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擁軍,吳兆蘇,李惠君,顧東風,楊躍進,鄭哲,蔣立新,胡盛壽,代表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編寫組
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國居民心血管病(CVD)危險因素普遍暴露,呈現(xiàn)在低齡化、低收入群體中快速增長及個體聚集趨勢。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數(shù)仍將快速增長。目前,CVD死亡占城鄉(xiāng)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nóng)村為45.01%,城市為42.61%。CVD負擔日漸加重,尤其是農(nóng)村居民的CVD死亡大幅增加,加強政府主導下的CVD防治工作刻不容緩。2017年2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guī)劃(2017-2025年)》,為以CVD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提供了指導性意見,我們應當積極貫徹執(zhí)行。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自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心內(nèi)科、心外科、神經(jīng)內(nèi)科、腎臟科、糖尿病科、流行病學、人群防治、衛(wèi)生經(jīng)濟學和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等相關學科的專家編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旨在為CVD防治研究提供技術指導與權威評價;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與策略提供技術決策依據(jù);為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信息交流平臺。
中國CVD患病率處于持續(xù)上升階段。推算CVD現(xiàn)患人數(shù)2.9億,其中腦卒中1 300萬,冠心病1 100萬,肺原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45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高血壓2.7億。
2015年CVD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腫瘤及其他疾病(圖1、圖2)。從2009年起,農(nóng)村CVD死亡率超過并持續(xù)高于城市水平(圖3)。2015年農(nóng)村居民CVD死亡率為298.42/10萬,其中心臟病死亡率為144.79/10萬,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53.63/10萬;城市居民CVD死亡率為264.84/10萬,其中心臟病死亡率為136.61/10萬,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28.23/10萬。
2015年農(nóng)村、城市居民CVD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例分別為45.01%和42.61%(圖4)。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圖1 1990~2015年中國農(nóng)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變化
圖2 1990~2015年中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變化
圖3 1990~2015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變化
圖4 2015年中國農(nóng)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構成比(%)
高 血 壓 患 病 率:中 國 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和2002年進行過4次全國范圍高血壓抽樣調(diào)查,≥15歲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圖5)。《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中國≥18歲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中國高血壓患病人數(shù)為2.7億;患病率城市高于農(nóng)村(26.8% vs 23.5%),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隨年齡增加而顯著增高[3]。
圖5 中國四次全國高血壓調(diào)查≥15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
正常高值血壓:1991~2011年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diào)查(CHNS)在中國9個省市(2011年增至12個省市)對≥18歲成年人進行了8次橫斷面調(diào)查,血壓正常高值年齡標化檢出率從1991年的23.9%增加到2011年的33.6%,2006年前呈明顯上升趨勢,2006年至2011年間變化無統(tǒng)計學差異[4]。
血壓水平的季節(jié)性波動:2013~2014年中國慢性疾病和危險因素監(jiān)測調(diào)查(CCDRFS)對中國31個省174 621名≥18歲成年人血壓水平調(diào)查,人群收縮壓(SBP)平均水平為128.5 mmHg(加權后為 124.5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DBP)為77.0 mmHg(加權后75.5 mmHg);人群SBP水平受季節(jié)變化明顯,冬季SBP平均水平比夏季高約5 mmHg[5]。
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3],2012年≥18歲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高于1991年和2002年的全國調(diào)查結果(圖6),尤其是控制率水平提高明顯。
圖6 1991~2012年中國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兒童高血壓:2010年,中國兒童高血壓患病率為14.5%,且男生高于女生(16.1% vs 12.9%),兒童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1993~2011年CHNS顯示,少年兒童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年均增加0.16%[6]。
自1984年以來,中國男性一直屬于世界上吸煙率最高的人群之一。男性吸煙率1984年為63%;1996~2010年均超過50%。1996年以后,≥15歲男性現(xiàn)在吸煙率呈下降趨勢。2002~2010年標化現(xiàn)在吸煙率年均下降幅度為0.08%。
2015年中國成人煙草調(diào)查顯示,中國男性吸煙率仍處于高水平,≥15歲人群的標化現(xiàn)在吸煙率為27.7%(男性52.1%,女性2.7%),與2010年比較,現(xiàn)在吸煙者人數(shù)增加了1500萬;2015年現(xiàn)在吸煙者日平均吸煙15.2支,較2010年增加了1支[7]。
中國青少年吸煙狀況:2014年完成的中國青少年煙草調(diào)查顯示,中國青少年的現(xiàn)在煙草使用率為6.9%;男生(11.2%)高于女生(2.2%),農(nóng)村(7.8%)高于城市(4.8%);在現(xiàn)在吸煙者中,嘗試過戒煙的比例為71.8%。
2010年“全球成人煙草調(diào)查(GATS)-中國”項目調(diào)查,2010年在所有非吸煙者中二手煙的暴露比例為72.4%,估計有7.38億不吸煙的中國人遭受二手煙的危害。但與2010年相比,2015年在室內(nèi)工作場所、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煙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群二手煙暴露情況有所改善。
1996年以來,中國≥15歲人群的戒煙率略有上升,從1996年的9.42%上升至2010年的16.9%。2015年時,在所有曾經(jīng)和現(xiàn)在吸煙者中,18.7%的吸煙者處于不吸煙狀態(tài)[7]。
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中國≥18歲人群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較2002年明顯增高,分別為:TC 4.50 mmol/L vs 3.81 mmol/L,TG:1.38 mmol/L vs 1.10 mmol/L[3]。
2002年CHNS[8]、2010年中國慢性腎病工作組調(diào)查[9]和《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調(diào)查(2015年)》[3]顯示,中國≥18歲人群血脂異常的患病率分別為18.6%、34.0%和40.4%,10年間中國成人血脂異?;疾÷蚀蠓仙?傮w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農(nóng)村。2012年全國調(diào)查血脂異常患病率農(nóng)村超過城市,城市和農(nóng)村分別為39.9%和40.8%,男性和女性分別為47.0%和33.5%。
2010年全國慢性腎病調(diào)查(CNSCKD)項目對中國13省市43 468名城鄉(xiāng)居民的橫斷面研究顯示,≥18歲人群血脂異常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31.0%、19.5%和8.9%;男性均低于女性,知曉率30.12% vs 31.84%、治療率18.9% vs 20.01%和控制率7.27% vs 9.67%[10]。
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對中國31個省170 287名城鄉(xiāng)居民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標化患病率為10.9%,男性高于女性(11.7% vs 10.2%);老年人、城市居民、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超重和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較高;糖尿病前期檢出率為35.7%,老年人、超重/肥胖人群以及農(nóng)村居民的糖尿病前期檢出率較高。糖尿病知曉率為36.5%,治療率32.2%,治療控制率49.2%;老年人、女性和城市居民知曉率和治療率較高,相對年輕的患者和城市居民治療控制率較高[11]。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是一項持續(xù)7年的前瞻性全國性隊列研究[12],對中國10個地區(qū)30~79歲的512 869人進行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顯著高于無糖尿病者,糖尿病增加了缺血性心臟?。≧R=2.40,95% CI:2.19~2.63)和腦卒中(RR=1.98,95% CI:1.81~2.17)風險,也增加了慢性肝病、感染、肝癌、胰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生殖系統(tǒng)癌癥死亡風險。CVD死亡風險增加尤為突出,且農(nóng)村高于城市。除糖尿病治療率和控制率低以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還與心血管保護藥物(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和降壓藥)的使用率低有關。估算50歲前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壽命縮短9年(農(nóng)村10年,城市8年)。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18歲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0.1%和11.9%,較2002年相比分別上升了7.3%和4.8%;2012年農(nóng)村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雖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調(diào)查還顯示,成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呈增加趨勢,平均腰圍水平明顯上升,且農(nóng)村人群增加幅度大于城市人群,城鄉(xiāng)差異減小。
青少年的超重率、肥胖率也明顯增加。2012年中國≤6歲及7~17歲城鄉(xiāng)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較2002年明顯升高(圖7)。1985~2014年6次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抽樣調(diào)查結果顯示[13],中國7~17歲在校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呈明顯增加趨勢,2014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是1985年的11倍和73倍。
圖7 2002年和2012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
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diào)查顯示,1991~2011年18~60歲居民身體活動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職業(yè)活動下降最為明顯,男性職業(yè)活動從1991年的382 代謝當量-小時(MET-h)/周降至 2011年的264 MET-h/周(下降31%),女性則從420 MET-h/周降至243 MET-h/周(下降42%);體育鍛煉水平仍很低,2011年男性不足7 MET-h/周,女性不足3 MET-h/周。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表明,中國20~59歲人群休閑時間身體活動達標率(每周中等強度鍛煉150 min或高強度鍛煉75 min)與前幾次調(diào)查相比有小幅增加,但靜態(tài)心率、最大肺活量、坐位體前屈、握力和單腿站立時間等身體體質指標呈下降趨勢。
2014年中國經(jīng)常參加身體活動的人為33.9%(含兒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20~49歲青壯年人群的鍛煉率仍然偏低。
2014年中國進行了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diào)查,對22萬余名9~22歲學生調(diào)查結果顯示,每天身體活動不足1 h的男生占73.3%,女生更高(79.1%),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男女生身體活動不足率均呈明顯上升趨勢[14]。
1992~2012年中國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呈明顯上升趨勢,2012年全國平均水平為32.9%,已超過膳食指南推薦的上線水平(膳食指南推薦范圍:20%~30%);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呈明顯下降趨勢,2012年全國平均水平為55%,已降至膳食指南推薦的低限(膳食指南推薦范圍:55%~65%)。城市居民能量來源不平衡的狀況要嚴重于農(nóng)村居民。
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diào)查顯示,近30年來居民總能量攝入呈下降趨勢,但一些膳食特點明顯不利于CVD的預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減少,脂肪供能比過高,膳食膽固醇的攝入量呈明顯增加趨勢,與1991年相比,2011年膳食膽固醇的攝入量增加了77%(189.8 mg/d vs 253.9 mg/d)。
水果、蔬菜的攝入量仍然較低。膳食鈉攝入量呈下降趨勢,但2012年膳食鈉的攝入量仍然很高,折合成食鹽量為14.5 g/d,高于推薦的攝入量(中國:<6 g/d,世界衛(wèi)生組織:<5 g/d)一倍以上;膳食鉀攝入量有增加趨勢,但仍低于指南推薦的2 g/d的水平。
2002年CHNS表明,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和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成人治療組第三次報告(ATP Ⅲ)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中國≥18歲成人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分別為6.6%和13.8%。2010年中國慢性病監(jiān)測報告,31省市98 658名≥18歲成年人依據(jù)NCEP-ATP Ⅲ代謝綜合征的定義,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為33.9%,較2002年患病率明顯上升;有代謝綜合征的人患CVD的風險增加3倍[15]。
近年來研究顯示,顆粒物(PM)大氣污染是CVD的危險因素,尤其是細顆粒物(PM2.5)被認為是PM中最主要的致病成分,與CVD的關聯(lián)更為密切。分析多個城市大氣日均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濃度、總懸浮顆粒濃度數(shù)據(jù)和當?shù)丶膊〖八酪虮O(jiān)測數(shù)據(jù)的相關性,PM2.5、SO2、NOx濃度、總懸浮顆粒濃度與CVD發(fā)病、死亡正關聯(lián)。北京市 2010~2012 年日平均 PM2.5濃度為 96.2 μg/m3,該濃度每增加10 μg/m3,當日的缺血性心臟病發(fā)病增加0.27%。PM2.5濃度對缺血性心臟病發(fā)病的作用還存在滯后效應,表現(xiàn)為暴露于高水平PM2.5后的1~3天仍然會觀察到缺血性心臟病發(fā)病的升高?!?5歲老年人群對PM2.5更敏感。
有研究顯示,大氣污染長期作用對CVD的影響更大。中國香港的一項隊列研究對66 820名老年人(≥65歲)的基線(1998~2001年)居住地大氣顆粒物暴露量與隨訪10~13年(截至2011年)的CVD死亡隊列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老年人群居住地PM2.5濃度每增加10 μg/m3,CVD死亡風險增加22%,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增加42%,缺血性卒中(IS)發(fā)病風險增加21%[16]。
2003~2015年中國腦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農(nóng)村地區(qū)腦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區(qū)(圖8)。
圖8 2003~2015年中國居民腦血管病死亡率變化趨勢
一項由Ness-China 協(xié)作研究組主持的中國卒中疾病負擔橫斷面調(diào)查[17]于2013年對中國大陸31個省155個城市和農(nóng)村進行了入戶調(diào)查,在480 687名參與者中,腦卒中發(fā)病粗率為345.1/10萬人年。年齡校正的腦卒中發(fā)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分別為246.8/10萬人年、1 114.8/10萬人、114.8/10萬人年。農(nóng)村居民腦卒中發(fā)病率(298.2/10萬人年)顯著高于城市居民(203.6/10萬人年)。在患病病例中,IS占69.6%,出血性卒中(ICH)占23.8%,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AH)占4.4%,不明原因卒中(UND)占2.1%;發(fā)病病例中,IS占77.8%,ICH占15.8%,SAH占4.4%,UND占2.0%。卒中幸存者中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88%)、吸煙(48%)和飲酒(44%)。卒中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是東北地區(qū)(365/10萬人年和159/10萬人年)和中部地區(qū)(326/10萬人年和154/10萬人年);卒中發(fā)病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區(qū)(154/10萬人年);中國南方地區(qū)卒中死亡率最低(65/10萬人年)。
根據(jù)《中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tǒng)計年鑒(2016)》,2015年中國城市和農(nóng)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繼續(xù)2012年以來的上升趨勢,農(nóng)村地區(qū)冠心病死亡率明顯上升,到2015年已略高于城市水平(圖9)。
圖9 2002~2015年中國城鄉(xiāng)地區(qū)冠心病死亡率變化趨勢
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tài)勢,農(nóng)村地區(qū)AMI死亡率不僅于2007年、2009年、2011年數(shù)次超過城市地區(qū),而且于2012年開始農(nóng)村地區(qū)AMI死亡率明顯超過城市地區(qū)(圖10)。
圖10 2002~2015年中國城鄉(xiāng)地區(qū)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變化趨勢
1999~2013年天津市居民AMI粗發(fā)病率為80.5/10萬~81.3/10萬,標化發(fā)病率為64.9/10萬~44.6/10萬,有逐年下降趨勢,其中45歲以下人群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45歲人群發(fā)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男性AMI標化發(fā)病率(78.5/10萬~56.6/10萬)高于女性(50.3/10萬~31.8/10萬)。城市AMI發(fā)病率高于農(nóng)村,城市地區(qū)下降趨勢明顯(標化發(fā)病率為99.8/10萬~50.1/10萬),農(nóng)村地區(qū)呈上升趨勢(標化發(fā)病率為32.7/10萬~43.5/10萬)[18]。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網(wǎng)絡申報數(shù)據(jù),2016年全國介入治療病例增長較快,大陸地區(qū)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總例數(shù)為666 495例(包括網(wǎng)絡直報數(shù)據(jù)及軍隊醫(yī)院數(shù)據(j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的比例近年來明顯提升,直接PCI共55 833例,比例達38.9%。手術指征及器械使用較為合理,介入治療的死亡率穩(wěn)定在較低水平,2016年為0.21%。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wǎng)上注冊資料統(tǒng)計,2016年植入起搏器例數(shù)比2015年增長11.1%(73 080例 vs 65 785例);起搏器適應證與2015年比較無明顯變化,仍以心動過緩為主:其中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的比例為48.9%,房室傳導阻滯的比例為38.3%,非心動過緩適應證起搏器植入患者占12.8%左右;雙腔起搏器占比近69%。
近年來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植入量呈持續(xù)增長趨勢,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2014年、2015年、2016年增長率分別為10.4%、22.2%和16.3%。2016年植入ICD單腔和雙腔的比例與2015年比較變化不大,單腔ICD占34.2%,雙腔ICD占65.8%;ICD用于二級預防占51.0%,一級預防占49.0%,一級預防的比例與2013年的45.0%和2015年的42.0%相比有小幅度提升。
2016年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3 560例,較2015年和2014年分別增長15.1%和29.3%。心臟再同步化并心臟復律除顫器(CRT-D)的植入比例在逐年增長。
2010~2016年導管消融手術持續(xù)快速增長,年增長率為13.2%~17.5%。
2004年中國10個不同地區(qū)(4個城鎮(zhèn)和6個農(nóng)村地區(qū))的調(diào)查顯示,35~59歲人群房顫患病率為0.42%,≥60歲人群為1.83%,年齡性別校正后患病率為0.77%(男性0.78%,女性0.76%)[19]。
針對中國10省20個城市和農(nóng)村的15 518人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2000年中國35~74歲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1.4%)高于南方(0.5%),城市(1.1%)高于農(nóng)村(0.8%)。心力衰竭患病率隨著年齡增加顯著上升。
回顧性研究顯示,心力衰竭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中國心力衰竭患者注冊登記研究(China-HF)對2012~2014年88家醫(yī)院8 51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分析結果顯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為5.3%[20]。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學者對該院2005~2011年共1 198例在急診因急性心力衰竭搶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急診急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為9.6%(115例),其中63.5%(73例)在24小時內(nèi)死亡,80.9%(93例)在48小時內(nèi)死亡[21]。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中國≥40歲人群慢性阻塞性肺?。–OPD)患病率為9.9%。2013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2013年中國≥40歲人群中COPD患病率為7.3%,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逐漸升高。與1990年相比,2013年COPD標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相當于1990年的全球水平。
中國肺栓塞防治項目對1997~2008年中國60多家三甲醫(yī)院的肺栓塞患者進行登記注冊,結果顯示,在16 972 182例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發(fā)生率為0.1%[22]。
根據(jù)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心血管疾病醫(yī)療質量控制中心資料統(tǒng)計,中國大陸近8年來地方所屬醫(yī)院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數(shù)量為181 926例,2016年達到26 698例。
2015~2016年中國大陸多個地區(qū)發(fā)表的先天性心臟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天津市先天性心臟病患病率最高(6月齡以下市區(qū)人口中先天性心臟病患病率20‰)。其中對篩查出的一半先天性心臟病患者(909/1 817)平均間隔1.3年后復診,結果發(fā)現(xiàn)34.4%自愈,3.5%接受手術治療。廣東省深圳市2009~2013年住院分娩的胎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患病率為7.25‰,且呈逐年升高的趨勢,研究者認為可能和檢查技術提高有關;動脈導管未閉位居該市先天性心臟病患病首位。
中國CKD患病率調(diào)查顯示,CKD的總患病率為10.8%。來自上海長寧地區(qū)一項針對社區(qū)老年人CKD患病率的調(diào)查顯示,在24 886名平均年齡(74.9±7.0)歲的老年人中,CKD的患病率為16.4%。推算中國有CKD患者近1.2億。年齡、女性、高尿酸血癥、CVD、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及吸煙是老年CKD的獨立危險因素。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EAD)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LEAD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30%的腦血管病患者、25%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并存LEAD。LEAD患病率差別較大,北京萬壽路地區(qū)老年居民的患病率約為16.4%,浙江舟山漁民患病率最低(2.1%)。
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美協(xié)作研究隊列和多省市隊列橫斷面調(diào)查2 681人的結果顯示,43~81歲組頸動脈超聲斑塊的檢出率為60.3%(男性66.7%,女性56.2%);頸動脈斑塊主要分布在頸動脈膨大部;不同年齡組的檢出率:<55歲組為53%、55~69歲組為 64%~69%、70~74歲組為 79%,而≥75歲組為80%[23]。
腎動脈狹窄是中老年動脈粥樣硬化常見的外周血管表現(xiàn),阜外醫(yī)院1999~2014年期間2 047例患者的資料顯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腎動脈狹窄占81.5%,其中≥40歲患者,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占所有病因的94.7%[24]。
CVD社區(qū)防治工作概況:1969年阜外醫(yī)院在首都鋼鐵公司開展的CVD人群防治是中國第一個社區(qū)人群防治工作的典范,控制高血壓可降低50%的腦卒中發(fā)病風險。40多年來,中國CVD社區(qū)防治已逐步由點及面向政府主導的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綜合防治方向發(fā)展。
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膽固醇管理:由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宣傳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者協(xié)會共同組織開展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于2014年正式啟動“膽固醇管理”項目,從2015年起在全國十個國家級慢病防控示范區(qū)開展膽固醇管理主題宣傳活動等健康教育傳播活動。通過45位專家聯(lián)手打造膽固醇管理科普暢銷書、知名專家進社區(qū)、依托名人效應放大傳播效果、微信傳播等形式開展國民膽固醇宣傳教育。持續(xù)4年的“膽固醇管理”項目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從膽固醇關注人群的地域變化和膽固醇相關網(wǎng)絡聲量月度走勢等得到綜合反映。這種借助現(xiàn)代新的傳播媒介開展國民膽固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值得借鑒。
家庭主婦-示范戶-社區(qū)的高血壓防治健康促進:重慶市榮昌區(qū)于2009年通過“世行貸款/英國贈款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改革與發(fā)展項目”(衛(wèi)生Ⅺ項目),開展了以家庭主婦為主要干預對象、多種干預措施相結合的針對高血壓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方法探索,取得成效。家庭成員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由干預前34.4%提高到干預后52.9%;食鹽消耗量由干預前人均食用量15.3 g/d降到干預后13.1 g/d;家庭成員定期測血壓率由干預前75.5%提高到干預后89.0%。家庭成員及高血壓患者的不良行為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改善,高血壓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由干預前57.2%提高到干預后78.2%;高血壓患者食鹽消耗量由干預前人均食用量12.8 g/d降到干預后10.1 g/d;高血壓患者每月測血壓率由干預前55.6%提高到干預后93.8%??梢娨约彝ブ鲖D為主要干預對象開展家庭高血壓防治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經(jīng)濟而有效的健康傳播與健康促進措施。
自1980年以來,中國醫(yī)院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出院人次數(shù)不斷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呈現(xiàn)加速上升的趨勢;相應地,心腦血管病住院總費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年均增長速度遠高于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增速。而這種增長主要來自住院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不合理用藥占比長期居高不下。
2015年中國醫(yī)院心腦血管病出院總人次數(shù)為1 887.7萬人次,占同期出院總人次數(shù)的12.9%;其中,CVD占6.6%,腦血管病占6.3%。心腦血管病出院人次數(shù)中,以缺血性心臟病和腦梗死為主,分別占36.2%和30.3%;其余依次為高血壓、顱內(nèi)出血、風濕性心臟病。
1980~2015年,中國心腦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數(shù)年均增速為9.96%,快于同期出院總人次數(shù)的年均增速(6.3%)。心腦血管病中各病種年均增速排位為腦梗死(12.2%)、缺血性心臟?。?1.5%)、AMI(10.4%)、顱內(nèi)出血(9.6%)、高血壓(7.9%)、高血壓性心臟病和腎臟?。?.9%)、風濕性心臟?。?.4%)。1980~2015年,糖尿病出院人次數(shù)年均增速為13.9%。
2015年心腦血管疾病的住院費用中,AMI為153.4億元,顱內(nèi)出血為232.0億元,腦梗死為524.3億元;扣除物價因素的影響,自2004年以來,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0.1%、18.1%和23.5%。AMI的次均住院費用為25 454元,顱內(nèi)出血為17 128.3元,腦梗死為9 174.2元。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編寫組名單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陳偉偉、樊曉寒、高潤霖、顧東風、何建國、胡盛壽、蔣立新、李光偉、李惠君、李琳、李衛(wèi)、劉力生、羅新錦、馬麗媛、王文、王增武、吳亞哲、楊躍進、張健、張澍、張宇輝、趙連成、鄭哲、朱俊、朱曼璐);北京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杜萬良、王伊龍、王擁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李小鷹);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王玉);首都兒科研究所(米杰、董虹孛);北京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劉靜、王錦紋、王薇、吳兆蘇、楊曉輝、姚崇華、曾哲淳、趙冬、左慧娟);中國人民解放軍306醫(yī)院(許樟榮);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研究所(楊功煥);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陳育德);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胡大一);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常繼樂、吳良有);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衛(wèi)生發(fā)展研究中心(劉克軍);中華醫(yī)學會(饒克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趙文華);浙江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唐新華);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王文志);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曾正陪)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2012[M]. 北京: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12.
[2]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tǒng)計年鑒2016[M]. 北京: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16.
[3]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5.
[4]Guo J, Zhu YC, Chen YP, et al. The dynamics of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control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Chinese adults: results from CHNS 1991-2011[J]. J Hypertens, 2015,33(8): 1688-1696. DOI: 10. 1097/HJH. 0000000000000594.
[5]Li Y, Yang L, Wang L, et 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174, 621 adults[J]. Int J Cardiol,2017, 227: 516-523. DOI: 10. 1016/j. ijcard. 2016. 10. 110.
[6]李雙雙, 馬傳偉, 席波, 等. 中國7~17歲兒童青少年1993-2011年血壓偏高變化趨勢分析[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6, 37(10): 1449-1452. DOI: 10. 16835/j. cnki. 1000-9817. 2016. 10. 003.
[7]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diào)查報告[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5.
[8]張堅, 滿青青, 王春榮, 等. 中國18歲以上人群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5, 39(5): 302-305. DOI: 10. 3760/j:issn: 0253-9624. 2005. 05. 003.
[9]李劍虹, 米生權, 李鎰沖, 等. 2010年我國成年人血脂水平及分布特征[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2, 46(7): 607-612. DOI: 10. 3760/cma. j. issn. 0253-9624. 2012. 07. 007.
[10]Pan L, Yang Z, Wu Y, et al.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dyslipidemia among adults in China[J]. Atherosclerosis,2016, 248: 2-9. DOI: 10. 1016/j. atherosclerosis. 2016. 02. 006.
[11]Xu Y, Wang L,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 2013, 310(9): 948-958. DOI: 10. 1001/jama.2013. 168118.
[12]Bragg F, Holmes MV, Iona 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of China[J]. JAMA,2017, 317(3): 280-289. DOI: 10. 1001/jama. 2016. 19720.
[13]王爍, 董彥會, 王政和, 等. 1985~2014年中國7~18歲學生超重與肥胖流行趨勢[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7, 51(4): 300-305.DOI: 10. 3760/cma. j. issn. 0253-9624. 2017. 04. 005.
[14]王政和, 董彥會, 宋逸, 等. 中國2014年9~22歲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1小時的流行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7, 38(3): 341-345. DOI: 10. 3760/cma. j. issn. 0254-6450. 2017.03. 013.
[15]Lu J, Wang L, Li M, 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adults in China:the 2010 Chi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7, 102: 507-515. DOI: 10. 1210/jc. 2016-2477.
[16]Wong CM, Lai HK, Tsang H, et al. Satellite-based estimates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les and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in elderly Hong Kong residents[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5, 123(11):1167-1172. DOI: 10. 1289/ehp. 1408264.
[17]Wang W, Jiang B, Sun H, et al.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roke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480, 687 adults[J]. Circulation, 2017, 135(8): 759-771. DOI: 10. 1161/CIRCULATIONAHA. 116. 025250.
[18]王德征, 沈成鳳, 張穎, 等. 天津市15年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變化趨勢分析[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7, 45(2): 154-159. DOI: 10.3760/cma. j. issn. 0253-3758. 2017. 02. 016.
[19]Li Y, Wu YF, Chen KP, et al.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and its risk factors[J]. Biomed Environ Sci, 2013, 26(9): 709-716.DOI: 10. 3967/0895-3988. 2013. 09. 001.
[20]張健, 張宇輝, 代表中國心力衰竭注冊登記協(xié)作組. 多中心、前瞻性中國心力衰竭注冊登記研究——病因、臨床特點和資料情況初步分析[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5, 30(5): 413-416. DOI: 10. 3969/j.issn. 1000-3614. 2015. 05. 002.
[21]李小宇, 秦儉, 梁瀟, 等. 11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診搶救的回顧性分析[J]. 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 2012, 14(10): 1045-1047.DOI: 10. 3969/j. issn. 1009-0126. 2012. 10. 012.
[22]Yang Y, Liang L, Zhai Z, et al. Pulmonary embolism incidence and fatality trends in Chinese hospitals from 1997 to 2008: a multicenter registration study[J]. PLoS One, 2011, 6(11): e26861. DOI: 10. 1371/journal. pone. 0026861.
[23]王薇, 武陽豐, 趙冬, 等. 中老年人群頸動脈粥樣硬化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0, 38(6): 553-557. DOI:10. 3760/cma. j. issn. 0253-3758. 2010. 06. 016.
[24]Peng M, Jiang XJ, Dong H, et al. Etiology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in 2047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during a 15-year period in China[J]. J Hum Hypertens, 2016, 30(2): 124-128. DOI: 10.1038/jhh. 2015.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