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
武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體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帶有明顯的社會化與民族化特質(zhì),更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在我國民間更具有深厚的群眾根基。此外,學習武術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陶冶學生的情操品質(zhì),對于學生身心素質(zhì)的提高更是意義非凡。所以,許多高校體育教學中也意識到武術的重要性,且教學效果也相當顯著,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些許問題而致使武術教學難以順利展開。為此,高校武術教育者必須重視這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更好的推動高校武術教學改革進程。
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帶動著我國經(jīng)濟文化的進步,人們的生活需求也不斷提高,發(fā)生著變化。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之下,使得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弊端逐步凸現(xiàn)出來,當前的武術教學目標顯然難以適應不斷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同時,武術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往往會帶有負面情緒,難以提高武術學習的熱忱。尤其是武術課程內(nèi)容相對落后陳舊的情況下,學生學習只會感到艱澀煩難,興趣更是怏怏。武術教學中必然要彰顯時代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只有真正的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才不致于阻礙高校武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也促進了各種新科技產(chǎn)品以及新思想的更新發(fā)展,社會競爭更是愈演愈烈,但從技術更新角度上來看,高校武術課程改革發(fā)展處于緩慢狀態(tài),且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也相對較為落后,這就促使學生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極度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部分高校雖有開設武術課程,但對于設立該課程目標的現(xiàn)實意義帶有不確定性,沒有充分意識到武術課程作用。在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之下,就使得武術教學缺乏明顯的時代性,顯然不適應科技時代下對于人才發(fā)展的需求。所以對高校武術教學進行改革就尤顯關鍵了。
高校武術教學中,更傾向于武術技能的教授,整體來看,教學內(nèi)容是較為單一化的,也正是因為此種現(xiàn)象的存在而使得教師往往難以注意到武術自身價值所在,所以引發(fā)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導致武術教學開展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想象力難以有效激發(fā)。此外,高校武術課程教學目標旨在強化學生生理機能,但對于其他目標的實現(xiàn)卻持以可有可無狀態(tài)。且武術學習時,教師也只是讓學生純粹模仿其動作,學習過程可謂是枯燥乏味,難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說,改革高校武術教學已然刻不容緩。
當前,許多高校武術教學并沒有準確認識到武術改革的重要性,認為只需要維持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即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將武術改革真正落實到實處。此外,部分武術教師仍秉承保守理念,并不敢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大都是固守陳舊的教學方式來教授學生,這就導致學生難以得到有效的發(fā)展。且多數(shù)武術教學思維仍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思維上,沒有及時引入新時代下的教學理念,致使武術教學缺乏靈活性和有效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難以有效提高。
高校武術教學的展開,不僅是要借助這一體育項目來強化高校生的身體素質(zhì)與意識品格,更重要的是要借以學習該項目,來使學生體悟到中華武術的奧妙所在,感受到實用性,從而在不斷學習之中掌握武術搏擊特點,最終樹立起終身體育的觀念。但反觀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大多是從武術套路出發(fā),旨在讓學生對每個動作都熟知,能夠準確練出一整套即可。這就難以凸顯武術教學的實用性,且連基本的防身作用也難以發(fā)揮出來,與體操教學實無多大差別,武術的實用性沒有體現(xiàn),長久以往,學生自然對武術深感乏味。
武術教學并非純粹的教授武術動作,仍需要相應的場所與設備設施方可,例如展開武術器械對練時,便需要專業(yè)性的武術器械。而教學太極拳時,也需要相應的場所以保障教學的順利進行。但多數(shù)高校對于場所與設備實施需求顯然較不關注,且明顯落后于實際教學所需,認為武術課程不過是體育選修課程,亦無需這般重視,于是資金投入少,硬件設施不齊全,武術器材較為匱乏,不然便是運用陳舊的武術器材。武術場館也顯得十分擁擠,甚至是多種體育課程共享一間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產(chǎn)生著極大影響,不利于武術教學的有效施行。
學習了體育課程,期末體育課成績便需要納入考試總成績之中,這更是對教師教學評估的重要依據(jù)。但許多高校武術成績考核大都是重視學生的技術掌握情況,因此也大都是運用競技評價方式來展開考核。在考核中,教師大多數(shù)都是回憶學生競技能力來打分,并以此作為期末最終成績,此種考核方式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所差異的,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而若是僅憑考核競技能力便認定學生的武術學習成績,實在有失公平,而學生對于武術學習信心更會處于消沉狀態(tài),更加難以促進學生身心素質(zhì)的健康發(fā)展。
面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武術教學之中皆具有較強的競技意識,但對于體育教學價值所在卻極為忽視,片面性的武術教學理念顯然會阻礙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因此,展開武術教學時,教師應與學生共同淡化競技意識,并引導學生樹立起積極向上的體育學習意識,徹底轉變和更新落后的教學思想。將強化學生心理健康、身體素質(zhì)以及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作為武術教學的目標。同時,教師應立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大膽的對武術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并積極培養(yǎng)學生提高自我鍛煉意識、培養(yǎng)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讓學生日后走出校園,步入社會也能夠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對武術鍛煉的堅持,積極投入到健身之中。最后,還應將終身體育精神融入武術教學中,有機結合武術教學與體育鍛煉,讓武術真正成為學生身體素質(zhì)提高的載體,逐步強化武術的健身功能,使學生學習武術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健康成長,讓武術教學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作用。
傳統(tǒng)武術教學內(nèi)容過于單一化和枯燥化,若想提高學生武術學習興致,必須更新教學內(nèi)容,推動武術教學內(nèi)容的多元化和靈活化發(fā)展。但基于多數(shù)高校進行初級長拳的套路學習,教學內(nèi)容難免乏味單一。因此,高校還應當切實落實好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不斷豐富和拓寬教學內(nèi)容,例如在原有的初級長拳套路上,將散打、太極拳等套路學習也融合進去,如此,學生學習武術時便有了多種選擇,能夠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武術套路學習,學習效果顯然事半功倍。且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能獲得顯著提高,武術教學成效自然無需言說。
高校武術教學過程中亦需用到許多器材設備,雖然武術教學場地與設施難以和游泳、排球等項目相比較,但仍需要相應的場所與設施以保障武術教學的順利開展。但就當前高校武術教學的場所與設施較為匱乏的情況來看,高校武術教學改革中還應當適當注入專項資金,逐步增加人、物、財力以促使武術場館與設施得以完善。同時,還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并加強對現(xiàn)有武術場館、設施的維護,并定期檢修,保障場所和設施得以正常運行。此外,在正式教學前,都應當對現(xiàn)有的器械設備進行安檢,及時更換受損的器械,避免師生使用過程中因器械的損壞而發(fā)生不必要的意外與傷害??傊?,要不斷的健全完善武術教學設備,借助市場化運作方式,多渠道籌備建設資金,使武術教學器材場地都能健全完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愛護武術場館、設施的教育,可適當讓學生參與到場館打掃與武術設施修繕過程中,以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思想意識。
若想改變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系統(tǒng),使其富有新時代的教學理念,那么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身體狀況以及其他多方面會影響到學生考核成績的因素都要考慮在內(nèi),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適合多數(shù)學生武術學習的教學評價體系,方可在提高學生武術學習成效的同時,更好的提升武術教學質(zhì)量。所以教師科學汲取傳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優(yōu)異之處,將其與新型教學評價體系有機融合,并將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學習表現(xiàn)等皆納入考核之中,如此,不僅能提升學生武術學習的參與度,更可讓學生把握好武術相關的技巧,加深學生對于中華武術的認知。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刻不容緩,且體育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學習和應當具備的一種能力,增強武術學習,對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工作也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高校應當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評價體系等來改革武術教學,使武術教學真正符合學生體育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并適應科技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在不斷改革優(yōu)化之中,弘揚和傳承中華武術體育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武術文化。
[1] 修晶,武術教學的價值與改革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0):200-201.
[2] 陳志強,普通高校武術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0):70-71.
[3] 陳志芳,對普通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運動,2015(6):95-96.
[4] 陳蔚,對當前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1):79-79.
[5] 朱雄,汪瓊.對普通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體育研究與教育 , 2006 , 21 (z1) :73-74.
[6] 蔣麗芳.淺談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武術教學改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 , 2009 (9)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