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鑫
摘要: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之一,構建和諧社會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石?;跇嫿ê椭C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積極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構建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
關鍵詞:和諧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策略
在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必須結合社會背景,運用綜合有效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簡單論述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并在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基礎上舉例探討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方案。
一、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基于構建和諧社會背景,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繼承者與接班人,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理念的培養(yǎng)與實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以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的重要戰(zhàn)略性任務。和諧社會及其理念對于每一個人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形態(tài)領域的加強鞏固、對于推進社會主義全面進步等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思想,對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得到正確的塑造與養(yǎng)成,更能夠使學生的國家以及民族觀念、價值取向都得到良好的塑造與養(yǎng)成,讓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能夠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繼承人的要求,真正的發(fā)展與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繼承者與接班人,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其次,滲透和諧理念,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能夠輔助高等院校找準辦學方向。 當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即國家性質、國情以及時代進步與發(fā)展的主潮流緊密聯系,符合我國當下的國青,與時代發(fā)展要求與需要密切聯系。因此,高等院校需要以構建和諧社會背景為依據與基礎,對自身得辦學方向以及辦學目標進行明確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辦學目標與時代進步的方向緊密結合,并且使自身能夠得到高效快速的發(fā)展,全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另外,結合構建和諧社會背景,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助于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目前,教育部門已經頒發(fā)了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的的措施與辦法,即《關于培養(yǎng)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其中明確的指出,要在國民教育培養(yǎng)的過程中融入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剛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以及社會價值觀不僅僅有著相對穩(wěn)定的一面,更是有著主觀片面性的一面。而大學階段證是對于學生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以及社會價值觀進行塑造與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對于錯誤的思想觀念進行改變與糾正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社會價值的培養(yǎng)需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理念,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明確的規(guī)定與要求,進而使大學生的世界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等得到有效的鍛煉與培養(yǎng)。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問題
目前,我國的社會性質正處于轉型的重要時期,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改革與變化,比如社會的文化理念、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經濟體制以及人們生活方面的理念信仰、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這些改革與變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立場、個人信仰和人生理想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包括一些負面影響,據調查了解,不少大學生深受拜金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腐蝕,盲目追求幻想中的奢華生活與情感世界,精神極度空虛,這必然會使學生從心理上抵制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提倡的艱苦樸素、勤勞勇敢、維護集體利益與愛國精神。很多學生在極端利己主義的影響下,無視校紀校規(guī),以自我為中心,無故曠課,不尊重他人,過分標新立異,這必然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處于更加被動的位置,加大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難度。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結合構建和諧社會背景,克服傳統教育的不利因素,全面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措施
(一)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設和諧文化環(huán)境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教師必須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和諧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教導,注重“兩個堅持”,即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有促進與引導作用;堅持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教學模式。這樣以和諧理念為指導思想,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激發(fā),提高了學生的倫理道德修養(yǎng),而且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普及與落實。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構建創(chuàng)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將和諧理念植根于校園文化中,讓學生在文明、和諧的文化環(huán)境中學習思想政治知識,拓展自身的文化知識視野,升華思想政治境界。
(二)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思想政治立場
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促進社會時代風貌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例如融合“中國夢”理念可以指導學生更清醒、更科學地認知中國的發(fā)展歷史和當代基本國情,分析社會民情、黨情和世情,以此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意識到我國當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尚未達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實現中國夢,需要解決制約當代經濟、文化、科學、軍事等各個領域的妨礙機制。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中國夢”可以教導大學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中國文明歷史,關注社會時事,尋找阻礙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因素,并總結解決問題障礙的科學方法,投身于興國安邦建設事業(yè),堅定學生的思想政治立場。
(三)創(chuàng)新課程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能力和自律能力endprint
教師理應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材,創(chuàng)新課程教育工作,挖掘教材中的和諧理念,引導學生自覺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能力和自律能力,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倫理思想主要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夢等理論思想。教師理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為學生樹立榜樣,凈化學生的思想,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和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的道德信仰,引導學生用政治眼光和客觀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例如讓學生判斷網絡小說所描述的內容是否全部真實,思想意識正確與否,對比分析網絡小說人物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差異性,從而逐步引導學生走出虛假的網絡小說世界。而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積極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傳承經典國學,學習本民族文化與西方先進文化,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與政治素養(yǎng)。其次,教師應注意增強學生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引導學生堅守正確的價值取向,接受積極思想的熏陶,不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不以自我為中心,抵制不良思想,追求崇高理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將知識踐行于社會生活中,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四)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融合“以人為本”教育理念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教師理應堅守思想政治教育立場,指導學生綜合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夢等思想政治精髓,分析理論知識的人本主義內涵,學會踐行所學知識。
(五)結合新媒體時代,做好思想政治知識的傳播教育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主要包括傳播主體、傳播客體、傳播媒介和傳播環(huán)境。所謂的傳播主體是指受教育者(學生)和所傳播的信息;傳播客體是教育者(教師);傳播媒介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傳播工具和途徑;傳播環(huán)境分為兩種,一種是室內課堂環(huán)境,另一種是社會環(huán)境。這四大要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發(fā)揮著各自的優(yōu)勢與作用,處理好這些基本要素的關系方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谛旅襟w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注重充分利用傳播媒介,合理借助多媒體輔助工具來整合教學資源,改良思想政治知識的傳播途徑。在課堂教育活動中,教師理應利用傳播媒介來幫助學生理解相對抽象的思想政治知識,用清晰的課件來擴展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其次,教師應該運用多種途徑來傳播思想政治知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網絡技術組建思想政治知識庫,例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律講堂》《毛澤東思想典籍》《馬克思列寧主義知識群體》等,為學生搭建多模態(tài)教育和網絡遠程教育的平臺,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教師和多媒體、學生和多媒體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借助網絡橋梁與學生一起探討教育方法和政治新聞,從而全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同時獲取更多的信息與知識。
另外,教師在進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時應注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播環(huán)境。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結合情境教學法和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和諧、融洽的教學課堂,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引導學生不斷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熱愛祖國,與此同時,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勸導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學會包容,團結友愛,客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在講解《毛澤東思想概論與中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傾聽講座,觀看革命電影和革命遺址的照片,鑒賞《毛主席詩歌選集》,融合多方面的文化教育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思想,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在講解《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鑒賞《普法欄目劇》以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信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或者讓學生欣賞勵志電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指導學生直面挫折,執(zhí)著追求遠大理想。此外,教師可以利用15分鐘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輪流試講,通過評比“最佳課件”的方式讓學生積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中。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互補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的優(yōu)勢,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像“思想政治宣傳會”“校園服務文化月”“青年志愿者”等,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與人相處,培養(yǎng)社會公德,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和高尚品德。
(六)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職場教育的有機結合
教師應注意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職場教育的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加強學生的能力素質,讓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過程中深刻認知到參與職場工作,情感應受到理智的約束,政治立場應堅定,性格應剛毅,氣質應符合職業(yè)人才的標準;而且要應具備廣博的知識,寬厚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升自身的分析決策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審視、全面認知當代社會背景和就業(yè)市場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以此為依據,培養(yǎng)自身的團結合作意識和職場交際能力,打造頑強、果敢的品質,使學生的價值取向、職業(yè)追求、情感態(tài)度、專業(yè)特長、政治修養(yǎng)和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和諧發(fā)展,強化堅定的意志和政治立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體制,使之與構建和諧社會背景相適應,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理應積極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設和諧文化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促進社會時代風貌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創(chuàng)新課程教育工作,挖掘教材中的和諧理念,引導學生自覺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能力和自律能力;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結合新媒體時代,做好思想政治知識的傳播教育;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職場教育的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質,使學生的價值取向、職業(yè)追求、情感態(tài)度、專業(yè)特長、政治修養(yǎng)和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6).
[2]田艷華,王立榮.網絡小說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06).
[3]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6).
[4]趙慶典,李海鵬.責任意識教育:高校學生管理需強化的教育內容[J].當代教育科學,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