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世紀以來世界史理論及歷史觀的演進

2018-01-24 08:37高辛凡
未來傳播 2018年5期
關鍵詞:蘭克年鑒學派

高辛凡

20世紀是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變革加速,日新月異的一個時代,從資本主義在西方的危機,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第三次科技革命、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再到經(jīng)濟全球化的深入,“人們對世界史的認知從歐洲中心史觀向綜合考察人類歷史的全球史觀演進”。[1]世界史理論研究也沿著19世紀以來的發(fā)展軌跡,衍生出新的、更符合時代趨勢的理論框架與學術流派。對中國史學界來說,20世紀影響最大的無異于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唯物史觀和年鑒學派的社會總體歷史、跨學科研究的研究方法。而除此二者之外,從全球世界史學研究的角度看,20世紀以來,我們對世界史研究的理論學派和學術思想大致可以梳理出一條脈絡。但在此之前,有必要對19世紀的傳統(tǒng)史學做下回顧,因為20世紀初已經(jīng)開始變革的史學界與19世紀的傳統(tǒng)史學存在著批判性的繼承關系。同時,20世紀初的西方史學界依然是蘭克實證史學的天下,大學和各研究機構還被理論權威的巨大慣性所控制。

一、19世紀傳統(tǒng)史學的學術主張及短板

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同年,意大利、德意志、法國、奧地利帝國等先后爆發(fā)的革命運動沉重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專制制度,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增強。但除了法國的學術環(huán)境相對包容之外,幾乎整個歐洲史學界都對馬克思主義學者持疑懼、排斥的態(tài)度。

19世紀后期,馬克思主義史學(這里指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一直與西方的傳統(tǒng)史學(以蘭克學派為代表)處于敵對的狀態(tài)。蘭克(1795-1886年)是19世紀歐洲的一位影響力巨大的史學大師,曾經(jīng)被腓特烈四世任命為普魯士國家史官,編寫《普魯士王國史》,后用大半生時間編寫了《法國史》和《英國史》,82歲時帶著一些助手學生編纂了《世界史》。蘭克實證主義學派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可以總結為:剝離一切偏見,用純客觀的視角來陳述歷史事實,注重歷史考證和歷史分期。主張收集第一手史料來追求廣博。這點和中國歷史上的乾嘉學派有些相似。蘭克學派對歷史的研究與敘述以政治史為主,也研究社會史、外交史和經(jīng)濟史。

蘭克學派作為19世紀史學界的主流正統(tǒng),在史料收集及建立學科本體化地位方面取得輝煌成就,可以說是西方史學幾個世紀以來的集大成者,但同時,其暴露的致命的短板和弊病也促使學科內部的革命力量悄悄孕育。蘭克實證學派強調歷史學即史料學,他們沉迷于收集史料,認為史料一旦收集完備,歷史便可被還原,缺乏對史料的分析、概括和思考,從而對于歷史的總體性質存在認知盲區(qū)。而且,他們收集的史料范圍過于片面,只是將目光專注于文本資料,不僅令史料單調化,增加歷史研究謬誤的可能性,也使得歷史的題材被局限于政治史、軍事史方面,而對于文化史以及下層人民的訴求等,他們沒有涉獵的興趣。

二、20世紀上半葉的新史學流派及其思想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學、社會學、地理學、經(jīng)濟學等學科開始形成并壯大,而傳統(tǒng)史學在20世紀初仍不斷通過自然科學的圖表公式來論證自身的合理性,并戒備和提防其它學科的滲透,開始逐漸由自我封閉走向衰落。

新的史學流派登上歷史舞臺,為20世紀史學揭開序幕。20世紀初,德國歷史學家卡爾·蘭普雷希特在論文《文化史的方法論》中提出了一種要擴大歷史研究領域的“文化史觀”。以蘭普雷希特為代表的“新文化史學派”提倡,不僅要說明歷史事實本身,還要解釋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2]蘭普雷希特在其著作《什么是歷史》中提出,歷史主要是一種社會心理科學,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種居于支配地位的“時代精神”。其代表作《德國史》內容除了政治、外交之外,還囊括了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為歷史學提供了全新的敘述對象,注入了更豐富的內涵。

1912年,美國歷史學家J·H·魯濱遜發(fā)起了20世紀的第一場“史學革命”。魯濱遜在史學巨著《新史學》中提出了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的觀點和理論:擺脫以政治史研究為中心的傳統(tǒng),拓展歷史研究的領域;普及和發(fā)展歷史教育;開展多學科交叉的歷史綜合研究。以魯濱遜為代表的美國“新史學”派不僅激起歐美史學界對傳統(tǒng)史學的深刻反思,也啟發(fā)和引導了一些東方國家的史學發(fā)展。

之后,在20世紀初歐美新史學思潮的影響下,1929年1月,《社會經(jīng)濟歷史年鑒》(后屢次改名,1946年定名為《經(jīng)濟·社會·文化年鑒》)雜志在遠離學界中心(巴黎)的斯特拉斯堡大學(阿爾薩斯-洛林地區(qū))問世,標志著年鑒學派的誕生。

年鑒學派的兩位奠基人之一呂西安·費弗爾(1878—1956年)早年專攻地理歷史學,后來又從事歷史與心理學的跨學科研究,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布洛赫的歷史研究則偏重于社會經(jīng)濟結構方面。年鑒學派草創(chuàng)期的十人團體成員包括六名史學家,一名地理學家,一名社會學家,一名經(jīng)濟學家和一名政治學家。這種成員架構,以及主創(chuàng)人在斯特拉斯堡大學任教授時學術上受到學校其他社會科學家的啟發(fā)與激勵,使得年鑒學派提倡融合地理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語言學等各門社會科學,甚至包括自然科學的跨學科歷史研究。

歸納年鑒學派的學術理論,可以得出以下幾點:(1)歷史學家應把社會總體作為研究客體。研究整體史,反對由個別事件構成的歷史,反對把關注焦點放在政治史上的歷史主義,主張以社會總體歷史來替代蘭克學派的政治史、軍事史。(2)史料的收集更廣泛。應從傳統(tǒng)文獻史料的限制中解放出來,通過民眾語言、符號、習俗、心理態(tài)度、價值體系、民眾想象、口頭見證等對象來研究歷史。(3)歷史學家的首要工作是提出問題。史學家應不僅收集和考證史料,還要對歷史事實做思考和解讀,以“問題史學”替代“敘事史學”。(4)歷史學應成為社會科學的中心。歷史需要吸收諸如經(jīng)濟學、地理學等其它學科的成果,成為一門交叉學科,但同時又是所有社會科學的中心。

在費弗爾所著的《為歷史而戰(zhàn)》中,基本表明了年鑒學派的主張:重理論、重解釋、重綜合。而布洛赫認為:“社會思潮的波動,技術的更新,社會經(jīng)濟結構的變化是決定人類命運的潛在因素,考察這些因素時,不會犯觀察突發(fā)事件所難免的錯誤,歷史上最深沉的東西往往就是最確鑿無疑的?!盵3]也就是說,歷史是由深層次的結構主導和推動的。因此,年鑒學派倡導的是整體史和結構研究,這與蘭克實證學派的“史料即史學,一切歷史研究應圍繞史料展開”的主張是針鋒相對的。年鑒學派憑借更加全面、包容、思辨的歷史觀和研究方法,繼承了反蘭克模式的“新史學”思想,在此后幾十年里風靡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學界,成為歷史學界的主流及支柱,也為第二代及之后的年鑒派歷史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方向。

二戰(zhàn)后,世界史學界以西方史學為主的史學發(fā)展迅速,歷史學和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逐漸密切起來,諸多歷史學分支學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受年鑒學派的學術觀點啟發(fā),過去只是作為某種跨學科學術研究方法而存在的歷史分支學科的形態(tài)逐漸完備,其中有社會史學、人口史學、城市史學、計量史學、比較史學等。

三、馬克思主義史學在20世紀的興起和傳播

在法國年鑒學派在世界歷史學界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之前,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早已開始流傳。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也稱歷史唯物主義,是“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研究歷史的觀點”,也是關于社會形態(tài)演進和人類解放的歷史研究觀點。這種歷史觀可以概括為: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應取代黑格爾強調的世界精神,作為歷史演進的根本因素,不同歷史階段有其特有的生產方式。人類歷史向前發(fā)展的最基本規(guī)律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可能促進或阻礙)。伴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社會歷經(jīng)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世界歷史的最終發(fā)展方向是消滅國家、民族和階級,形成都是自由人的共產主義社會。[4]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產生比年鑒學派的創(chuàng)立早半個多世紀,但其影響的散播及擴大,主要是由蘇聯(lián)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興起、蘭克學派的衰落,以及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性的經(jīng)濟危機和社會危機證實了馬克思主義史觀某些論斷的正確性等因素導致的。[5]

英國史學家G·巴勒克拉夫認為:“1917年以后,馬克思主義成為歷史思想中的重要成分?!蔽鞣椒俏ㄎ锸酚^史學家對唯物史觀的態(tài)度從敵對到包容,再到對話及相互借鑒,做了巨大的轉變。20世紀很多西方史學流派的學術思想或多或少地受到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滲透,年鑒學派的“研究經(jīng)濟和人們的物質生活,研究社會總體史,以及從事紀事、分析持續(xù)性和變化的歷史學”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馬克思主義史學“既反映又促進了歷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從描述孤立——主要是政治——事件,轉向對社會和經(jīng)濟的復雜而長期過程的研究”理論的影響。年鑒學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羅代爾認為,馬克思主義史觀長盛不衰的原因是,它是從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來觀察分析,進而推導出的一系列遞進的社會模式。

尤其在蘇聯(lián)、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唯物史觀在20世紀得到長足發(fā)展,自20世紀中葉起就深入成為這些國家的歷史學界的指導思想。無論是在歷史教學、歷史敘述,還是歷史研究方面,馬克思主義史學觀是核心思想和方法論。在我國,其影響至今仍遍布歷史學科的各個領域。

20世紀下半葉,以湯普森為代表的英國新社會史學派開始強調從平民的角度看歷史。英國歷史學家理查德森、意大利歷史學家金茲伯格及法國年鑒學派的一些歷史學家等也都強調,人類歷史不是精英史、大人物史,而應是普通百姓的歷史,下層的勞動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20世紀60年代,世界各國的民權運動風起云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大批歷史學家亦追隨和支持這種觀點。這種從平民角度出發(fā)書寫和研究歷史學的興起,是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四、全球史觀的產生和發(fā)展

歷史研究是時代精神的折射,與現(xiàn)實世界的變遷密不可分。二戰(zhàn)后,兩大陣營冷戰(zhàn)對峙,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fā)展,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逐漸瓦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經(jīng)濟科技全球化到來等世界性的變局,使全球各地的聯(lián)系遠比以往更加密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帶著“西方中心論”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思維來解釋歷史事件的研究方法已顯得捉襟見肘,教科書和多人合編的世界通史(Universal History)并不能真正體現(xiàn)“整體世界史”,其僅是對各種割裂的文明史的綜合與羅列。歷史學界需要一種更符合時代特征和更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歷史觀來考察研究世界歷史。

英國史學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出版的《處于變動世界中的史學》中率先提出:二戰(zhàn)后,需要建立能夠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的“全球史觀”,拋棄西方中心論的局限和偏見,公正對待與評價世界各國和各個地區(qū)的文明。之后,他又在1967年出版的《當代史導論》中進一步論述了該問題,他強調在考察世界歷史進程時,應該有“全球性眼光”,因為“世界史不僅僅是世界各地區(qū)史的總和,若將其一再分割,就會改變其性質?!?/p>

但巴勒克拉夫的觀點并未在歷史學界激起波瀾,直到20世紀60年代,史學界仍然秉承斯賓格勒和湯因比的“文明是獨立、個別的”“世界文明是相互隔絕發(fā)展”的論斷,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們依然認為,歷史研究最合適的單元應是民族國家,或最多是大洲。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強調地域性的文化形態(tài)史立足點過小。

1963年,芝加哥大學教授威廉·麥克尼爾的《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一書出版,扭轉了“文明是相互隔絕發(fā)展”的觀念,在史學界確立了“世界文明是相互關聯(lián)的”的正統(tǒng)地位,標志著全球史(Global History)作為一門成熟學科登上了歷史舞臺,也意味著世界史從湯因比時代轉變到了麥克尼爾時代。

麥克尼爾通過《西方的興起》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社會群體的接觸和文化傳播是改變人類歷史的主要力量。他解釋道,文明并非各自孤立發(fā)展,文明是在流動的,但不是單向地“從西方向非西方流動”,而是互相影響的。他進一步提出,沒有任何一種文明可以輕易消解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不同文明會在沖突中逐漸融合。這些觀點在后來成為全球史研究的主流。[6]

20世紀70年代,年鑒學派的第三代開始反思碎片化歷史研究的局限性,史學界在麥克尼爾開宗立派之后,企圖顛覆年鑒學派第一代和第二代影響深遠的結構主義的、分層化、細節(jié)專業(yè)化的歷史研究方法,掀起撰寫全人類整體史的風潮。美國歷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呼應了麥克尼爾的觀點,改變了以西歐和北美為中心的傳統(tǒng)取向,運用全球史觀,撰寫囊括全球文明的世界史。他的兩卷本《全球通史》(1970年和1971年)描述了1500年前和1500年以后的全球文明,他強調該書是一部世界史,主要特點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國家或地區(qū)的歷史,關注的是整個人類,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全球通史》和麥克尼爾在1967年出版的《世界通史》被首位提出“全球史觀”的巴勒克拉夫視為體現(xiàn)了“全球史觀”的代表作。麥克尼爾和斯塔夫里阿諾斯同時也是全球史研究的兩位領軍人物。

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加快,人們對《全球通史》的關注也在持續(xù)升溫?!度蛲ㄊ贰返谄甙嬖?999年問世,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前言中寫道:“每個時代都要書寫它自己的歷史,不是因為早先的歷史書寫得不對,而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會面對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疑問,探求新的答案?!?/p>

誠如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言,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文獻史料向非專業(yè)的公眾領域開放,一場打破專家壟斷、全民參與寫史、寫公眾自身歷史的史學革命已經(jīng)開啟,公眾史學的萌芽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國產生,在世界各地陸續(xù)興起。世界史研究和書寫的話語權終于不再專屬于歷史學界,一種全新的、更符合全民自媒體時代發(fā)展趨勢的歷史觀和理論方法正呼之欲出。

猜你喜歡
蘭克年鑒學派
蘭克學派
先上馬,后加鞭——中國戲曲的演化路徑與“前海學派”的深度闡釋
特色·可讀·擴展《江蘇年鑒(2020)》
凱瑟琳·蘭克對奧伯格費爾訴霍奇斯案的意見
對“京都學派”元雜劇曲詞評點的詮釋
《中國交通運輸年鑒(2019)》征訂單
《中國交通運輸年鑒(2019)》征訂單
《中國交通運輸年鑒(2018)》征訂單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哲學基礎
成功緣于“糊涂”
延寿县| 旅游| 铁岭县| 潜江市| 南投市| 江阴市| 新安县| 临夏县| 阜阳市| 涟源市| 乌鲁木齐县| 会宁县| 康保县| 抚顺县| 延庆县| 花莲市| 出国| 三台县| 安庆市| 古浪县| 邵阳市| 饶河县| 兰州市| 罗源县| 屏东县| 宜丰县| 固阳县| 石门县| 德钦县| 常熟市| 庆云县| 布尔津县| 嘉鱼县| 剑阁县| 綦江县| 精河县| 长汀县| 阜南县| 九龙城区| 马尔康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