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茅店中心小學 蘇龍珍
小學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部分,作為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地位,改變傳統(tǒng)由教師替學生分析閱讀文章,而是讓學生展開思維自主研究,讓學生的閱讀中強化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讓其成為閱讀的主人,而不是像過去被動的閱讀。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研讀,最終讓學生實現“我要閱讀”的轉變。
某位心理學家曾說,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源動力,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要原因。從另一角度來說,興趣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首先做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從心底接受閱讀,喜歡閱讀,主動的接近閱讀。進而實現學生的主動性研究閱讀學習。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面。
1.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懸念進行閱讀
小學生多具有好奇心,喜歡將自己比作探險者、研究者或者問題答案的發(fā)現者。作為教師,應積極抓住這一學生特點,并在學生進行閱讀前,根據文章內容,從學生的思維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懸念進行閱讀,喚醒學生內心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知識探究。
2.音樂與閱讀結合,渲染閱讀氛圍
音樂具有靈動性,合適的環(huán)境合適的音樂能夠感染聽眾。講音樂引入語文閱讀中,能給枯燥、靜止的閱讀文字注以新生,并讓整個閱讀教學變得具有旋律和節(jié)奏。從學生內心考慮也可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愿望。并促使學生從新的角度、新的環(huán)境體會文章的魅力,更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入了解。將音樂與閱讀教學相結合,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
小學語文是小學素質教育中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對小學生智力和各方面能力的發(fā)育與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可以推動小學生精神、人格和文學修養(yǎng)的發(fā)展,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用過合理指導學生正確的選擇閱讀材料和書籍。例如我國一些經典文學作品、文言文等,通過其豐富情感和優(yōu)美的句詞段落讓學生感受文化世界的內涵,同時引導小學生反復閱讀這些好詞好句,以此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領悟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加強小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指導小學生閱讀背誦我國著名的古詩詞,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這些古詩詞中的意境和表達內容,從而產生共鳴,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挑選的閱讀材料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心靈感受,以此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幫助學生選擇閱讀材料外,還應讓學生學會怎樣進行閱讀,作為教師來講,應改變過去注重傳授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是通過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真正掌握閱讀的方式和技巧,逐漸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性,作為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的過程中也不要說個不停,一下子將閱讀要點透,而是要將閱讀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有合適的文章,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或進行感情朗讀,或進行生動劇本表演,或者讓學生根據意境進行繪畫表現。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對文章的理解,并通過同學間的交流互動,發(fā)揮學生獨立思考和多項思維的能力,為更好實現研究性研讀學習打下基礎。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在平時要認真觀察學生,與學生展開深入的談話,以做到心中有學生,對學全面了解。例如:可以利用自習課或者閱讀課進行課外讀書交流活動,利用交流活動來豐富和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在活動中,不規(guī)定學生閱讀的文體,不評價學生的閱讀內容,只關注和交流學生的閱讀心得,交流他們的閱讀體會,通過閱讀來展現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豐富學期情感的一種文學體驗。
總之,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以先進的教學觀念與思想為指導,對閱讀教學進行全面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