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陸洪閘小學校 顧劍峰
合作學習是課堂改革中誕生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依靠集體力量實現(xiàn)共同目標,增進同伴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升學習質(zhì)效。當前課堂中合作之風盛行,小組合作比比皆是,甚至導致合作泛濫,有些合作是多余的,有些則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合作學習雖然具有頗多優(yōu)點,但非放之課堂而皆準,合作學習并不是處處都可用,合作學習要符合時宜,方能彰顯合作學習的功效。筆者結合相關教學案例,剖析小學數(shù)學課堂開展合作學習的條件,探尋小組合作的最佳時機,力求合作適時適當,以體現(xiàn)出合作的價值。
【案例一】 某教師在教學《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一課時,在出示了例題后說:“該題用什么方法解答,如何列式?請各小組討論一下?!币徊接嬎愕某朔☉妙}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簡單,列式這樣的問題幾無難度,每個學生都有能力獨立解決,此時教者就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顯然不妥,大有形式主義之嫌,每組四人圍在一起,裝模作樣地討論著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實在是可惜。
贊可夫說過:“會思考是學生一生的本錢?!迸囵B(yǎng)學生善于思考、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合作學習有利有弊,過度的合作反而會縮減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造成人云亦云的慵懶思維。合作時間要用在刀刃上,不能無節(jié)制地合作,以免荒廢大好獨立學習的時光。當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難度高、挑戰(zhàn)性強的問題時,部分學生或許會出現(xiàn)解題困難,個體思維無法突破障礙,學生又急于找出解決路徑,如果教師直接拋出答案,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都不夠深入,此時是開展小組合作的最佳時機。小組合作旨在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借助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解決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學生個體獨立思考受阻之時就是開展合作學習之機。譬如,在上述《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一課中,在筆算方法與算理的探討環(huán)節(jié),就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因為這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部分學生獨立思考極有可能受阻,憑個人能力無法獲得答案,此時學生產(chǎn)生合作的剛性需求,此處的合作學習是符合時宜的,合作又能促進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的真正理解。
【案例二】 筆者曾經(jīng)觀摩過一節(jié)《大樹有多高》的數(shù)學實驗教學課,教者首先組織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這棵大樹到底有多高?”接著,讓學生各自獨立思考“用什么辦法解決大樹高度的問題?”當學生提出利用比的知識通過實驗方法來解決時,教者讓學生分組討論: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小組分工,之后,筆者帶領學生到室外開展分組實驗,各個小組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精心配合有序操作,有的樹立標桿,有的拉卷尺測量影長,有的記錄數(shù)據(jù),在組內(nèi)成員的合作中,各組很快完成了測量任務,各組帶著搜集到的有效數(shù)據(jù),回到教室繼續(xù)討論,較好地解決了大樹高度問題。
上述課例中,教者合作學習處理得當,有獨立學習,有小組合作,而且小組合作是必須的。尤其是室外的分組實驗,非通過小組合作不可。實驗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工作量又比較大,若讓學生獨立操作,教學時間不允許,另外,有些活動一個人也無法實現(xiàn),譬如,既要直立標桿又要測量影長,一個人很難分身同時完成兩項任務,而且拉皮尺測量影子長度的確需要兩個人的配合。在實驗教學中的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多數(shù)需要開展合作學習,有些操作學生可以一個人去做,有些操作活動個體無法獨自完成,需要同伴的配合。當個體獨立操作困難時,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是最為明智的選擇。此時的小組合作真正彰顯了合作共贏的價值,既確保實驗任務的完成,同時使得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案例三】 一數(shù)學教師在執(zhí)教《一一列舉的策略》一課中,在出示例題后,他讓學生各自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學生各自嘗試探究之后,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教者問:“你們采用了什么方法?”一女生匯報說:“我采用了列舉的方法?!彼贿厖R報一遍演示自己的具體解決辦法,當學生發(fā)現(xiàn)她用的是畫圖的方法時,一男生提出反對意見說:“這是畫圖法,不是列舉法。”面對出現(xiàn)的爭議,教者趁機讓學生小組討論:“她的方法到底是不是列舉法?”經(jīng)過小組討論到全班交流,不但有了統(tǒng)一意見,而且讓學生對“列舉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臨時性合作學習,展示了教者的教學睿智,面對突發(fā)的問題爭議,教者隨機應變予以處理,他沒有武斷地給學生下結論,也沒有按部就班繼續(xù)講授,而是讓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通過集體碰撞,對列舉法展開深入探析,真理越辨越明,此時的小組合作恰到好處,學生在商討辨析中明晰,不管是用文字表述還是列表抑或是圖畫,只要是把所有情況一個個都羅列出來,本質(zhì)上都屬于“一一列舉”。此處的合作是符合時宜的,既是解決爭議問題的好辦法,又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合作有時是動態(tài)的,可以視具體的學情而定,當學生觀點不一致而出現(xiàn)爭議時適合采用合作學習,通過集體合作的方式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認知沖突”。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合作學習并非適用于所有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和時機,讓我們把握契機適時合作,避免合作學習的泛濫低效,讓數(shù)學課堂回歸理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