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娥
摘 要:初中科學課程內(nèi)容包羅萬象、形式豐富多彩,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將科學教學過程設計為一種生活化體驗過程,能夠賦予科學課內(nèi)容生命力,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形式,點燃學生的科學探索激情,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對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體驗的教學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個有效性參考。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體驗
陶行知先生對教育與生活的關系作出了一系列的研究。他認為,教育需要回歸生活、服務生活,這樣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將科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能夠激發(fā)學生追求科學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對此展開論述。
一、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
(一)生活情景的作用
關于知識的傳授,曾經(jīng)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假設一個人眼前有15克鹽,將鹽干吃必定會感覺其味苦澀無比,但是倘若將這15克鹽溶解進一份鮮湯中,那么鹽與湯調(diào)和之下,其味則會無比鮮美。知識的傳授也應當如此,唯有將知識這份枯燥晦澀的“鹽”溶解于生活這份生動鮮活的“湯”里面,課堂才會彰顯出生命力。由此可見,生活情景教學是建構(gòu)活潑、有效課堂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基于此,初中科學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搜集、整理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還需要仔細、用心分析課文內(nèi)容,將課本內(nèi)容的疑問要點用生活情景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通過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師將帶領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破解科學難題。
(二)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設
以“物質(zhì)在水中的分散狀況”為例,為了研究生活情景體驗對科學課的重要性,本人將傳統(tǒng)教學與情景教學的方法與效果作一個對比。這節(jié)課的研究題材為:植物油在不同溶液的溶解性不同,以水、汽油作為研究對象。
案例1:教師出示兩支試管,一支試管里面裝著水,另一支則裝著汽油。緊接著,教師將油分別注入兩支試管中。最后,學生觀察變化,教師總結(jié)研究結(jié)果。
案例2:教師面帶笑容,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有過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嗎?當你穿著一件白色衣衫時,卻不小心沾染幾滴油污,這時,你試圖用清水洗凈污跡卻怎樣也消抹不去。接著,教師出示一塊白色布,并滴上兩三滴植物油,白色布上面多了一個丑陋的污跡。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這時,教師試圖運用紙巾、水將油污跡祛除,但是卻不見效果。這時教師提問:既然使用水不能將油污洗凈,那么請問同學們,油能夠在水中溶解嗎?學生齊聲:不可以。緊接著教師出示一瓶汽油,問:同學們,問題總是會有辦法解決的。教師將汽油滴在白色布的油污跡上面,繼而用紙巾擦拭,油污跡隨之而褪去。
分析:案例2,從生活情景入手,將高高在上的科學內(nèi)容變得有形可觀、有物可感。與案例1對比,案例2的教學方法顯然更能夠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同時,在恰當時刻提出問題,也促使學生由生活現(xiàn)象思索其中的科學道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
二、教學手段生活化,提高學生科學學習興趣
(一)實驗器材生活化
利用生活資源,展開科學實驗教學,是一項便利而又高效的教學手段?;诖耍處熜枰獎e出心裁,積攢生活中可以充當初中科學課堂實驗的器材。
探究1:為了研究“水可以傳播聲音”這一題材,教師可以準備生活隨處可見的物品當實驗器材。鈴鐺、水,長柄小錘,再加上實驗室的一把燒瓶,便可驗證實驗題材。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將鈴鐺放入燒瓶當中,再將燒瓶注滿水。緊接著,教師將長柄小錘深入水中敲擊里面的鈴鐺,仔細聽一聽鈴鐺是否發(fā)聲。
探究2:為了研究水的浮力,教師可以出示一個易拉罐、盆子。盆子中裝滿水,教師將易拉罐依次注入水,依次放入盆子,觀察其漂浮狀態(tài)。
探究3:為了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教師可以準備一把刀子、一根胡蘿卜。實驗時,教師使用相同的力,用小刀的刃部與背部切胡蘿卜。學生仔細觀察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利用學生熟識的生活物品作為實驗器材,有助于學生體驗科學內(nèi)容的生活屬性,這樣的教學有助于學生保持對知識探究的專注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素養(yǎng)。
(二)研究課題生活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研究過人的心理所固執(zhí)的東西的共同屬性。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是真理的探索者、研究者,通過自己孜孜不倦的求索最終發(fā)明新事物、揭示新真理。然而隨著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的漠視,人們也漸漸地失去最初探索事物、追求真理的欲望。沒有思索,也沒有質(zhì)疑與批判,對于許多人而言,偉大的科學發(fā)明、求索逐漸成為空中樓閣的空談。其實,具備科學素養(yǎng),以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能夠追根溯源并求索事物本質(zhì),是初中科學教學需要傳遞的理念與培養(yǎng)的方向。因而,教師需要將科學研究課題生活化,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如,“觀察生物”的章節(jié)學習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生物的生活習性、形貌特征,最后以書面的形式將觀察結(jié)果遞交于教師。
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體驗,教師需要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出發(fā),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一種生活體驗過程,將科學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緊密相連,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科學的思想,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內(nèi)容方面,教學可以設計生活化情景,體驗生活,感受科學知識。而教學手段方面,教師可以將實驗器材生活化、研究課題生活化,用生活化的器材讓學生感受科學知識的力量??傊茖W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踐開展科學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科學體驗,提高科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鄭靜亞.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152.
[2]葉方波.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好家長,2017(1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