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溪
摘要:本文以《琵琶行》為例,利用訓(xùn)詁學(xué)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對《琵琶行》中的有爭議及難以理解的詞義進行考證。
關(guān)鍵詞:《琵琶行》;訓(xùn)詁;考證
語言是發(fā)展的,詞匯和詞義也是處于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語言中除了少數(shù)基本詞匯的意義無多大變化之外,很多詞義都有程度不等的變化。運用訓(xùn)詁學(xué)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nèi)チ私膺@種細微的變化,從而對古代作品中某一詞的含義作出正確的解釋,不至于用詞的今義去誤解詞的古義?!杜眯小肥翘瞥娙税拙右椎拈L篇樂府詩之一。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jīng)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xiàn)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fā)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本文將利用訓(xùn)詁學(xué)的理論,通過書證等材料對《琵琶行》的字詞難以理解或易理解錯誤的釋義進行一個考證。將這些釋義分為“通假”“異文”“方俗語”“冷僻義”等分類描寫解釋,并對不同類型的訓(xùn)釋方法加以總結(jié)。
一、異文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無”“見”相對為文,“見”不能解釋為“看見”。再查《全唐詩》,發(fā)現(xiàn)“見”字下注曰:“一作有。”“見”“有”為異文。又,虞世南《從軍行二首》:“方知萬里相,侯服見光輝。”“見”一作“有”。杜甫《木皮嶺》:“始知五岳外,別有他山尊?!薄坝小币蛔鳌耙姟??!吨亟?jīng)昭陵》:“再窺松柏路,還見五云飛?!薄耙姟币蛔鳌坝小薄!犊椭痢罚骸吧崮仙岜苯源核?,但見群鷗日日來?!薄耙姟币蛔鳌坝小?。薛逢《鄰相反行》:“縱使此身頭雪白,又有兒孫還稼穡?!薄坝小币蛔鳌耙姟薄Qδ堋冻醢l(fā)嘉州寓題》:“在暗曾無負,含靈合有知?!薄坝小币蛔鳌耙姟?。羅虬《比紅兒詩》:“爭知晝臥紗窗里,不見神人覆玉衣?!薄耙姟币蛔鳌坝小?,依據(jù)上述異文,可知唐詩里的“見”字,確有,“有”的意思。這里“惟見”,是說“只有”的意思,這似乎比釋為“只看見”來得更貼切些。
義訓(xùn)所依據(jù)的是古籍里的同義異文,構(gòu)成異文關(guān)系的字詞有同義或近義的關(guān)系。利用異文進行訓(xùn)釋也是義訓(xùn)的一種常見的方法。
二、冷僻義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此處的“阿姨”不能解釋為“母親的姊妹”,應(yīng)解釋為“庶母”。關(guān)于“姨”,《漢語源流字典》中有四種意思:1.妻子的姊妹;2.母之姊妹;3.與母親年齡相仿而無親屬關(guān)系的婦女;4.子女稱庶母。
《琵琶行》全詩,主要是敘述琵琶女的身世。即是敘述身世,就不可能不提及她的母親。她家住在“蝦蟆陵”下。據(jù)《國史補》書說:“董仲舒墓,門人過必下馬,以故號下馬陵,而訛傳為蝦蟆陵?!痹囅耄≡诙偈婺垢浇娜思?,能是一般平民嗎?因此,從琵琶女家的住處,可以推斷,過去她家是大戶人家,她的母親是庶母(姨娘)。在家里,琵琶女屬庶出,沒有顯赫的地位。后來弟當(dāng)兵去了,庶母又死了,琵琶女舉目無親。因而,《琵琶行》中的“阿姨”應(yīng)理解為“庶母”?!暗茏邚能姲⒁趟馈钡囊馑际牵艿茈x開了她去當(dāng)兵,庶母也死了。這正說明琵琶女身世很凄涼。
典籍中不乏將“姨”釋為“母親”的例證。如,《南史·晉安王子憊傳》:“母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嬰盛水演其莖,欲花不萎。子愁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回此和勝,愿諸佛令畢竟齋下萎?!薄鞍⒁獭笔腔实鄣钠?,即蕭子憊的庶母?!斗ㄔ分榱帧返谌恚骸澳淆R晉安王蕭子懋,字云昌,武帝之子也。始年七歲。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養(yǎng)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浸之,如此三日而花不萎。子懋流涕,禮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勝緣,遂或護佑,愿華竟齋如故。七日齋畢,色更鮮紅??匆暲浿猩杂懈殹J珂虏げ?,當(dāng)代稱其孝感?!笔鞘捵禹Q其母為阿姨。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思”理解為“情思”,屬望文生義。結(jié)合上下文,這里應(yīng)當(dāng)解釋為“悲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注:“思考,想。又:悲愁。張華《勵志詩》:‘吉士思秋。”李善注:“思,悲也?!薄八记铩奔础氨铩敝x。另,《樂府詩集·長歌行》:“遠望使心思,游子戀所生?!比龂の骸げ苤病队乃假x》:“仰清風(fēng)以嘆息,寄余思于悲弦。”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翻”不應(yīng)作“創(chuàng)作”“改編”講。此處的“翻”,是“模擬”之義,指的是“模擬其所彈樂曲而作新詩”?!白鳌辈攀恰皩懽鳌薄案木帯钡囊馑?。王锳在《詩詞曲語例釋》中已發(fā)明其義,當(dāng)予以參考。其引例說:“竇鞏《少婦詞》:‘夢繞天山外,愁翻錦字中。權(quán)德輿《晚秋陪崔閣老、張秘監(jiān)閣老、苗考功同游昊天觀》詩:‘麗句翻紅藥,佳期限紫微。許渾《贈裴處士》:‘字形翻鳥跡,詞詩合猿聲。洪邁《漁家傲引》:‘長浮家而醉月,更輟棹以吟風(fēng),樂在生涯,翻在樂府。曾覿《玉樓春》詞:‘美人試按新翻曲,點破舞裙春草綠。辛棄疾《賀新郎》:‘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其字作‘番,義并同。”可見這個“翻”字多與音樂有關(guān),不能理解為:“寫作”。
對于這些冷僻義,則主要是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等因素來確定。
三、古音通假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我們通常將“猶抱琵琶半遮面”解釋為“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即將“抱”字作“懷抱”“抱著”講。而“抱”在懷里的琵琶無論如何是遮不了面的。因而將“抱”解釋為“抱著”是不合理的,應(yīng)當(dāng)解釋為“把“”持”。
“抱”是“把”的通假字,在唐詩中二字多通用。如,白居易《食筍》:“山夫折盈抱,抱來早市鬻。”中“抱”字一作“把”。羅鄴《鏡》:“如今老去愁無限,抱向閑窗卻怕明?!薄氨А币蛔鳌鞍选?。張籍《筑城詞》:“筑城處,千人萬人齊把杵?!薄鞍选币蛔鳌氨А?。周賀《寄海寧李明府》:“把疏尋書義,澄心得獄情。”“把”一作“抱”。杜茍鶴《浙中逢詩友》:“凍把城根雪,風(fēng)開岳面云?!薄鞍选币蛔鳌氨А?。吳象之《陽春歌》:“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澀?!薄鞍选币蛔鳌氨А?。陳小平在《高中語文語義探究》中也持此看法。他還指出:“‘把‘抱二字在先秦兩漢時是不相通的,但南北朝時期以見用。”有這么多的同一時期的書證,“抱”作“把”義是可以確信無疑的?!鞍选?,是“舉”“拿”的意思,“把琵琶”,是說舉起琵琶半遮面,這就文從意順了。endprint
通假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先秦時期,這是客觀事實。后來,隨著文字的不斷增加,字義更為穩(wěn)定,通假字也日益減少。在魏晉以后通假現(xiàn)象就已經(jīng)很少了,但我們不能否認其存在。趙振鐸先生提出確立通假字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兩字同時存在;2.兩字音同音近;3.要有足夠的證據(jù)。我們在說明通假現(xiàn)象時要找同時代的書例加以支撐,這樣才更具說服力。
四、方俗語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我們通常將此句翻譯為:(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zhuǎn)流暢的鳥鳴聲,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xù)的聲音。而“冰下灘”,“灘”應(yīng)為“完”“盡”的意思。
“幽咽泉流冰下難”,《全唐詩》在“幽咽泉流水下灘”?!盀弊窒伦⒃疲骸耙蛔麟y”。段玉裁在《經(jīng)韻樓集》卷八《與阮蕓臺書》作“冰下難”。日本那波本作“冰下灘”。以上諸說,我們以為“冰下灘”是對的。
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一七,《俱舍論》第一卷音義引《爾雅·釋天》“涒灘”的李巡注道:“灘、單,盡也?!薄皢巍蓖ㄗ鳌皻棥保皻棥币彩潜M的意思。《說文》:“灘,水濡而干也”?!对姟贰盀┢涓梢印薄K删褪撬M,力盡也叫作灘。
“灘”字是唐代的一個俗語詞,這里是“氣力盡”的意思。如果單從字面上去訓(xùn)釋,是無論如何也講不通的?!盀弊鳉饬ΡM講,其本字為“”,又寫作“”。如:《廣韻》上平聲二十五寒韻:“,力極”。桂馥《札樸》卷九《鄉(xiāng)里舊聞·雜言》“力極日疹”,注云:“音攤”。蔣禮鴻從敦煌變文中找到書證。《破魔變文》:“鬼神類,萬千般,變化如來氣力灘。任你前頭多變化,如來不動一毛端。”“氣力灘”就是“氣力盡”的意思。冰下灘的“灘”和敦煌變中的“灘”一樣,都是力氣盡之意。這句話是說,鬼神向如來施展變化,不能動如來一絲一毫,而自己的力氣已經(jīng)用完了。蔣先生又說這里“灘”確切地講應(yīng)是“氣力盡”之意??傊司鋺?yīng)解釋為“泉流之小,如幽微的咽泣聲,在冰下完全消失了?!币馑际钦f:泉流冰下,鳴聲幽咽,好象氣無的樣子。上句“滑”字,狀鶯語花底之婉轉(zhuǎn)流利,下句“灘”字,狀泉流冰下之滯濡緩,對仗工穩(wěn),文理皆通。但若不知“灘”字有氣力盡之意,是很難把這句詩講通的。《全唐詩》在“灘”字下注云:“一作難”,許是因形近而訛,許是因后人不曉“灘”字的特殊義而妄改,這些都是不足為據(jù)的。
雖然在古典文獻中可以看到有關(guān)方言俗語的材料,但多是零星的札記、隨筆,很多連必要的例證都沒有。在訓(xùn)釋詞語的過程中,遇到方俗語,不能直接將其解釋為普通意義。要勤查方俗語的辭典和有關(guān)考釋方俗語的論著。我們可以利用《詩詞曲語辭匯釋》、《詩詞曲語辭例釋》、《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等辭書以解決訓(xùn)釋方俗語的難題。
綜上所述,我們在閱讀或注釋古詩文時,一定要顧及詞義的歷史特點,深思而慎取之,切不可望文生訓(xùn),輕信妄改。訓(xùn)詁學(xué)能夠使我們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了解和掌握有關(guān)訓(xùn)詁學(xué)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便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訓(xùn)釋字詞。
【參考文獻】
[1]郭在貽.訓(xùn)詁學(xué)[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黃靈庚.《離騷》疑義例釋[J].浙江:浙江師大學(xué)報,1994(01).
[3][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4]黃靈庚.訓(xùn)詁學(xué)與語文教學(xué)[M].浙江: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8.
[5]王力,岑麒祥.古漢語常用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
[6]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袁津琥.說《琵琶行》“弟走從軍阿姨死”[J].文史雜志,2007.
[8]何世英.“幽咽泉流水下灘”考釋[J].寧夏大學(xué)學(xué)報,1984(01).
[9](清)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
[10]趙洪彬.“抱薪救火”中“抱”字之正解[J].赤峰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1(02).
[11]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12]王锳.詩詞曲語辭釋例[M].北京:中華書局,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