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金簫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陜北民歌是陜北地區(qū)勞動人民在生活中智慧的結晶。陜北民歌的歌曲形式各種各樣,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廣大勞動人民的社會生活。在不斷日益進取的現(xiàn)代化生活中,我們要不斷發(fā)揚、傳承與保護,把它該有的藝術魅力展現(xiàn)出來。
陜北民歌體裁多樣,曲調(diào)紛雜各異又各具有特點,主要反映社會生活和人物形象,其主要分為號子、山歌、小調(diào)、等四大分類。
(一)號子:是勞動者伴隨勞動節(jié)奏唱的歌曲,悠久的號子是民歌中以及人類文化和社會文明結晶的產(chǎn)物。號子這種歌曲體裁是伴隨著勞動而產(chǎn)生。
(二)山歌:談到陜北地區(qū)的山歌,人們就會想到信天游,主要流行在榆林、延安兩個區(qū)域。
(三)小調(diào):是指群眾生活休息娛樂場合中流行的民間歌曲。陜北地區(qū)有一般小調(diào)、絲弦小調(diào)、社火小調(diào)和風俗小調(diào)四種。
1.一般小調(diào):是人們在平常生活中哼唱的小調(diào)歌曲,它不需要任何伴奏。
2.絲弦小調(diào):絲弦小調(diào)分為兩種形式即打坐腔和耍絲弦。絲弦小調(diào)的曲體多為一段體或分節(jié)歌結構,徽調(diào)式較多。
3.社火小調(diào):社火小調(diào)又稱為陜北秧歌。
4.風俗小調(diào):風俗小調(diào)一般包括猜拳調(diào)、酒曲、神官調(diào)、祈雨調(diào)四種形式。
審美對象之所以只能顯示,任何知識之所以不能與之相當,任何翻譯之所以不能取代于它,都是因為像我們所說的那樣,它的根本現(xiàn)實性首先存在于感性之中。繪畫、舞蹈、音樂、詩歌都是若干因素的巧妙和必要的配合。這些因素對繪畫來說是顏色,對舞蹈來說是可見的動作,對音樂來說是聲音,對詩歌來說是詞句,而詞句自身也要轉(zhuǎn)化為聲音。如果感性退居二位,成為一種偶然性或一個句號,對象也就不再是審美的了。但感性是感覺者與感覺物的共同行為。雖說陜北地處黃土高原,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較艱苦,但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中,他們的審美境界是任何創(chuàng)作藝術所無法比擬的。
陜北民歌在它獨特的語言組織上,全部都是以方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所表達的情感都是極為淳樸的。在眾多的藝術作品中,欣賞主體音樂的心理結構都存在或大或小差異,比如黑色給人一種沉悶、壓抑的感覺,而紅色就給人一種喜慶、熱情的感覺。如《信天游》歌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樣歌曲的語句都是根據(jù)生活中一些很常見的色彩創(chuàng)作而成,有了這種色彩上的對比,給人們較為單一,貧苦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愛是人間至情,為任何人所難免。廣大普通人民的愛情都是以真率的形式進行抒發(fā),甚至是更直接的表達,這種形式是陜北民歌描寫愛情部分的最大特色,它沒有南方那種委婉細膩,所有的愛都是直接的,原生態(tài)的,這些從歌曲中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來。
平腔唱法是指用十分高亢的真嗓唱,或者用以真嗓為主的真假聲結合的方法唱。
1.完全用真嗓唱的陜北民歌。在陜北民歌中,用這種唱法演唱的有兩種類型的歌曲,特點是速度較慢,曲調(diào)溫柔委婉,旋律平穩(wěn)。
2.用真假聲結合方法演唱的陜北民歌。因陜北民歌的旋律中跳音比較多、以剛性的為主的特點,因陜北地勢地貌以高原為主,山大溝深,要想使聲音更具穿透力就必須結合假聲的轉(zhuǎn)換。
3.以假聲為主的甩腔演唱。陜北人因為地理條件的影響,在平時說話或者叫人的時候為了使對方聽到更清楚,都習慣把后音有一個拉長。
音樂表現(xiàn)特點上的直暢、自由是大多數(shù)陜北民歌的基本特點。
滑音唱法分為大滑音和小滑音兩種:
1.大滑音唱法。這種唱法較為夸張,表現(xiàn)力也極為豐富多樣。
2.小滑音唱法。這種唱法在陜北民歌中大多數(shù)是下滑音,在演唱時很有特色。
陜北民歌的演唱基本上沒有大的顫音,主要出現(xiàn)在極少歌曲中一部分的小顫音,其特點很有特色。
陜北民歌中斷腔也可以稱為頓腔。在演唱歌曲時有意的斷開每個字符并且加重音的力度,明顯的交代每詞每字。
陜北民歌是中華藝術寶庫里一枚耀眼的明珠,是一種種象征性的文化,我們應把它傳承下去。在面對發(fā)展面前,我們是大膽革新,還是小心保護;是脫離陜北;還是扎根陜北。在有效更好的傳承方面,應做出相關政策。首先,在政府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給予必要的政策和經(jīng)濟的支持。在政策方面,政府在應對陜北民歌的困難下提出傳承和發(fā)展的方針,加大鼓勵和保護力度。在社會團體方面,表演者應多出去學習,多把民族性的東西和世界流行音樂接軌,在保留傳統(tǒng)文化的前提下,多嘗試融入新的音樂元素,嘗試用多種形式演唱。陜北民歌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員,它不僅在思想上影響著幾代人,而且在生活中也和人們密切相關。它代表的是人們的對生活的心聲和未來的展望,更是對陜北地區(qū)和人民發(fā)自內(nèi)心真切的情感表達?!?/p>
[1]王新惠.陜北民歌演唱技巧與探究[J].樂府新聲,2002.
[2]張智斌.陜北民歌形成的歷史淵源及其調(diào)式特點[J].西北大學學報,2005.
[3]劉建峰.陜北民歌演唱風格的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
[4]覃勤.劉勰“樂心在詩”觀的音樂審美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1.
[5]劉宇瀚.陜北民歌的分類及其風格特點[J].文教資料,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