息的唯一來源途徑,然而依然保持著高質(zhì)量的翻譯水準,向讀者提供國外諾貝爾獎、布克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以及冉冉升起的文學新星的小說、詩歌、隨筆、散文、紀實文學、書信、回憶錄、采訪等文學作品。而且該雜志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閱讀明天的經(jīng)典作品吧!”中國文學,特別是現(xiàn)當代文學在蘇聯(lián)時期恰是通過這一“窗口”介紹給蘇聯(lián)大眾的。雜志刊登的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及部分單行本、結(jié)集成冊的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選集,分析不同時期俄譯本的特征,供國內(nèi)學術(shù)界參考。
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俄譯與英譯一樣,都始于20世紀30年代,不同的是英譯詩歌在當時除了在美國芝加哥的《詩刊》有詩歌譯文外,國內(nèi)的《天下月刊》(上海)和《北平紀事》(北京)等刊物上也有零星譯作。最早的英文譯作可追溯到1935年的英文雜志《天下月刊》,該刊刊發(fā)了陳夢家、周作人、徐志摩等人的新詩譯文。②彭發(fā)勝:《〈天下月刊〉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英譯》,《中國翻譯》2011年第2期,第23—28頁。第一部英文詩集《中國現(xiàn)代詩選》于1936年由哈羅德·艾克敦(Harold Acton, 1904—1994)和陳世驤編選翻譯并由倫敦的達克沃斯出版社出版。③Harold Acton and Chen Shih-hsiang, Modern Chinese Poetry. London: Duckworth, 1936.有資料可鑒的第一部俄譯單行本是詩人蕭三的《詩歌》,由漢學家羅姆(Александр Ильич Ромм,1898—1943 )翻譯,出版于1932年,緊接是1934年出版的詩選《為了蘇維埃中國》以及1935年出版的《血書》,后兩部詩集的詩人也是蕭三,并且也由羅姆翻譯完成。30年代的另一位俄譯者是安加羅夫(Ф. Ангаров),其編譯的《蘇維埃中國之歌》出版于1937年。30年代刊發(fā)在《外國文學》的詩歌并不多,1939年第一期刊發(fā)的是蕭三的《致列寧離世十五周年》(К 15-ой годовщине кончины В.И. Ленина),羅姆翻譯,1939 年第 12期刊有蕭三的《贊歌》(“Песня”),羅姆譯。整個30年代被譯的唯一對象是蕭三,本文筆者認為這與詩人于1928年開始在莫斯科東方大學任教并從事文學活動,以及1930年起任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常駐蘇聯(lián)代表是密不可分的。
這個階段的俄譯中國詩歌基本都以倡導革命、歌頌蘇維埃領(lǐng)導人為主:例如《贊歌》中將斯大林比作我們的北極星,而《致列寧離世十五周年》則表達了詩人追隨斯大林完成列寧的夙愿的志向。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蘇兩國被認為是兄弟般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也因此以十分積極的方式被介紹到蘇聯(lián)。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諸多中國現(xiàn)當代詩人的作品散見于多種報刊,同時還出版了多部單行本和結(jié)集成冊的詩選。比如:1954年出版的《蕭三詩選》,詩人自譯;1952年出版的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吉托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Ильич Гитович, 1909—1966)翻譯等等。以下對部分詩集進行梳理。
1951年由吉托維奇翻譯的《解放后的中國詩歌》于彼得格勒出版,①Гитович А. Поэзия освобожденного Китая. Л.: Советский писатель, 1951г., 182с.彼得羅夫(Викто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етров, 1929—1987)為此書寫序并做了詳細的注解,全書120頁,發(fā)行量20 000冊。詩集以1949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的呂劍的一首紀念斯大林誕辰79周年的詩歌開始,其他21首詩歌被分為“為自由而戰(zhàn)斗”和“為和平而戰(zhàn)斗”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收錄了毛澤東、胡風、邵燕祥等八位詩人的詩作,第二部分則是艾青、田間、王亞平、沙鷗等另外八位詩人的詩篇。這部詩集中所選詩歌皆摘自《中國民歌選》《人民文學》《東北文藝》《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新民報》等報刊。
1953年莫斯科“青年近衛(wèi)軍”出版社出版了詩選《中國新時期詩人》,②Федоренко Н. Т. Поэты нового Китая: сборник: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1953г., 326 с.由費德林(Николай Трофимович Федоренко, 1912—2000)總編并寫序,發(fā)行量為10 000冊。此本詩選中收錄了毛澤東、郭沫若、艾青、田間、袁水坡、臧克家、呂劍、嚴辰、柯仲平、王亞平、蕭三、李季、李伯釗、石方禹、沙鷗、邵燕祥、魏巍等33位詩人的107首詩作,由吉托維奇、科馬羅夫(Пёт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маров, 1911—1949)、費德林、艾德琳(Лев Залманович Эйдлин, 1909/1910—1985)、安托科爾斯基(Павел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Антокольский, 1896—1978)、伊利英(Е. Ильин)、博特溫尼克(Семён Вульфович Ботвинник,1922—2004)、杰 爾扎 溫(В. Державин)、 貝托維(С. Бытовый)、馬克西莫夫(М. Максимов)、弗倫克爾(И. Френкель)、羅姆、羅果夫(В.Рогов)、波塔波娃(В. Потапова)、茲維亞金采娃(В. Звягинцева)、西科爾斯卡婭(Т. Сикорская)、拉茲戈沃羅夫(Н. Разговоров)、格列布涅夫(Н.Гребнев)和利普金(С. Липкин)19 位譯者翻譯完成。詩選還對部分詩人做了簡要的介紹。
《亞洲詩人》③Поэты Азии. Ред. И составители А.Ю. Кривицкий и А.И. Палладин: Гос. Изд.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57г.于1957年在莫斯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詩集按照國家分篇:有阿富汗篇、緬甸篇、越南篇、以色列篇、印度篇、印度尼西亞篇、約旦篇、伊拉克篇、伊朗篇、中國篇、朝鮮篇、黎巴嫩篇、馬來西亞篇、蒙古篇、尼泊爾篇、巴基斯坦篇、敘利亞篇、泰國篇、土耳其篇、菲律賓篇和日本篇,共收錄21個國家的397首詩歌,其中絕大部分是“二戰(zhàn)”之后的創(chuàng)作。中國篇中收錄有艾青、王亞平、郭沫若、戈壁舟、葉圣陶、李季、田間、臧克家、沙鷗、邵燕祥、袁水坡、嚴辰等43位詩人的78首詩歌,所占篇幅之大,可見蘇聯(lián)當時對中國文學的關(guān)注程度。
1957—1958年,郭沫若和費德林共同編輯的四冊作品《中國詩選》(Антология китайской поэзии)①Антология китайской поэзии. т. 4. Пер.с кит. Общ. ред. Го Мо-жо, Н.Т. Федоренко: Гослитиздат, 1958г.于莫斯科出版,其中第四冊為現(xiàn)當代詩歌部分,出版于1958年,全書339頁,發(fā)行量35 000冊。該詩選無序言,以毛澤東的一封《致〈詩刊〉編輯部的信》開始。收錄了毛澤東、聞一多、朱自清、冰心、蔣光慈、殷夫、馮至、蒲風、柯仲平、何其芳、卞之琳、臧克家、蕭三、田間、力揚、王亞平、嚴辰、戈壁舟、袁水坡、李季、阮章競、張志民、石方禹、沙鷗、邵燕祥、聞捷、顧工、郭沫若等31位詩人的135首詩篇。譯者包括由馬爾沙克(С. Маршак)、蘇爾科夫(А. Сурков)、 戈盧別夫(И. Голубев)、阿 列 耶 夫(Н. Алеев)、 巴 斯 馬 諾 夫(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Басманов, 1918—2008)、 艾 德 琳、 亞羅斯拉夫采夫(Геннадий Ярославцев, 1930—2004)、車連義(切爾卡斯基,Леонид Евсеевич Черкасский, 1925—2003)、亞歷山德羅夫(Ю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 科 茨(Г. Коц)、 阿 杜 耶 夫 斯 基(В. Адуевский)、 利 謝 維 奇(Игорь Самоилович Лисевич, 1932—2000)、捷爾 -格里戈良(Александр Леонович Тер-Григорян)、吉托維奇、羅姆、博特溫尼克、盧科夫斯基(В. Луговский)、科爾恰金(А.Корчагин)、伊利英、熱列茲諾夫(Павел Ильич Железнов, 1907—1987)、茲維亞金采娃、圖爾金(Владимир Павлович Туркин, 1924—1982)和阿達利 斯(Аделина Ефимовна Адалис, 1900—1969),共23位。其中毛澤東的16首詩歌放在全書的最前面,而作為編輯之一的郭沫若的22首詩歌壓軸。費德林在書尾對詩歌中出現(xiàn)的所有專有名詞做了極其詳盡的解析,如長沙、北戴河、黃鶴樓、堯舜、杜甫、武帝、棗糕、圓明園、衙門等,這應當是此部詩選的一個亮點。
1959年由費德林選編的《中國的新詩:1919—1958》②Федоренко Н.Т. Новая поэзия Китая (1919г.-1958г.): Гослитиздат, 1959г., 545с.由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發(fā)行量 5 000 冊。薩夫羅諾夫(А. Сафронов)以“朋友們的詩”為題作序,與《中國詩選》一樣以毛澤東致“詩刊”的信開頭。這部詩集收錄了部分《中國詩選》第四冊中的詩歌,但同時又增添了大量新作。詩集中收錄了毛澤東、朱德、劉伯承、郭沫若、康白情、聞一多、朱自清、冰心、馮至、蔣光慈、殷夫、蒲風、戴望舒、卞之琳、柯仲平、蕭三、何其芳、臧克家、力揚、田間、王亞平、徐遲、袁水坡、嚴辰、沙鷗、戈壁舟、李季、阮章競、張志民、賀敬之、郭小川、石方禹、顧工、聞捷、嚴陣等41位詩人的267首詩作。由馬爾沙克、蘇爾科夫、亞羅斯拉夫采夫、戈盧別夫、阿列耶夫、巴斯馬諾夫、艾德琳、吉托維奇、阿達利斯、謝爾蓋耶夫(В. Сергеев)、戈盧布科夫(Д. Голубков)、阿爾戈(А. Арго)、加 夫 林(С. Гаврин)、 埃 夫 龍(А. Эфрон)、 車連義、捷爾-格里戈良、亞歷山德羅夫、圖爾金、漢格努斯(А. Гангнус)、科茨、利謝維奇、阿杜耶夫斯基、羅姆、博特溫尼克、謝韋爾采夫(С. Северцев)、斯塔羅斯京(А. Старостин)、盧科夫斯基、伊瓦諾夫斯基(И. Ивановский)、瓦克斯馬赫爾(Морис Ваксмахер)、熱列茲諾夫、科爾恰金、伊利英、克列先科(Анатолий Клещенко, 1921—1974)和帕利耶夫斯基(Михаил Палиевский)34 位譯者翻譯完成。這部詩選的特點是既有領(lǐng)袖的詩篇,也有不知名詩人的作品,既收錄了新月派詩人、先驗玄學派詩人的作品,也收錄了象征主義等不同派別詩人的作品;其另一特點與《中國詩選》一樣,在書尾對詩歌中出現(xiàn)的所有專有名詞做了詳細的注解。
1960年莫斯科國家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由烏里揚諾夫(В. Ульянов)編,烏里揚諾夫和亞羅斯拉夫采夫共同翻譯的《聞一多選集》。全書223頁,發(fā)行量4 500冊。選集以中國杰出的詩人臧克家先生的一篇《致蘇聯(lián)讀者》開頭,文中對聞一多先生的創(chuàng)作,特別是詩歌做出高度評價,其后是一張“錚錚鐵骨聞一多”的照片。烏里揚諾夫所作序言“聞一多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對聞一多先生生平,以及他不同時期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做了簡單的介紹。本選集共分為詩歌和政論作品兩個部分,其中詩歌部分由亞羅斯拉夫采夫翻譯,共收錄《紅燭》《李白之死》節(jié)譯、《時間底教訓》《詩人》《回顧》《失敗》《貢臣》《花兒開過了》《青春》《宇宙》《國手》《春之首章》《孤雁》《太陽吟》《憶菊》節(jié)譯、《秋之末日》《稚松》《爛果》《口供》《你莫怨我》《也許—葬歌》《死水》《黃昏》《發(fā)現(xiàn)》《祈禱》《一句話》《荒村》《罪過》《天安門》《洗衣歌》和《聞一多先生的書桌》,共31首詩歌。
詩歌翻譯之繁榮時期《外國文學》刊發(fā)的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情況如下:1955年:艾青的詩歌1首;1957年:郭沫若、臧克家、饒階巴桑、馮至、毛澤東和嚴辰六位詩人的詩歌41首,其中刊發(fā)毛澤東的詩歌18首、臧克家的詩歌17首;1959年:沙鷗、聞一多、金近和朱自清4位詩人的詩歌11首,其中聞一多的詩歌7首;1960年:袁水坡、李伯釗、許翰如等4位詩人的詩歌4首;1961年:馮至、郭沫若、李大釗、夏明翰、賀敬之、殷夫、鄧中夏、瞿秋白、劉伯堅、方志敏、葉挺、陳然、顧工、郭小川、魏巍和雁翼16位詩人的22首詩歌;1962年:郭沫若、田間、顧工等4位詩人的7首詩歌,其中郭沫若的詩歌3首;1964年:劉半農(nóng)、朱自清、劉大白和蔣光慈4位詩人的11首詩歌。
新中國成立后的十多年間,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俄譯狀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譯者眾多,除了知名漢學家外,如費德林、艾德琳、吉托維奇、亞羅斯拉夫采夫 、車連義等,絕大部分是漢學界新秀,但遺憾的是,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絕大部分新秀譯者之后不再從事詩歌翻譯工作;第二個特點是選集中收錄有為數(shù)不少的毛澤東的詩詞;三是將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現(xiàn)狀呈現(xiàn)給了俄語讀者,不同派別詩人的詩歌都有涉及。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蘇兩黨之間關(guān)系的破裂,無疑影響了兩國文化的交流,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俄譯相對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銳減?!锻鈬膶W》雜志上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刊發(fā)量也明顯減少:1970年刊發(fā)聞一多3首詩歌,1972年刊發(fā)聞一多的詩歌4首,1973年刊發(fā)嚴辰、戈壁舟、李瑛3位詩人的詩歌各1首,1974年刊發(fā)的12首詩歌分別出自艾青、田間、臧克家、袁水坡、李廣田、何其芳和卞之琳之筆。唯一的一部詩選是1969年東方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由艾德琳主編、車連義寫序并翻譯的詩選,該選集以戴望舒的詩歌《雨巷》命名,全稱《雨巷(中國20—30年代詩歌)》①Черкасский Л.Е. Дождливая аллея (Китайская лирика 20-30-х годов). М.: Наука 1969г. 200с.,共199頁,發(fā)行量6 200冊。劉半農(nóng)、劉大白、朱自清、徐玉諾、汪靜之、謝冰心、徐志摩、馮至、朱湘、邵云梅、陳夢家、殷夫、蔣光慈、戴望舒、蒲風和王亞平等17位詩人②李明濱先生在《中國文學俄羅斯傳播史》第248頁指出此詩選收錄了16位詩人的作品。的161首詩作被收錄其中。這部選集中最難能可貴的是車連義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對詩人的代表作品和寫作風格進行了介紹。與其他選集比較,這部選集在書末用俄語音標標注了所選詩作的出處,給找尋原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俄兩國關(guān)系的改善,俄羅斯又興涌起了一股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熱潮,數(shù)十位詩人的詩歌被陸續(xù)介紹給俄語讀者。
1975年東方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艾德琳主編、車連義翻譯的詩選《五更天(30—40年代的中國詩歌)》,③Черкасский Л.Е. Пятая стража. Китайская лирика в 30 - 40-е годы: Наука, 1975г.131с.發(fā)行量為10 000冊,車連義為全書作序—《論中國30—40年代的詩歌》。該書收錄了艾青、田間、臧克家、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任鈞和袁水坡8位詩人的98首詩歌。④此處有別于李明濱先生在《中國文學俄羅斯傳播史》中描寫的《五更天》選入了24位詩人的161首詩。與《雨巷》一樣,編譯者依然用俄語標注了所選詩歌的出處。
1978年同一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艾德琳主編、車連義作序且翻譯完成的《四十詩人(20—40年代的中國詩歌)》,⑤Черкасский Л.Е. Сорок поэтов. Китайская лирика 20 - 40-х годов: Наука, 1978г. 342с.342頁,印數(shù)10 000冊??梢詫⑦@部詩集看作《雨巷》《五更天》的升級版,新詩集中既保留了絕大部分之前的詩歌,亦增補了新的內(nèi)容,如劉半農(nóng)在《雨巷》中的14首增加到16首,艾青在《五更天》中的15首則刪減為13首,田間的24首減至18首,卞之琳的14首減至11首等。劉半農(nóng)、劉大白、朱自清、徐玉諾、汪靜之、謝冰心、梁宗岱、宗白華、康白情、王統(tǒng)照、鄭振鐸、徐志摩、朱湘、應修人、潘漠華、瞿秋白、蔣光慈、殷夫、邵洵美、陳夢家、馮至、戴望舒、蒲風、王亞平、江岳浪、蕭三、艾青、田間、郭沫若、臧克家、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袁水坡、任鈞、鄒狄帆、沙鷗、李季、柯仲平等40位詩人的312首詩作被收集入冊。其中既有“五四”時期詩人的詩篇,亦有始于“五四”、于新時期創(chuàng)造出的杰作,同時也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反映當時中國生活現(xiàn)狀的詩作。這部選集繼承了《雨巷》《五更天》的所有特色。
1981年《艾青詩選》①Ай Цин. Избранная лирика. (перевел с китайского, Ю.А. Сорокин),: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1981г. 62с.出版,由索羅金(Ю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орокин)翻譯完成,全書 62 頁。書中選譯了詩人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末的作品共31首,譯者在題為《忘我的愛你—大地》中對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做了梳理。這本詩集發(fā)行了50 000冊,時至今日仍然是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俄譯單行本的發(fā)行冠軍。
1982年費德林主編、車連義翻譯的《中國詩歌》出版,共239頁,發(fā)行量15 000冊。這部詩集既有古典詩歌,同時也包括現(xiàn)當代詩歌?,F(xiàn)當代詩歌部分收錄了劉半農(nóng)、劉大白、朱自清、徐允諾、汪靜之、謝冰心、梁宗岱、宗白華、康白情、王統(tǒng)照、鄭振鐸、徐志摩、朱湘、應修人、潘漠華、瞿秋白、蔣光慈、殷夫、邵洵美、陳夢家、馮至、戴望舒、蒲風、王亞平、蕭三、艾青、田間、郭沫若、臧克家、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袁水坡、任鈞和沙鷗等37位詩人的159首詩作。
1983年車連義編譯的《蜀道難:中國50—80年代的詩歌》②Черкасский Л.Е. Трудны сычуаньские тропы: Из кит. поэзии 50-х и 80-х г, / Пер. с кит. Л. Черкасского; (Ред. А. А. Файнгар;Предисл. Н. Федоренко): Радуга, 1987г.(簡稱《蜀道難》)出版,該詩集于1987年再版,全書199頁,收錄了中國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詩歌,由費德林作序?!妒竦离y》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收錄了33位詩人于20世紀50年代發(fā)表的詩篇81首,除詩歌外這一部分還收錄了中國民歌和謎語。第二部分收錄了22位詩人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發(fā)表的30首詩作。其中包括艾青、汪靜之、文丙、聞捷、郭沫若、郭小川、顧工、公劉、戈壁舟、葉圣陶、柯仲平、藍曼、李瑛、李季、牛漢、孫靖軒、屠岸、田間、賀敬之、臧克家、金近、鄒狄帆、沙鷗、邵燕祥、石方禹、袁水拍、雁翼、嚴陣、嚴辰、王爾碑、浪波、李發(fā)模、駱耕野、劉祖慈、呂劍、寥寥、蘇叔陽、吳立軍、方冰、方殷、方敬、傅天琳、韓瀚、胡笳、黃永玉、趙愷、陳茂欣、朱健和圣野等53位詩人的詩作。該詩集收錄的詩歌不局限于名家名篇,所選主題分別為歌頌中蘇友誼、歌頌和平、諷刺鞭撻資本主義、控訴和反思“文革”罪孽、展望祖國未來,其中以歌頌中蘇友誼為重。
1988年莫斯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科茨、杰柳辛(Лев Петрович Делюсин, 1913—2013)等編輯的《為要尋一個明星》,③В поисках звезды заветной. Кит. поэзия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X в. Пер. С кит. / Редкол. Г. Гоц, Л. Делюсин. Д. Мамлеев и др.;Сост., вступ. ст., заметки об авт. и примеч. Л. Е. Черкасского: Худож. лит., 1988г., 350с.全書共350頁,發(fā)行量為25 000冊。此書的編選、序言《站起來吧,詩人們!》、詩人簡介和注解全由車連義完成。全書選錄了黃遵憲、秋瑾、蘇曼殊、劉半農(nóng)、劉大白、朱自清、聞一多、徐允諾、汪靜之、謝冰心、康白情、徐志摩、應修人、潘漠華、瞿秋白、蔣光慈、殷夫、邵洵美、陳夢家、馮至、戴望舒、蒲風、王亞平、蕭三、艾青、田間、郭沫若、臧克家、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袁水坡、任鈞、鄒狄帆、沙鷗、李季、柯仲平等38位詩人的286首詩作。
1989年莫斯科虹出版社出版了車連義譯作《艾青·太陽的話》,④Черкасский Л.Е. Ай Цин. Слово солнцаю (Избранные стихтворения): 《Радуга》, 1989г. 224с.全書224頁,發(fā)行量10 000冊。在前言中,車連義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艾青的創(chuàng)作年代和創(chuàng)作背景,并對詩人做出了高度評價。這部詩集是譯者給詩人—艾青八十歲誕辰的贈禮。全書將詩人的120首詩歌分為三個部分,20世紀30—40年代的詩歌劃分在題為《雪落在中國大地上》的標題之下,50年代的詩歌被列在“向世界宣布吧”之中,70年代至1980年的詩歌被囊括入了“生命與時間”里。全書由戈盧別夫、車連義、斯米爾諾夫(Илья Сергеевич Смирнов)、亞羅斯拉夫采夫、吉托維奇、戈連巴(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омонович Големба, 1922—1979)和巴斯馬諾夫7位譯者翻譯完成,其中61首由車連義翻譯完成。
《外國文學》于1979年刊發(fā)王明的詩歌共13首;1985年共刊發(fā)13首詩歌,均出自艾青之筆。
蘇聯(lián)解體后,曾受官方資助的漢學研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研究隊伍老化、資料陳舊、工作條件艱苦,經(jīng)費不足、工資過低,導致年輕一代的漢學人才放棄科研,另求發(fā)展。然而即使在這種極端的條件下,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俄譯也并未完全中斷。
2002年莫斯科印刷中心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 由 亞羅 斯拉 夫采 夫 和扎 哈羅 娃(Наталья Владимировна Захарова)選 編 的《 中 國 二 十 世紀的詩歌和散文》一書,①Ярославцев, Б., Захарова Н.В. Поэзия и проза Китая XX века (О прошлом – для будущего): Центрполиграфия, 2002г.全書分上下兩冊共687頁,詩歌占據(jù)208頁的篇幅。出版此書得到了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的資助,時任俄羅斯大使武韜在前言中致辭。書中對每位詩人、作家都做了簡短的介紹,分別以“世紀之初—清朝晚期”、“解放戰(zhàn)爭和革命時期”“解放后的人民建設(shè)新生活”“經(jīng)歷嚴峻考驗后的社會革新”為題收集了黃遵憲、秋瑾、蘇曼殊、劉半農(nóng)、劉大白、朱自清、聞一多、冰心、徐志摩、應修人、瞿秋白、殷夫、馮至、戴望舒、曹葆華、蒲風、王亞平、蕭三、艾青、田間、郭沫若、臧克家、何其芳、袁水坡、任鈞、沙鷗、李季、柯仲平、呂劍、毛澤東、王老九、聞捷、郭小川、顧工、公劉、戈壁舟、李伯釗、李瑛、賀敬之、雁翼、嚴陣、嚴辰、古馬、孔林、李小雨、駱耕野、牛漢、舒婷和圣野等59位詩人的249首詩歌和長詩節(jié)選。入選詩歌最多的是艾青,共27首。譯者有奇維利欣(Анатолий Тимофеевич Чивилихин)、亞羅斯拉夫采夫、車連義、巴斯馬諾夫、亞歷山德羅夫、阿杜耶夫斯基、曹中德、科茲多巴(Елизавета Коздоба)、艾德琳、捷爾-格里戈良、郭露別夫、博特溫尼克、馬爾沙克和謝韋爾采夫14位,其中亞羅斯拉夫采夫譯詩87首,車連義112首。這本大部頭選集選錄了中國20世紀百年間最具代表性的詩人的詩篇,但絕大部分詩歌譯文早前已經(jīng)發(fā)表,此次僅進行了收集、整理,新的譯作寥寥無幾。
隨著新時期我國對中國文化海外傳播事業(yè)的重視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國俄語語言文學界開始主動向俄羅斯介紹中國詩歌,其中南開大學的谷羽教授通過與俄羅斯學者合作,已將多篇譯作發(fā)表在俄羅斯的刊物上。2007年由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劉文飛教授主編的《亞洲銅:中國現(xiàn)當代詩選》②Лю Вэнь Фэй. Азиатская медь–Антолиг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китайской поэзии. Спб.: “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е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е”, 2007г., 252с.俄文版由圣彼得堡《彼得堡東方學》出版社出版,印數(shù)1 000冊。書中收錄了鄭敏、曾卓、牛漢、公劉、灰娃、余光中、邵燕祥、昌耀、席慕蓉、傅天琳、食指、北島、江河、林莽、芒克、多多、舒婷、周倫佑、梁小斌、于堅、王小妮、楊煉、向陽、毛秀璞、顧城、林建隆、歐陽江河、曾漢俊、王家新、黑大春、譚飆、韓東、駱一禾、西川、黃燦然、梁曉明、海子、藏棣、樹才、伊沙、戈麥、藍藍、西渡和尹麗川等44位當代詩人的詩歌。所有詩歌由阿利莫夫(Игорь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лимов)、特羅菲莫娃(О. Трофимова)、克拉斯尼科夫(Н. Красников)、 伊 薩 耶 娃(Е. Исаева)、利(И. Ли)、葉爾馬科娃(И. Ермакова)、丘德諾娃(И. Чуднова)、庫佐夫列娃(Т. Кузовлева)、阿納尼切夫(А. Ананичев)、卡拉耶夫(Н. Караев)、斯米爾諾夫、德拉布金(М. Драбкин)、卡扎科娃(Р. Казакова)、伊萬特爾(А. Ивантер)、納杰耶夫(С. Надеев)、涅爾皮娜(Г. Нерпина)和格拉希莫夫(А. Герасимов)17 位譯者翻譯完成。這部詩歌選集的特點,第一是由中國學者主編,第二是絕大部分詩人的作品都是首次被介紹到俄羅斯,第三是譯者皆為俄羅斯?jié)h學界新秀。另外與之前的任何一部詩歌選集不同的是這部詩集有每位詩人的照片且詩人的姓名由漢俄兩種文字標注。
截至今日,最新的俄譯中國現(xiàn)當代詩集當數(shù)我國少數(shù)民族詩人吉狄馬加的《時間》,③Родионов А.А. Цзиди Мацзя (Время), (перевод с китайского Д.А. Дерепа).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Гиперион”, 2013г., 256с.它于2013年由俄羅斯新一代漢學家、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的羅流沙(Алексе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Родионов)教授負責編輯,李福清先生的學生、詩人杰列帕(Д. Дерепа)翻譯,俄羅斯作家協(xié)會會員菲利蒙諾夫(А. Филимонов)作序,圣彼得堡吉皮里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量2 000冊。
綜上所述,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在俄羅斯的譯介出版雖然有起有落,但規(guī)模還是可觀的?,F(xiàn)將俄譯特點歸納總結(jié)如下:
第一,蘇聯(lián)時期介紹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都有統(tǒng)一的計劃,并有組織地進行,因而翻譯作品具有系統(tǒng)性。如車連義的《雨巷(中國20—30年代詩歌)》《五更天(30—40年代的中國詩歌)》《四十詩人(20—40年代的中國詩歌)》和《蜀道難:中國50—80年代的詩歌》四部詩選幾乎展現(xiàn)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從出現(xiàn)之初至20世紀80年代的全部面貌。
第二,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俄譯者雖然很多,特別是在詩歌翻譯之繁榮時期更如雨后春筍,但始終如一地譯介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漢學家唯有車連義(2003年于耶路撒冷去世),他對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譯介和研究熱情在國際漢學史上是鮮見的。從1954年赤塔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之音》開始,一直到2002年參與《中國二十世紀的詩歌和散文》的翻譯工作,其間其散見于各類報刊的詩歌譯作較多,譯著的詩集、詩選多部。
第三,俄羅斯?jié)h學家對現(xiàn)當代詩歌的譯介繼承了對其他中國文學作品譯介的傳統(tǒng)—某一位或幾位詩人的創(chuàng)作往往由某一位或幾位漢學家單獨進行譯介:吉托維奇、車連義譯介了諸多郭沫若的詩作,其他漢學家如埃夫龍、捷爾-格里戈良等也有譯介,但只是蜻蜓點水,譯作量不大;徐志摩的詩歌僅有車連義涉足譯介;而聞一多的詩歌譯介則完全由亞羅斯拉夫采夫一人承擔;對艾青詩歌譯介的漢學家較多,如吉托維奇、索羅金、車連義、亞羅斯拉夫采夫、戈盧別夫等,但形成體系的僅有吉托維奇、索羅金和車連義。不同漢學家翻譯同一首詩歌的現(xiàn)象也有存在,但極其罕見。
第四,最受俄羅斯?jié)h學家們推崇的中國現(xiàn)當代詩人非艾青莫屬。從1952年吉托維奇翻譯的《黎明的通知》開始,艾青的詩作便常現(xiàn)身于各相關(guān)報刊,其個人詩集、詩選也出版多部,如1981年索羅金翻譯的《艾青詩選》,1989年車連義翻譯的《艾青·太陽的話》等。
第五,詩集的出版時間和刊發(fā)數(shù)量緊扣政治的脈搏,這在每個階段的譯文的選材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例如詩歌翻譯之肇始階段譯文的主題緊扣革命和歌頌領(lǐng)導人;在詩歌翻譯之繁榮時期幾乎每一部詩集中都必須收錄中國領(lǐng)導人毛澤東的詩詞,這應當與對當時蘇聯(lián)對領(lǐng)導人—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密不可分,其次這期間的詩歌大多以歌頌中蘇友誼為主題;詩歌翻譯之復興階段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中國詩壇的現(xiàn)狀,這一時期收錄的詩歌既有經(jīng)典的名篇,也有不十分成熟的作品,其題材有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如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描寫了抗戰(zhàn)時期人民生活暗無天日的苦境,有抒發(fā)情感的詩歌,如應修人的《小小兒的請求》歌頌了偉大的母愛,有歌頌中蘇友誼、描寫蘇聯(lián)景致的詩作,如應修人的《海參崴的?!?,瞿秋白的《俄羅斯的雪》,蔣光慈的《莫斯科吟》等。
第六,蘇聯(lián)解體后俄譯作品的出版數(shù)量與俄羅斯的經(jīng)濟狀況息息相關(guān)。由于社會動蕩和經(jīng)濟凋敝導致俄羅斯?jié)h學家斷代,并且在世的老一代漢學家的研究方向完全與詩歌無關(guān),以致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俄譯與研究遇到了空前的瓶頸。自90年代起《外國文學》上再沒有出現(xiàn)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譯文。翻譯出版的幾部詩集也全由中方出資,比如吉狄馬加的《時間》,從選材到出版都是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決定和出資完成的。
第七,詩集的發(fā)行量小,社會影響力薄弱。詩歌翻譯之繁榮時期出版的《中國詩選》中關(guān)于現(xiàn)當代詩歌的第四冊發(fā)行量是35 000冊,同一時期其他詩集的發(fā)行量大多在10 000冊左右;詩歌翻譯之復興時期出版的《艾青詩選》發(fā)行量為50 000冊,是整個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俄譯史上之最;新詩選《亞洲銅》僅1 000冊,吉狄馬加的《時間》發(fā)行量為2 000冊。這一方面反映了俄羅斯對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關(guān)注度極小,另一方面也局限了俄語大眾對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的了解。
縱觀中國百年來中俄文學交流的歷史,現(xiàn)當代詩歌俄譯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對加強中俄兩國的睦鄰友好關(guān)系做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