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是推動課堂教學進程的有效因素,是提升學生學習效能的重要路徑。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在內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所有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內涵和主要使命,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認知的實際,設置和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細致的探究。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對圍繞借用探究教學活動推動有效教學做了簡單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探究教學;有效教學;探究能力
教育實踐學認為,探究是推動課堂教學進程的有效因素,是提升學生學習效能的重要路徑。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當前新課程改革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和生命線,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在內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已成為教師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內涵和主要使命。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中存在“書讀百遍不如親身探究一次”的現(xiàn)象,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認知的實際,設置和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細致的探究,推動課堂教學深入高效地開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進步目標。有鑒于此,本人現(xiàn)圍繞如何借用探究實踐教學助推課堂有效教學實施,從三個方面予以簡單論述。
一、 在新知認知疑惑處組織探究教學
學習新知是學生學習進步的首要工程和基礎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新知認知環(huán)節(jié),容易受到自身數(shù)學能力水平的影響,而出現(xiàn)新知認知不全面、不深刻等方面的缺陷,如果不加以實時地糾正和教學,就會導致學生主體數(shù)學學習素養(yǎng)低下、不夠全面。在此進程中,初中數(shù)學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初中生認知數(shù)學知識點疑惑處出現(xiàn)的原因和實際,選擇和開展動手操作等實踐探究活動,組織初中生在教師引導下,圍繞某一知識點,借助于現(xiàn)代化的教學器材,開展圖形演示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讓初中生在動手操作、思考研析等進程中,實現(xiàn)對認知不足處的一一“攻陷”和逐一“補救”,切實提高自身認知水平,為更加深入學習實踐打下基石。如“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中,教師借助于以往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部分初中生在認知平行四邊形圖形性質時,存在認知不全、認知不深的情況,此時教師在課堂預設過程中加入“研析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活動環(huán)節(jié),組織初中生運用事先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圖形、直尺以及量角器等器材,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分別測量平行四邊形的角、邊以及對角線的長度,并讓他們將測量到的數(shù)據(jù)填寫在繪制好的表格之中,要求他們進行觀察分析。初中生按照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實踐和分析過程中,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總結,對平行四邊形圖形的性質內容有了形象、直觀的認知和掌握。此時,教師借助于電子畫板,通過拖拉和翻折等形式,直觀地展示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從而為初中生更深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 在案例解析困難處實施探究教學
案例教學是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性開展的教學方式,案例也成為教師有效教學、提升學生教學能力的重要抓手。筆者以為,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實際就是探究教學的進程,就是探究深入提升的過程。學生案例解析過程中存在困難,就是探究教學的有效發(fā)力點、深入實施點和有效組織點。教師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進程中,應該抓住初中生解析問題的薄弱點和困難處組織開展探究教學活動,從而在深入解決不足過程中,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如在“若關于x的分式方程2m+x/x-3-1=x/2無解,則m的值為多少?”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部分初中生在解析過程中存在的未能有效分類討論進行問題解答的實際情況,組織初中生進行動手分析活動,初中生分析題意認為,“該問題可以將把原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m+x)x-x(x-3)=2(x-3),整理得(2m+1)x=-6。①可以分兩種情況討論:根據(jù)方程無解得出x=0或x=3,分別把x=0或x=3代入方程①,求出m的值;當2m+1=0時,方程也無解,即可得出答案”。此時,教師強調指出,解析此類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要求,分具體情況予以討論分析。初中生結合分析思路,開展動手解析活動,其過程如下:解:方程兩邊都乘以x(x-3),得(2m+x)x-x(x-3)=2(x-3)。整理,得(2m+1)x=-6。①(1)當2m+1=0時,方程無解,此時m=-0.5;(2)當2m+1≠0因為原分式方程無解,所以整式方程有增根,x-3=0或x=0,即x=3或x=0。把x=3代入方程①中,得6m+3=-6。解得m=-1.5;把x=0代入方程①中,此方程無解。綜上所述,m的值為-0.5或-1.5。
三、 在分析易錯集中處開展探究教學
初中生受自身學習能力水平制約,出現(xiàn)分析問題的錯誤或不足在所難免。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糾偏、扶正,引導和指導初中生更好、更深入地開展探究學習活動,以此獲得更加全面、更為高效的學習素養(yǎng)和探知技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初中生在分析解答問題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易錯點,將此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和必成目標,有意識地設置典型數(shù)學問題案例,組織和引導初中生開展針對性的數(shù)學探究、思考研析和判斷歸納等實踐活動,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發(fā)揮好引導和解釋的功效,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在學生的深入探析等雙重作用下,實現(xiàn)易錯認知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解決,推動初中生在有效課堂教學進程中行穩(wěn)致遠。
總之,探究教學作為學生學習能力水平提升的主渠道之一,也是教師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目標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要善于運用探究教學,注重探究功效發(fā)揮,組織探究實踐活動,為有效課堂教學注入更為豐富、更具活力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黃秀華.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析[J].課程教育研究(中),2014,(5).
[2]楊佳飛.淺談初中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策略的功效意義[J].考試周刊,2013,(41).
[3]張樂遠.談初中數(shù)學開放題及探究性教學模式實驗[J].才智,2015,(18):195.
[4]袁玉芳.基于探究式學習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設計[J].成功:教育,2013,(23):153.
作者簡介:
周吉吉,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青云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