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倫定律
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比倫曾說過:“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你就未曾勇于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笔∫彩且环N機會,無論是誰,做什么工作,都是在試錯中學會進步。
寶潔公司曾流傳著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如果員工在三個月內(nèi)沒有出現(xiàn)任何錯誤,公司不會因為“完美”而獎勵他,相反還會將其視為不合格員工。因為這證明在這三個月內(nèi),這位員工什么也沒做。寶潔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遵循的正是比倫定律。
機會無處不在,但機會又是稍縱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準備后再去把握。這就要求我們有一種試錯精神。因為你把握了機會,即使最后證明自己錯了,至少也知道了自己先前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日本企業(yè)家本田先生曾經(jīng)說過:“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可是我認為,只有經(jīng)過反復的失敗和反思,才會達到成功。實際上,成功只代表你努力的1%,它只能是另外99%被稱為失敗的東西的結(jié)晶?!?/p>
成功企業(yè)與一般企業(yè)的區(qū)別在于:它們不會為失敗而后悔,而是通過失敗向自己證明,原來自己不能掌控的東西還有很多。知道了這一點,也就能從失敗中記取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
克里夫蘭法則
美國政治學家H·克里夫蘭認為,成功的領導藝術的標志是,當事成之后,被領導者均認為“事情是我們自己做的”。這一法則被稱作“克里夫蘭法則”。
企業(yè)管理中,一件大事的完成肯定離不開領導者的作用,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又要盡量“隱去領導”。這絕非自相矛盾,而是領導藝術高水準的一種標志。換言之,高明的領導使下屬“自己領導自己”。
成功的領導注重人才的“全過程栽培”,注重“養(yǎng)兵千日”的前期培養(yǎng),使他們具有超強的執(zhí)行力。這樣的員工都能較好地把握領導的意圖、思路、策略、原則等等。由于上下級之間具有這樣的默契,整個團隊的執(zhí)行力才得以極大提高,工作有了成功的人力保證。
“事情是我們自己做的”與其說隱去了領導,不如說那些領導早就栽培出下屬的獨立性、主動性。自然,在臨戰(zhàn)時領導就可以隱退、旁觀,以逸待勞了。
克里夫蘭法則還具有另一層含義:真正具備領導藝術的領導人,當事成之后,總是把成功的喜悅、勝利的果實最大限度地分享給下屬,讓他們認為“事情是我們自己做的”,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自信和更大的干勁。
艾德華定理
英國BL有限公司前總裁M·艾德華總結(jié)自己的管理生涯后明確指出,高級主管如果不能互相信任,任何集體領導都不會有好的效果。換言之,有好的領導集體,才會有好的集體領導。
主管之間互不信任是企業(yè)界客觀存在的問題,尤其高級管理者之間,奪權的手段更加隱蔽,危害也更大。正如《第五代管理》作者查爾斯·M·薩維奇所說,懷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它們不是生產(chǎn)成本,卻會影響生產(chǎn)成本;它們不是科研成本,卻會窒息科研的進步;它們不是營銷成本,卻會使市場開拓成本大大增加。失去了信任,管理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權力有界線,對于企業(yè)來說,組織成員之間的信任是“和氣生財”、健康發(fā)展的前提。各級主管各就各位,不隨便越權,在自己的權力范圍內(nèi)盡心盡責,才能保證組織的正常運轉(zhuǎn)。主管之間若能遵守原則,各行其道,權力自然涇渭分明,大大降低了互不信任的可能性。
在組織發(fā)展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其實并不在于外在環(huán)境,而在于內(nèi)部氛圍——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管理者與管理者之間是否“心心相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