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牛黃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 0.6~3(4.5)cm,少數(shù)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zhì)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同心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黏牙。取本品少許加清水調(diào)和,涂于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習稱“掛甲”。
烏金衣:特指天然牛黃表面之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
同心紋:特指天然牛黃斷面層次清晰的分層層紋。如同樹木的年輪,為牛黃形成過程中逐年加厚所致。
掛甲:又稱“透甲”。特指牛黃,以少許加清水溶和,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黃色,持久不褪,并有清涼感透入指甲內(nèi)。
天然牛黃:天然牛黃來自全國各地屠宰場。國外主要產(chǎn)于印度、加拿大、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取自牛膽囊內(nèi)的牛黃習稱“膽黃”或“蛋黃”;取自牛膽管及肝管內(nèi)的牛黃習稱“管黃”或“肝黃”。
人工牛黃:由牛膽或豬膽的膽酸、膽甾醇、膽紅素、無機鹽等合成,主產(chǎn)于天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培植牛黃:采用異物核牛培植牛黃,黃牛膽汁引渡及腹腔內(nèi)膜橫擬膽囊引流法培植牛黃,藥物法培植牛黃、注射法培植牛黃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經(jīng)多年研究證實,人工培植的牛黃和天然牛黃,在成分、質(zhì)量標準、藥理作用等方面完全一致。
——摘自祝之友教授《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藥物解讀——從形味性效到臨床(2)》,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