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薇
摘 要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多元文化的沖擊與挑戰(zhàn)。本文將基于傳播學理論,從傳播途徑、受眾分析、傳播效果等方面就多元文化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進行闡述。另外,將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方法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揚長避短,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多元文化 傳播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4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evitably faces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 of multi cul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ways of communication, the analysis of audience,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etc.. In addi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education effec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lti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1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
1.1 媒介環(huán)境的變化使多元文化傳播途徑更廣泛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冷戰(zhàn)的國際體系成為歷史,人民之間最重要的區(qū)別不是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的或經(jīng)濟的,而是文化的區(qū)別。在冷戰(zhàn)后的世界中,全球政治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多極的和多文明的。”同時,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的變化及媒介手段的多樣化使多元文化有了更廣泛的傳播途徑以及更深入的傳播效果。如今,人們生活在一個由大眾傳媒特別是網(wǎng)絡傳媒編織的各種信息網(wǎng)中,網(wǎng)絡傳播較之傳統(tǒng)媒介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效果深等特點。但大眾傳媒所承載和傳遞的內(nèi)容往往良莠不齊,一些消極的文化因素被偽裝成為了受人們追捧的文化潮流,這無疑將成為腐化大學生思想和理想意志的無形殺手。
1.2 大學生的特殊群體特征使多元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沖擊
討論多元文化對大學思想政治的影響,必須對大學思想政治的客體進行分析和研究,只有充分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作為信息傳播接受者的大學生有其區(qū)別于其他群體的特性、動機、需求以及接受制度。當代大學生具有追求新潮、尊重知識、個性張揚等特點,大學生的獨立性增強,在面臨多元文化選擇時,也較多地突出差異性和多變性。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受到?jīng)_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主要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來體現(xiàn)。一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處于高校各項教育的主導地位,統(tǒng)領其他各項教育工作;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現(xiàn)為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特性。
馬克思主義決定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zhì)和方向,但其也是立黨立國之根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zhì)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等原理,為我們研究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觀、方法論。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上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比绻嘣乃枷胝碱I主導地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會動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受到?jīng)_擊,造成的影響不堪設想。因此,指導思想多元化的現(xiàn)象是一定不允許的。黨和國家的精神支柱必須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能隨意動搖。
社會多元文化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后,我們發(fā)現(xiàn),它所創(chuàng)造的多元文化中,一些思想和多元選擇是錯誤消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受到了嚴重影響。如自由主義思潮在西方主流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所謂的普世價值,比如把自己看作是“正統(tǒng)”的西方,是西方文明的本質(zhì)和整個人類文明,馬克思主義被視為“末流”。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以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為基礎的消費社會,以自由主義為基礎,在自由主義的基礎上被包裝成“常識”,然后被大肆宣傳和推廣。然而,一旦自由主義者離開了他們現(xiàn)有的社會條件和跨越邊界,試圖成為一種普遍的意識形態(tài),它的壟斷、淺薄和狹隘就會暴露出來。
2 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以其自身的理論體系、價值觀念、社會倫理教育為社會成員提供指導的學科。當今時代,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筆者認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在于結合多元文化特性,從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幾個主要要素:教育者、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式、教育對象等進行重點切入分析。endprint
2.1 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大局觀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視野及知識背景,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及大學生理想信念塑造的影響是直接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下獲得了更開放和更多維的發(fā)展視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堅定地致力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培養(yǎng)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強自身的文化大局觀,辯證地借鑒和運用多元文化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尊重、開放、對話、包容的姿態(tài)引導大學生更加從容地面對多元文化。
2.2 吸收多元文化精髓,豐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及文化內(nèi)涵
多元文化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影響和挑戰(zhàn),與此同時,在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主流文化和亞文化,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的影響下,為當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跟隨時代發(fā)展步伐,不斷克服以往具有封閉性、排他性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吸取多元文化精髓,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內(nèi)涵,在堅持主流價值取向的前提下,以更加寬容、開放的心態(tài)和視野吸收和借鑒各種珍貴資源和先進文化成果,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2.3 創(chuàng)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創(chuàng)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也成為了時代之所需。從傳播模式來看,新媒體環(huán)境下各種社交媒體以“一對多”的形式拓展了大眾傳播的功能。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主要為使用交流論壇、網(wǎng)絡搜索等形式,大學生更樂于使用網(wǎng)絡虛擬空間和匿名方式傳遞情感、交流思想、宣泄壓力。部分學生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較為盲目,出現(xiàn)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危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為了應對多元文化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帶來的挑戰(zhàn)和沖擊,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改變以往單一、固化、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及新媒體的優(yōu)勢,創(chuàng)新學生教育工作,搭建網(wǎng)絡管理平臺,依托新媒體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如建立輔導員網(wǎng)絡工作驛站,通過文化分享、交流等生動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正確的思想引領和塑造,同時,網(wǎng)絡平臺的搭建有利于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為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2.4 增進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認識,提高其自主參與意識
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思想和行為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復雜性和多元性。大學生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和更多樣的價值觀,這無疑使教育工作者更難辨認出教育對象。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需要教育者給予大學生更多的關注和認識,積極主動了解不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狀況、個性差異和成長經(jīng)歷等,同時,分析大學生選擇多元文化傾向的判斷,把握教育對象的現(xiàn)實要求。在這個基礎之上,尊重并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層次。
同時,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教育,提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參與意識。多元文化影響下,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日益凸顯,教育者應該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更多地通過自我教育來實現(xiàn)對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從而更好地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
3 結語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家一直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教育的當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必須緊跟社會文化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以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大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虹.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 倪勝利.教育文化論綱[M]. 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3] 王鑒,萬明鋼.多元文化教育比較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6.
[4] 石書臣.主導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導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