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晗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美國第一鋼琴夫人露絲·拉芮多,被倫敦《鏡報》稱為“當代最優(yōu)秀的女鋼琴家”。她曾說:“音樂是一種活生生的語言,比任何言辭都更易打動人心,更能表達深刻、強烈的情感;而演奏者就是音樂語言的敘述者,他們都必須不斷地朝著一個目標努力——讓每一個彈奏出來的音符都具有意義?!?/p>
顯然,讓每一個彈奏出來的音符都具有意義,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一個演奏者,想要完美的表達一首音樂作品,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zhì),儒雅的修養(yǎng)、豐富的文化知識、生活的閱歷,對音樂的理解和領悟。在鋼琴練習中,在嚴格的技巧訓練的同時,我們必須強調(diào),音樂是一種能夠直接表達人類情感的語言。俄羅斯文學家托爾斯泰就曾將音樂稱為最崇高的藝術,認為它對情感最敏感,可以表達人們種種細膩情感的波動與轉(zhuǎn)換,是“感情的速記”。與聲樂相比,器樂在感情表達方面有著更大的空間和自由,更擅長于激發(fā)人的感情和想象力。而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更有著近于交響樂的表現(xiàn)力,可以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各種復雜深刻的感情,再現(xiàn)各種細致逼真的場景,營造各種情緒或氛圍。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李斯特認為,音樂有一種最高的性能,即:“能夠不借助于任何推理形式,而復制出復雜的內(nèi)心運動。它是具體化的,可以從中感受到我們心靈的實質(zhì)”。
如何在我們的音樂中注入活力,注入靈感與想象力,讓它熱情洋溢,讓它散發(fā)出光芒,散發(fā)出芬芳的氣息?誠然,由于鋼琴彈奏技術的復雜、艱深,演奏者往往需要長期的、甚至是畢生的艱苦練習,才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所謂“內(nèi)得于心,外應于器”。下面主要從鋼琴演奏中的節(jié)奏與呼吸,談談如何“內(nèi)得于心”。
在與音樂表現(xiàn)有直接關系的幾個要素中,第一就是節(jié)奏,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骼,沒有節(jié)奏就沒有音樂。即使同一位作曲家,在他的任意兩首作品中,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節(jié)奏要求。比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五號》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等。雖是同一作曲家的作品,但卻在節(jié)奏上有明顯的不同。前者整首曲子節(jié)奏較慢,很低沉,有點陰郁和不安,而后旋律開始逐漸激動起來,不斷向高處發(fā)展,突然一瀉而下,一波接一波地往高音沖鋒,似乎要掙脫之前的一切苦悶和憂郁,發(fā)展至全曲的情緒和音區(qū)的最高點,然后又慢慢地暗淡低沉下去,又以緩慢而憂郁的主題再現(xiàn)結(jié)束全曲。而后者,節(jié)奏迅疾熱烈,豪放、樂觀,帶有匈牙利民間舞蹈音樂的特征,表現(xiàn)了萬眾狂歡的群舞場面,狂放的舞步,整首曲子最后在振奮人心的沸騰氣氛高潮聲中結(jié)束全曲。所以演奏者在彈奏一首曲子時,首先要審視這首曲子,盡可能多的了解作曲家譜寫這首曲子時的經(jīng)歷、心情,從總體上把握曲子的節(jié)奏和速度,內(nèi)容與風格等等。在練習過程中,應該再三提醒自己:我不僅僅是用手在彈琴,而且是用心在彈琴。我們就是要通過對樂曲中起伏、強弱、明暗、快慢的控制,來營造氛圍,渲染情緒,來表達復雜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與此同時,節(jié)奏的統(tǒng)一性,完整性,以及節(jié)奏的律動感也非常重要。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變化節(jié)奏,把曲子彈的過快或過慢,這說明我們沒有真正理解作品的意圖。另外,演奏者只有在真正體會到節(jié)奏的內(nèi)在動力時,律動感才能得到明確的體現(xiàn)。也就是說,樂曲的情緒和技巧要完全地融為一體。在彈奏中,既需要扎實的、嫻熟的技巧,也需要內(nèi)心的體會和感覺。
再說呼吸,說通俗點,節(jié)奏就是氣息,氣息也就是呼吸。鋼琴大師拉扎爾·貝爾曼曾說,演奏鋼琴的人要有三個肺,也就是要用三個器官來呼吸,即口鼻呼吸、手臂呼吸和手腕呼吸??诒呛粑m是一種生理意義上的呼吸,但在演奏的同時,它會幫助我們在演奏中從整個身體上調(diào)整到呼吸的狀態(tài),自然而然的帶動手臂呼吸;當我們演奏時遇到那些篇幅較長、延綿的樂段,或者遇到斷句的樂句、樂段,手臂的呼吸會體現(xiàn)出連貫性、流暢感還有恰當好處的斷句空隙,而手腕的呼吸在演奏中運用,如小連線的斷開,通過手腕快速的“上抬”和“下沉”可以實現(xiàn)樂句中抑揚頓挫上下起伏的“氣息”。再比方,如果遇到整個用和弦連接的樂句,更需要有這三個器官同時的呼吸,整個身體仿佛隨著旋律積極的起伏游動,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演奏效果。最后很重要的一點,在演奏中一定要用心感受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充分理解樂譜的所有表情術語,注意正確運用呼吸來配合強弱層次的變化,情緒明暗的渲染等。
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如同好的、健康的身體一樣,有著勻凈的、安穩(wěn)的氣息或呼吸。它們對應著山川、草木、河流、星空的律動和呼吸,它們詮釋著生命里的喜悅、哀愁和盼望。演奏者們要做到的就是使這種呼吸更均勻和更沉穩(wěn)一些,好比是一場有頭有尾,有情有景,有開有合的講述,好比是一段旅途,旅途中的風景,感悟和成長。鋼琴家傅聰先生就認為,我們演奏一首樂曲,就好比在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一定要講得有聲有色,有來有去。換言之,作為講述者,只有做到節(jié)奏穩(wěn)健,氣息均勻,才能把故事講得不疾不徐,絲絲入扣,引人入勝。
任何一種領悟,都是在反復的、長期的練習中習得;簡單的音調(diào),同樣需要艱苦的練習,才能領略音樂的真諦。只有廣泛涉獵,潛心積累,才可以玉汝于成,做一個形神兼?zhèn)?,?nèi)外兼修的演奏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