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懲罰性賠償制度自誕生以來,一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維權和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的作用逐漸弱化,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頻繁發(fā)生。本文主要從懲罰性賠償的理論依據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對懲罰性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旨在通過相關的研究和分析,將危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減小到最低,同時該研究也為相關的理論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想法,對于建設公正有序的消費市場環(huán)境大有裨益。
關鍵詞 消費者 權益 保護 懲罰性 賠償
作者簡介:吳黎明,浙江望朔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143
市場經濟體系構建以來,市場經濟行為不斷規(guī)范并獲得較快發(fā)展,但是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對立狀態(tài)卻一直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這一方面由于其經濟利益的權衡,同時也是經濟人的本性使然。伴隨著這種對立進而產生了雙方尖銳的利益沖突,而消費者由于法律保護的不足和自身的維權意識較差經常處于這種對立的受害方。基于這種狀況,2014年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改進,但是在修改之后,《消法》針對懲罰性賠償制度仍然有諸多的漏洞,具體表現為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的主體不明確,同時消費的客體定位較狹窄,導致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存在較大障礙。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懲罰性賠償相關理論概述
懲罰性賠償制度是我國法律制度不斷運行和完善的過程中必要的制度,其在我國多項部門法中都有存在。不同的國家和法律體系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研究都有不同的界定。呈現出研究的多樣性,我國法學界對于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論證主要分為以下3種觀點:
1.根據消費者所遭受的一般損害,超出的部分稱為懲罰性賠償金。這一定義主要考量了一般損害性賠償金和懲罰性賠償金的不同,只有當賠償金額超過一般損害性賠償之后才可定義為懲罰性賠償,這一定義對懲罰性賠償的范圍做了明確。
2.懲罰性賠償是賠償的一種,但具有處罰、罰金的性質。其針對的對象主要是不法經營者,這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因為對不法經營者的懲罰將主要把懲罰金用來平衡消費者在其中受到的損失。但是這一內容對如何界定懲罰的范圍出現了問題,在規(guī)制主體確認不明的前提下容易導致濫用。
3.對經營者與消費者就懲罰金額的數值大小而言,經營者在支付給消費者的過程中還需支付幾倍乃至數倍的賠償金,消費者在認定自己在消費的過程中受到欺詐等實際損害之后,消費者索取賠償是正當行為,而為了規(guī)范經營者的行為,對其進行數倍的罰金也是懲罰性賠償制度中“懲罰”一詞的正確體現。
就我國目前民事立法的現狀而言,《消法》中的懲罰性賠償主要針對處于消費行為弱勢的眾多消費者在遭遇商家侵害的時候適用的法律條款,消費者追求更好的服務品質并避免被侵害是其正當的權利,因而在受到侵害之后索取一定的賠償一來可以威懾不法經營者,二來也可以鼓勵消費者在之后的消費行為中更好的表現出維權的意識。因而其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欺詐行為”的認定仍有待完善
欺詐是《消法》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條件,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對欺詐的認定方式無法統(tǒng)一。究竟應當如何認定我國的“欺詐行為”?從現行消費者保護法規(guī)范體系來看,《消法》僅指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是消費者請求懲罰性賠償的前提條件,卻沒有明確什么是欺詐。最高人民法院也沒有對《消法》進行相應的司法解釋。如何認定“欺詐行為”,不僅是在一個制度層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消法》定位不明,且與消費者保護相關的法律不成體系,無法明確的認定欺詐。
(二)懲罰性賠償金的制度設計不合理
懲罰性賠償的功能是通過賠償金的數額體現的,懲罰性賠償金的適當合理與否關系著懲罰性賠償在《消法》中的具體適用與發(fā)展,過低的賠償標準達不到懲罰和遏制的效果,過高的懲罰數額又有懲罰過重之嫌,而一個適度的計算標準一直是各界所追求的,縱觀我國《消法》中的關于懲罰性賠償金的規(guī)定,主要有以下不足:
1.懲罰性賠償金計算標準不合理
根據新修訂的《消法》第55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是其請求懲罰性賠償的計算依據,這種計算方式不僅沒有考慮到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而獲得的不法利益,更沒有考慮到無辜的消費者因此而遭受的實際損失。以商品價款或接受服務的費用計算懲罰性賠償金,弊端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方面,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商品的價格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與消費者所遭受的損失并不相當,這不利于法的公平價值的實現。例如造成消費者損失的商品并不都是價款很高的商品,其往往價款很小,而消費者因此遭受的實際損失卻很大。例如一些特殊領域的工作者因商品存在缺陷而受到損失,可能商品的價款很小,給其造成的傷害放在他人身上也無關痛癢,但因為其工作的特殊性,這種傷害可能影響其工作,如付出高額的違約金。
2.因傷亡而產生的懲罰性賠償金設限不合理
《消法》首先應該保護的是消費主體的人本身的健康和安全,人作為人的健康和安全擁有最高的價值位階,這一點是沒有人應該有疑問的,然而作為最高的位階,這一款規(guī)定卻作出了“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限定,這是極其不合理的。
此外,在第55條中,第l款用了“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和“增加賠償的金額”,第2款又用了“懲罰性賠償”,語義比較復雜,容易產生混亂。從上下法條的規(guī)定看,這三種說法的規(guī)定是同一個意思,但分別用不同的用語表述給懲罰性賠償的理解和適用帶來了不清楚和混亂。
總體來看,《消法》對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修改,通過加大對經營者的懲罰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即便如此,懲罰的力度仍然不足,要實現該制度應有的功能,實現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仍需完善該制度的懲罰力度。endprint
三、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完善
(一)明確消費者的概念
消費者的定義有社會學、生物學和法律意義上的多重定義,單純地以法律意義而言,消費者應該是為個人或個人的目的購買和使用商品并接受服務的廣義社會成員。消費者與生產、銷售的社會成員不同,其購買行為主要服務于個人或家庭,而非介入消費環(huán)節(jié)。作為消費者,其權益受到《消法》的保護,因而,明確消費者的概念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1.消費者的消費是“生活性消費”而非“生產性消費”
生活性消費是消費者的主要行為,也是定義消費者的核心。生活性消費囊括了基本的生活服務、生存需要的消費,一般的生活消費主要以消費食物、水等生活必需品為主,高級的生活消費還包括文化消費、教育消費、旅游消費等消費類型,這類消費均不介入生產和創(chuàng)造額外社會價值的生產性消費中,因而這類行為理應受到《消法》的保護。
2.對消費者的定義還不能存在邏輯性問題,即無論自用還是他用,消費者的行為都是為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服務
有一種說法是人購買東西用于贈予他人,這樣他便不成為消費者,因為贈予的行為很可能帶來額外的社會價值創(chuàng)造,此時消費者的概念被轉嫁到接受該商品或服務的人身上。但是這樣的定義也是存在一定的誤區(qū)的,因而如何完善消費者的認定具有一定的現實難度。
(二)嚴格界定欺詐的構成要件
消費欺詐具有準確的定義,但是如何根據欺詐的構成要件來準確定義欺詐行為具有很大的難度。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目前存在的諸多消費者被欺詐之后維權困難的問題。根據《消法》的定義,針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主要是針對消費服務的過程以及商品交易進行的過程,經營者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誆騙、欺瞞消費者,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都可定義為消費欺詐。具體而言,其包括多種方式和手段,比如以次充好、虛假信息、不按約定提供商品或服務等都屬于欺詐行為。但是一些行為可能導致欺詐的發(fā)生但本身并未造成消費者直接權益受損,比如不實宣傳、夸大事實等。這就給欺詐行為的界定造成了困難。應該明確的是,欺詐行為的界定要以經營者和消費者二者對這一行為本身的理解來確定,即經營者有無故意的行為(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的后果,而故意為之或者放任結果的發(fā)生),具體到消費行為中,經營者可能抱有獲取非法利益的心態(tài)故意誘導、隱瞞消費真相,使消費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陷入侵害權益的事件,可認定為欺詐。但是經營者的主觀目的并非欺騙或隱瞞,是消費者的理解存在差異導致的事后糾紛等則不構成欺詐。
(三)重新確定懲罰性賠償金額的計算方法
懲罰性賠償金額的計算方法對于消費欺詐行為確實發(fā)生之后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的計算方法主要為按照固定金額或倍數的計算方法,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guī)定中也對懲罰性賠償金計算基礎進行了分析,認為這一基礎是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或者購買商品所承擔的價款方面的費用。但這樣的規(guī)定大多來源于其制定年代的具體情形,其時我國法院的法官在整體素質和能力上都多有不足,但是這一規(guī)定經過20年的發(fā)展已經顯得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因而結合實際的市場特性,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賠償金額需要以消費者的實際損失為前提來制定。在確定具體的金額時,我國民法中計算損失的具體方法早有明確規(guī)定,目前只有通過對我國實際情況的研究采用一種較為彈性的核算方法來保證懲罰金的準確和到位。在這一過程中,法官對懲罰金的上下限進行度量,根據不同的案件和消費者受侵害的實際程度來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同時,為了實現對法官的判決和任意裁量權的規(guī)范,要為法官提供一些其他相關的因素供其進行判斷。
四、結語
保護網絡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直接關系到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政策的落實,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保障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關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同時也關系到國民消費素質的提高。因此,加強網絡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一件大事,應當從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從保護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去開展好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1]丁宇.消費者權益保護中懲罰性賠償問題比較研究.天津大學.2013.
[2]汪誠東.論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重慶大學.2014.
[3]孫曉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吉林財經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