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能夠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提高,因此對教學方案展開精心的設計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诖?,在對小學生展開數學課程的教學時,必須深刻認識其在數學課堂中的主導作用,明確興趣之于學習是至關重要的。為促進教學質量得到更高的提升,本文試圖通過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某些策略,如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及解決問題、優(yōu)化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場景化,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真正理解并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才能使教學成效得到最終改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yǎng)策略
一、 引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切忌一味地講述數學知識點,而是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適合自己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學中增加某些技巧,如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建立自信心;在教學方法中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以及互動性,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參與教學,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逐漸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性,變被動為主動。
二、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意義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講,知識點面面俱到,學生在下面聽,一節(jié)課結束后,教師往往感覺身心疲憊。但是,教學效果卻收效甚微。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有,課堂內容枯燥、學生難以產生共鳴和學習動力不足。
在對數學展開教學時,教師若精心設計教案、創(chuàng)新講解內容,則能使學生的求知欲被調動,激發(fā)其興趣,使其能夠在課堂中緊隨教師的課程設計,充分注意學生在學習時的注意力以及專注性,讓課堂教學互動起來,教與學將不再是簡單的灌輸,學生也將更能體會到自己所學到的數學。
三、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
(一)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增進彼此交流的有效途徑
小學生因為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限制,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往往容易產生挫敗感,放棄嘗試,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但是,數學知識點并非那么容易。因此,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多注意那些容易產生放棄念頭的學生,一點一點鼓勵學生,從易到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加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 通過不斷嘗試,讓學生發(fā)現(xiàn)及解決問題
小學生具有想象力強、好奇心重和理解力差的特點,然而其理解力無法滿足好奇心和想象力,這三者無法達到均衡狀態(tài)。在小學數學教學時,某些教師的講述往往過于理論,殊不知一段15分鐘的講解,不如一個簡單的手工制作。在數學教學中,將動手能力與數學教學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通過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使學生更加利于學習與理解。
活潑好動是其突出特征,在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該特征來設計課堂,使其積極性得到觸發(fā),增設各種實踐板塊,讓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切身體會。比如在認識“長方體”時,就可以通過簡單的手工制作實現(xiàn)。在課前準備相關用具,用具有紙板和膠水等,紙板為長方形且大小不一,隨機挑選一名學生上講臺進行制作,制作的內容為長方體盒子。由于紙板大小不一,就產生了眾多的干擾,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此時教師應在旁指導,將相關知識逐一滲透,進而讓學生領悟大長方體的特征,指導其制作出紙盒,在動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制作,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更深一步,不僅獲取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科學探索精神,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
(三) 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教師在教學之前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能讓學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教學內容,那么改變教學方法,換一種更加輕松的教學方法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開展競賽以及一些數學游戲,調動學生的情緒,通過內心的振奮感,消除知識帶來的疲憊感。讓其在“玩”中獲取知識,構建鮮活的課堂,集中其注意力、加深其理解力,進而使效率逐步提高。
1. 開展競賽,激發(fā)學習熱情
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好勝心強,競賽條件下的學習往往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比平時更加努力去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變相地將學習轉換成一種競爭,競爭環(huán)境的營造,能夠更大程度地激發(fā)他們的好勝心,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這對于整體氛圍的營造有著極大的作用,活躍的氣氛也能讓學生擁有更強大的動力和信心。
2. 將游戲作為學習的重要載體
游戲往往能使人感到輕松、愉悅,在數學教學中適當選擇一些游戲,能使學生消除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獲取知識。例如,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在學習加法和減法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展開教學,講解時再現(xiàn)買東西的場景,結合實際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理解更加直觀,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學到的知識。
(四) 教學內容場景化,增加學生感受性
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和深遠持久的自制能力是當今小學生所欠缺的。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場景化,從而讓學生愿意學習數學以致愛上數學。例如:在對小數的大小進行比較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經典故事來引入知識點,吸引其注意力,加深理解度。孫悟空和金箍棒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過金箍棒的長度變化來使學生充分理解小數的大小關系,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教具來展現(xiàn),使用伸縮的指揮棒來模擬金箍棒,讓學生對其不同狀態(tài)時的長度進行測量,進而使其領會知識點,加深記憶。通過金箍棒的長短變化引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其輕松領悟小數的大小比較問題。
四、 結束語
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盡相同,根據學生的特征來制定具體的策略,其中關鍵之處就在于興趣。在教育體制改革和新課標的推動下,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精心設計導入、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及解決問題、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場景化,使數學在教學中更具特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xiàn)的,只要教師能夠真正為學生著想,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那么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也將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郭朝峰.淺談小學生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學交流,2016,(36):259.
[2]余瓊麗.淺談小學生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理論教育研究,2016,(31):261.
[3]艾紅.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基礎教育,2015,(6):242.
[4]劉秀花.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2015,(33):287.
作者簡介:
郭衛(wèi)宏,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潮洛窩鄉(xiāng)北興莊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