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論語》詩的創(chuàng)作范式與文學性流變*

2018-02-20 00:27:12賀國強魏中林
學術(shù)研究 2018年10期
關(guān)鍵詞:南子論語詩歌

賀國強 魏中林

一、 詠經(jīng)詩歌的淵源與宋代《論語》詩創(chuàng)作范式

中國文學與經(jīng)學關(guān)系緊密,晉人傅咸就曾以四言集句詩的形式吟詠《孝經(jīng)》《毛詩》《論語》《周易》《周官》,唐代權(quán)德輿有《讀谷梁傳二首》。以《論語》等經(jīng)學著作為題材,在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淵源久遠。詠經(jīng)詩的起源,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為方便解說經(jīng)書,而采用韻語的形式來詮說,如唐史徵《周易口訣義》、宋倪天隱《周易口義》,這是詠經(jīng)詩興起的濫觴。第二,大概與講習經(jīng)書相關(guān)聯(lián)。中國古代帝王在漢、唐就開始設置御前講習。唐代御前講論經(jīng)史,現(xiàn)存文獻與詩歌史聯(lián)系密切的有周曇的《詠史詩》,《經(jīng)進周曇詠史詩》在每詩后引史文并加以論斷,可以推見當時講論經(jīng)史采用創(chuàng)作詩歌、吟詠史事的方式。宋代自太平興國開設講筵,宋真宗在研讀經(jīng)典時喜好作詩,《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其“作《憫農(nóng)歌》,又作《讀十一經(jīng)》詩賜近臣和。上每著歌詩,間命宰輔、宗室、兩制、三館、秘閣官屬繼和,而資政殿、龍圖閣學士所和尤多,至是遍詠經(jīng)史,三司、諫官、御史或預賡續(xù)”。a這條史料說明隨著經(jīng)筳制度的推行,帝王對經(jīng)典的興趣日濃,從上而下形成一種吟詠經(jīng)史的風氣,詠經(jīng)詩歌涌現(xiàn)出來。第三,唐代流行的用于童蒙諷誦的各種學校讀物,其中以經(jīng)史為綱目,直接撰作成詩文作品,有利于記憶和直接學習寫作技巧?,F(xiàn)存于敦煌遺書中題為《詠孝經(jīng)十八章》殘卷,即屬此類。詩題據(jù)《孝經(jīng)》各章為次,內(nèi)容隱括《孝經(jīng)》文義。作者楊滿川生平無考,詩可能作于宣宗大中年間。詩句俚俗,容易理解,取其便利童蒙學習理解《孝經(jīng)》。

發(fā)展到宋代,詠經(jīng)詩歌流傳不少,其創(chuàng)作范式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偏重于解釋經(jīng)義,有助于經(jīng)學教育。如洪皓作《春秋紀詠》三十卷,共約六百余篇,現(xiàn)存八首,《石碏大義滅親》《鄭人來渝平》等大都是為幫助學習理解《左傳》而寫。這類詩的代表是宋代理學家朱熹《訓蒙絕句》98首,這是他在病中默誦《四書》所寫,以之代訓蒙。如《樂亦在其中》一詩云:“夫子亦將貧對樂,只因人苦處貧難。茍非天理能持敬,只向私心重處安。”a朱熹:《訓蒙絕句》,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8頁。詩歌表彰《論語》所記載顏回的安貧樂道精神,強調(diào)宋儒的“存天理”是“樂道”之根本,在解讀《論語》的基礎上,發(fā)揮理學觀點。第二種范式是宋代理學家直接在經(jīng)書中獲得靈感和素材,以詩歌的形式闡發(fā)義理。宋代創(chuàng)作詠經(jīng)詩的典范是楊時弟子、理學家張九成,他有《論語絕句》組詩100首。詩歌前面均摘鈔《論語》句作為吟泳的主題,顯露出“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特點,說理傾向濃厚,帶有明顯的心學意味。如“吾輿點也”下詩云:“于時舍瑟方鏗爾,豈意吾師亦喟然。此際風流人不識,只應瀟灑得心傳?!眀傅璇琮等主編,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卷179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0017頁。詩概寫《先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事,推許曾子知時樂道、澡身浴德的瀟灑。宋末元初陳普所寫的《論語絕句》,與張九成之作相類似。又如張載有《解詩》十三章,其《卷耳解》詩云:“閨閫誠難與國防,默磋徒御困高岡。觥罍欲解痡瘏恨,采耳元因備酒漿。”c《全宋詩》卷517,第6282頁。詩歌以鋪陳敷衍《詩經(jīng)》旨意為主。第三種范式是借助讀經(jīng)、詠經(jīng)來描寫讀書生活,抒發(fā)情感。如黃庭堅《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簿領(lǐng)文書千筆禿,公庭嚚訟百蟲鳴。時從退食須臾頃,喜聽鄰家諷誦聲。觀海諸君知浩渺,學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張燈火,抱取《魯論》來講評?!眃黃庭堅撰,任淵、史容、史季溫注:《黃庭堅詩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1438頁。寫詩人樂意傾心誦讀經(jīng)書,表現(xiàn)其刻意治學而疏于政事的生活。

在宋代詠經(jīng)詩歌的三種創(chuàng)作范式中,皆有吟詠《論語》的詩歌。這三種范式以第三種文人讀經(jīng)詩文學意味較強,而前兩種偏重于解釋經(jīng)義,發(fā)揮理學,蒙學訓導。就宋代《論語》詩來說,以第二、第三種創(chuàng)作范式為主,就范式的影響力來說,張九成《論語絕句》以詩歌形式闡發(fā)義理,對明代詠經(jīng)詩影響較大,后來成為明代《論語》詩的主流。

二、明代《論語》詩創(chuàng)作范式與心學

兩宋之際的思想家張九成,在楊時門下以風節(jié)骨鯁著稱,其思想與宋代朱子學頗有不合之處,帶有異端色彩。其著作被朱子一脈斥為雜禪,隨著朱子學的興行而哀微,從宋乾道年間到明萬歷間,已佚失大半,所存書目也多殘缺。e李春穎:《張九成著作考證》,《朱子學刊 》第21輯,2012年。因為張九成的思想與晚明風行的陽明心學“以禪解經(jīng)”有相一致的地方,如朱熹所說,“禪者之經(jīng),張子韶輩是也”。f朱熹:《朱子語類》卷11《學五·讀書法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93頁。明萬歷年問,黃汝亨替《橫浦文集》寫序,焦竑重刻《張橫浦先生集》并作序,張九成之著作被重新開掘出來。

明代心學思想的流行,促使張九成的《論語絕句》成為明人師法的對象。《論語絕句》收錄在明萬歷四十二年吳惟明刊本《無垢先生(張九成)橫浦心傳錄》中,以七言絕句的形式來闡發(fā)《論語》的內(nèi)涵。在心學潮流的推動下,明代學者唱和《論語絕句》成為一種風氣。明末曾刊行《唱和無垢詩集》,理學家周汝登和其門人陶望齡都曾為《唱和無垢詩集》作序,陶望齡序中稱:“宣尼有沒弦琴一張,傳之二千年矣,而子韶(張九成)始為作譜。子韶譜后,復三百年,而三君子(張懋之、白子熙、祁承 )始為之是曲,真儒門一段奇特?!眊陶望齡:《陶文簡公集》卷3,《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第9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254頁。周汝登《題唱和無垢詩集》寫道:“宋張無垢《心傳錄》中有詠《論語絕句》詩若干首,一洗箋釋,自闡性靈,游戲咿唔,描摸圣意。(中略)無垢詩末大行,而張芝亭氏有家藏繕本,諷詠神孚,吟和成帙。白、祁二君又相續(xù)和之。”h周汝登:《東越證學錄》卷9,《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6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第590頁。周汝登、俞塞、來斯行各有唱和張九成之作的《論語頌》。張九成《論語》詩受到中晚明士人的歡迎,主要由于詩歌的心學傾向。這一原因,釋澹歸(金堡)解釋得很清楚,他說:“宗門(宗杲)有頌古,余嘗嘆以為盡文之奇。周海門、來道之各有《論語頌》,俞卷菴愛之,有頌百篇,雋永淡遠,使人悠然有得于旨外之旨,味中之味,蓋不特發(fā)儒者之深蘊,又足以見詩流之正音也。雖然,此頌行,學士家必有張目者矣。(中略)予謂顏、曾之言,已非孔氏之言矣,今學士家所奉程朱之言也。學士家為孔氏之徒而日造謗孔氏之罪,其冤乃烈于秦火。a釋澹歸:《遍行堂集》卷6《論語頌序》,清乾隆五年刻本。這篇序?qū)⒚^指向“學士家”,即程朱派理學家,顯露出其容納佛學的心學解經(jīng)特點。

除了唱和張九成的《論語絕句》外,明代一些陽明后輩學者還在著作中引用《論語絕句》以解釋《四書》,更可證明《論語絕句》的盛行與陽明心學的關(guān)系。如周海門《四書宗旨·論語篇》中有多處對《論語絕句》的直接引用,《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章,周汝登引張九成《論語頌》云:“子韶(張九成)頌云:‘欲識畫工真妙手,畫人須是畫精神??组T弟子工無比,畫出當時活圣人。’此皆圣人自然之德容,非相濟之謂也。善學圣人者,須溯其根源,必由中以達外?!眀周汝登:《四書宗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第20冊,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第385頁。汝登援引張九成詩歌,證明王學觀點:學習圣人必須由內(nèi)心到外表?!栋碎}通志》記載福清人林子充(號拙齋)“著《論語詩》五十首,林之奇解《論語》多引之。”c陳道(弘治):《八閩通志》卷62《人物》,明弘治刻本??梢娧辛暋墩撜Z》詩,一時成為風氣。

明人唱和《論語絕句》之作,流傳到今,易見的有徐應亨《和論語頌》《廣論語頌》。徐應亨萬歷乙卯舉于鄉(xiāng),課詩精專。早年游學于胡應麟門下。著作有《十笏齋集》《庚甲篇》《邊事詩》等。徐應亨思想上嗜好禪學,集中有《宗教答嚮序》《石門語錄序》《分燈錄序》等推揚禪學的文章。他有詩云 :“佛氏常言孝最神,儒生何事忤天親。試參堂上莊嚴佛,不用西方禮化人?!眃徐應亨:《廣論語頌·第子入則孝》,《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884-885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第729頁。將佛家、儒家的“孝”混為一談,顯見其受晚明心學援佛入儒的潮流影響。他兩和張九成《論語頌》,想必是因為張九成的老師楊時出入佛教,張九成交好禪師宗杲,他在思想上與此一學派比較接近。徐應亨《和論語頌》主要就張九成《論語絕句》詩意生發(fā)翻新,張詩雖然語言通俗,但大部分詩歌只是闡發(fā)儒學思想,只有少數(shù)篇章?lián)诫s有佛道思想,有些異端的生趣。而徐應亨主張詩歌“適意”,參用佛道思想更多,心學味道較濃,寫得較為靈動活潑。如他《和論語頌》先錄張九成《朝聞道》詩:“白首窮經(jīng)恨不知,書生辛苦意何為?一朝聞道無余事,若較尋常死亦遲?!睆堅娭皇呛唵蔚亟忉尅墩撜Z》“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句。應亨和詩云:“誰去誰來杳不分,半空飛雪墮層云。問渠老死窮經(jīng)者,此道生前可得聞?!眅徐應亨:《和論語頌》,《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884-885冊,第710頁。這里徐應亨用禪宗的“翻案法”,突出本心的地位,回到精神的原始狀態(tài),如飛雪墮云,消去一切差別。張九成與大慧宗杲交好,宗杲善作頌古(禪家偈頌類似詩歌),又創(chuàng)立“看話禪”。徐作以“看話禪”學解說《論語》,用禪意創(chuàng)作詩歌,當承續(xù)于此種學術(shù)精神。這些詩歌融匯禪學來解讀《論語》,顯現(xiàn)出濃厚的道學氣味,但因為其對經(jīng)書的解釋時或橫逸出程朱思想之外,頗帶有反對正統(tǒng)思想的機趣。

明末著名的藏書家祁承 的《和張無垢先生論語頌》,是與張懋之、白子熙共同唱和張九成之作,在思想上更為突出地體現(xiàn)出晚明心學結(jié)合佛、道的特點。徐應亨詩歌在闡發(fā)《論語》時,夾雜釋、道還相對隱蔽,祁作則毫不諱飾地引用佛言來述說哲理?!段矣使?jié)》詩云:“莫將不遠來看近,斯至非因欲乍還。仁體何曾至處遠,多為起念隔千山。”f祁承 :《和張無垢先生論語頌》,《澹生堂集》第4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第194頁。此詩可能受到禪家臨濟宗的影響。臨濟宗又分黃龍派、楊岐派等支流,與張九成交往密切的大慧宗杲,即為楊岐派的傳人。臨濟禪師義玄曾說:“爾欲得作佛,莫隨萬物。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心不生,萬法無咎。”g釋義玄:《鎮(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第47卷,502頁中。祁承 對《我欲仁節(jié)》的解讀,背離正統(tǒng)的解法,提出仁道不在遠處、不在行事,而在于自身,這顯是借用佛道隨心而生的觀點。但是祁承 進一步認為求得仁體,要破除“疑情”,不能“起念”,達到消除一切思維的空白狀態(tài),否則就會與仁體“相隔千山”,這近似楊岐宗杲的觀點。

總體來看,隨著張九成著作在晚明的重新刊刻,《論語》詩一度在受心學思想影響的文人中流行,這些所謂“發(fā)儒者之深蘊”的詩歌,充滿著心學狂禪的意味,大多闌入以禪解《論語》的門徑,主要陳說哲理,雖然有時會損于詩歌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但宋代理學家如邵雍、朱熹等人的“理學詩”,詩意中富含哲理,亦有特定的美學意蘊,有時文學性較高。明代《論語》詩接近于此。而且這些詩語言通俗淺白,時有對儒學弊端的露骨譏刺,是其價值之所在。

三、清初彰顯文學性的游戲體《論語》詩

明末清初,伴隨天崩地裂的社會動蕩,士人們發(fā)出經(jīng)世救世的呼聲,思想界興起一股反思王學的思潮,陽明心學浮華空言之弊,更是被當做禍亂陸沉的原因。加上滿人入清之初崇朱黜王,順康之際,王學顯露出頹勢,風氣開始轉(zhuǎn)變,富有文學意味的游戲《論語》詩開始出現(xiàn)。

“游戲八股”是明清文人在某些特定的處境中,藉此發(fā)揮文藝心理宣泄功能的特殊文體。清初人張潮也曾寫作八股詩,蔡方炳為其《尺牘偶存》作序說:“今人讀圣賢書,束縛于八股之業(yè),奇才無以自聘,間肆力于詩歌、古文,以露其才;則父誡其子,兄誡其弟,師誡其徒,慮其妨于制舉,禁使勿作。(中略)以今日而求二者之兼才難矣,渾二者而一之益奇矣。(漲潮)一日偶以圣賢書命題作八股詩若干首。窺其似不離于八股,按其實,則五七言詩也?!盿張潮:《尺牘偶存》卷首,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刊本。文人想要彰顯才華,卻迫于現(xiàn)實中科舉考試的原因,不能直接用詩歌的方式展示,只能以八股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式,“代圣人立言”,來表現(xiàn)自己的才氣。

清初揚州遺民文人范荃,自號鷗盟野老,隱逸不出,有陶淵明遺風。他愛好詩詞,率意自娛,不較工拙??滴跞晌纾?702),范荃受友人寫作《論語》制藝影響,涉筆而成《論語詩》一卷。他說:“秋翎文君取《魯論》章句標目為題,撰制藝二十篇,一時和者不少。郭引年午日歸侍北堂,一日成文如其數(shù)。余思見二君之文而未得,老而昏眊,于此道益覺疏遜。因師法其意而衍作七言律二十首。(中略)吾技窮鼯鼠,巧遜網(wǎng)蟲;雖吐盡蠶絲,老不作繭,質(zhì)之二君,以博一笑。”如《微子第十八》詩云:“毫邑頻遷詠式微,三仁難為挽斜暉。滔滔日下將焉往,落落孤行豈奮飛。八士興邦龍馬健,耦耕避世鳳凰饑,空憐衰老猶行路,柳下高風未可違。”b范荃:《論語詩》,范荃撰,焦循鈔:《石湖集》第4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這首詩隱微地引用《論語》章句,嘆惋周代隱士不得建功立業(yè),只得默默持守清白高逸品性。因為是隨意興起“游戲”之作,所以比起宋明以來的此題詩歌,沒有沾染上性理詩氣味,相對張九成詩,不是完全著力于鋪敘闡發(fā)《論語》某些具體的語句,而是連綴《論語》數(shù)典,顯得靈動活潑些,蒙學應試的習氣自然也不濃厚。

清初以“游戲文字”的方式創(chuàng)作《論語》詩,發(fā)揮詩歌文學特性,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是尤侗。尤侗是身歷萬歷、泰昌、天啟、崇禎、順治、康熙六朝的“老名士”、“真才子”。清初吳地的才子文化本來就以狂誕為典型性格,尤侗模仿金圣嘆,才子爭名心態(tài),橫貫其一生。尤侗的《論語詩》即其“爭名心態(tài)”的表現(xiàn)。尤侗在科場上從十五歲參加童子試起,長期淹蹇不順。崇禎十五年(1643)科試不第;順治三年(1646)鄉(xiāng)試僅中副榜;順治五年再赴省試又不第;順治八年八月第三次參加省試,結(jié)果還是不中。順治九年(1652),才以副榜身份再次參加廷試。面對科舉的不利,尤侗試圖用吳中士子傳統(tǒng)的放縱狂誕的型格,證明、顯示自己的驚艷才華。憑藉破體游戲的筆墨,尤侗意圖用詩歌的方式來抒寫《四書》,以之造就自己的聲名。他說:“唐人以詩取士,亦用四子題。(中略)今春入長安,見新郎君東涂西抹,方以制義爭霸。(中略)因仿唐人法,于諸公三試日,各賦十題,酒酣耳熱,叉手便成。觀者當憫其無聊,勿以嘻笑怒罵律之。若比于張子韶《論語頌》,則吾豈敢。”c尤侗:《論語詩》前序,《尤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32頁。尤侗以此新奇的樣式,證明其具備高度熟練駕御八股的能力;同時游戲八股的抒寫,亦可慰藉才子苦澀的心靈,體認其存在的價值。文人既然“游戲八股”,那么,儒家經(jīng)典的官方解釋就會退去其神圣的光芒,所謂“子史佛經(jīng),盡入圣賢口吻;稗官野史,悉為制義新篇”。a葉夢珠:《閱世編》卷8《文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83頁。尤侗在經(jīng)學思想上對朱熹批判比較尖銳,如《艮齋雜說》中批駁朱熹肆意增補淆亂經(jīng)書。對朱熹的《四書集注》,他說:“《大學》之書,莫善于《禮記》,莫不善于石經(jīng)。(中略)及而二程皆有改本,朱子又改之,獨行于世。(中略)二程原未補注,而朱子云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似添蛇足。且其詞粗淺,不類古文。”b尤侗:《艮齋雜說 續(xù)說 看鑒偶評》,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24頁。尤侗對正統(tǒng)朱子理學的背離,與其頗受帶有心學色彩的禪宗思想影響有關(guān),這也是他選擇《論語詩》這樣的形式,展示自我的才情的直接原因。作為才子文人,他不諱言其融合儒、釋的傾向。他認為:“儒釋二教,相非久矣。近見《竹窗二筆》,頗可折衷。其言曰:二教圣人,設化各有所生,不必歧而二之,亦不必強而合之?!眂尤侗:《艮齋雜說 續(xù)說 看鑒偶評》,第183-184頁。才名意識,對朱學的背違,融合儒、禪的思想,這數(shù)重合力促成了尤侗模仿張九成,創(chuàng)作游戲體《論語詩》組詩。

就尤侗《論語詩》本身而言,其文學性超越了前代各家之作,成為詩史上最有名的《論語》詩。前述同類詩歌“殆同書鈔”,詩味淡寡;而尤侗《論語詩》基本上擺脫了此前不足,具有濃厚的抒情風味。尤侗的《論語詩》,雖然也摘鈔《論語》語句為題,但往往拋棄那些哲理意味的話題;詩歌的意脈也不圍繞釋說經(jīng)義來展開,而是選擇眾多生動鮮明的意象,從整體上去營造構(gòu)想相關(guān)詩境,境、象兩相自然湊泊,體現(xiàn)出尤侗自覺的美學意識。如《有朋自遠方來》詩云:“雞鳴風雨閉門時,門外車聲千里遲。乍望楚山逢宋玉,正彈流水對鐘期。一梁落月添新夢,三徑停云憶舊詞。共把高文醉樽酒,莫將姓氏問屠兒?!眃尤侗:《論語詩》其一,《尤侗集》,第532頁。首聯(lián)“雞鳴風雨”用《詩經(jīng)·鄭風·風雨》詩小序“風雨思君子也”語意。頷聯(lián)援用兩典,一為《列子·湯問》記載的伯牙以鐘子期為知音的故事,一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指楚王與神女相會的艷情故事?!叭龔健庇谩陡呤總鳌肥Y詡事,“停云”為陶淵明所寫的思念親友詩歌?!皢柾纼骸卑涤谩度o舊事》記載劉邦父親思鄉(xiāng)親友,劉邦建新豐市事。詩歌塑造出這樣的意境:在瀟瀟風雨中,雞鳴之時,詩人閉戶獨居,突然聽到門外遠處陣陣車馬聲,可能詩人開窗遠望,遠方青山邊遙遙望見好友的行蹤,那是惺惺相惜的知己,而自己正彈著《高山流水》。后兩聯(lián)寫自己和友朋徹夜長談,吟詩飲酒,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歌詩順著題目“有朋自遠方來”而來,主要以“思友”為核心組織意象,首句暗點“有朋”,次句暗點“遠方”,尾聯(lián)點化出下文“不亦說乎”之意,綰結(jié)緊密,符合八股筆法。但用“宋玉”典以男女艷情寫朋友之事,則顯得荒誕不經(jīng),或許尤侗是想顯現(xiàn)狂誕的才子風流氣??傊?,這首詩背離宋以來《論語》詩解經(jīng)訓蒙的傳統(tǒng),將經(jīng)學義理轉(zhuǎn)換為文學興象,而暗合八股文法,使此類詩歌在寫法上得以大幅度提升。最見游戲文字風趣的《子見南子》一詩,詩歌筆調(diào)輕松地調(diào)侃孔子,給人以滑稽幽默感。詩云:“紫袖昭容岀戶迎,夫人妝罷拜先生。低鬟蟬影搖釵麗,卷幕花香入佩輕。何意草茅瞻絕世?卻教閨閣慕高名。傍人莫笑婁豬定,曾聽轔轔過闕聲?!眅尤侗:《論語詩》其十,《尤侗集》,第534頁??鬃右娔献?,爭議頗多。尤侗濃詞艷墨,描摹南子含羞多姿,來會見孔子,這一幕有似情人約會。頸聯(lián)將南子稱譽為絕代佳人,把南子的淫亂專權(quán)一筆抹過。最后一聯(lián)說圣人孔子都來會晤南子,所以南子的污名實不足信。詩歌為南子正名,把夫子會見南子描寫成生香活色的艷情故事,怪誕而大膽?!按ト肆⒀浴钡摹墩撜Z詩》變成了對孔子的隱性嘲諷,就此也可見組詩在命意謀篇上迥異于前人之作。

尤侗游戲體《論語詩》在當時的流播影響比較廣泛。其后摹擬尤侗科場游戲之作,以乾隆間詩人吳鎮(zhèn)的《論語》組詩較為有名。吳鎮(zhèn)的青壯年,處于清學由初期經(jīng)世學風轉(zhuǎn)移到乾嘉考據(jù)學風的過渡時期,他乾隆二十六年(1761)第六次到北京應會試,創(chuàng)作《四書六韻詩》組詩。吳鎮(zhèn)說:“尤西堂先生好為游戲之文,其《四書》題詩尤為三家村學究之所傳誦,然要之皆七言律,于試帖無當也。(中略)予舌耕之暇,戲為此體,凡得二十首,抽黃媲白,僅可得鄉(xiāng)里小兒之一笑?!盿吳鎮(zhèn):《四書六韻詩跋》,《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4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37頁。《四書六韻詩》從立題構(gòu)想模仿尤侗游戲之作,“以博一笑”,不過詩題內(nèi)容則擴大到《論語》《孟子》;藝術(shù)風格也近于尤詩,偏重性靈?!端臅嵲姟凡灰哉f解經(jīng)文為宗旨,也不注重抒發(fā)天道心性,和宋代的《論語》詩存有差距。詩歌有著性靈派抒寫自我個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開拓出詠經(jīng)詩的文學性。游戲體《論語》詩到晚清尚有余風流脈,如畢梅《論語說》二卷,采用“每章四句,每句五言”的方式,“似詩非詩,似說不說”,“正喻并用,莊雜陳,書旨所在,俱可于言外會之,妙解人頤,不讓匡衡之說詩也”?!墩撜Z說》形式活潑,自注較多,在思想上對程、朱學說“諸可從則從,不可從則直抒己見”,b史夢蘭:《論語說序》,畢梅:《論語說》卷首,清光緒二年刊本比較大膽犀利。

總之,清初學術(shù)思想的實學轉(zhuǎn)向,使得明代理學家模仿張九成《論語絕句》,帶有心學意味的詠經(jīng)詩創(chuàng)作潮流發(fā)生轉(zhuǎn)變。清初以尤侗為代表,通過詠《論語》,用“游戲八股”筆墨,宣泄自我身世坎坷不平之氣,顯露自己的文學才華,嘲弄譏諷官方正統(tǒng)經(jīng)學思想,表現(xiàn)出濃郁的抒情性,朝著詩歌的文學本位回歸,具有深厚的審美價值,成為《論語》詩發(fā)展史上的高峰。游戲體《論語》詩也成為詠經(jīng)詩最容易彰顯文學性的創(chuàng)作范式。

四、論史證經(jīng):中晚清的《論語》詩“以學為詩”范式

科場游戲體《論語》詩創(chuàng)作模式,由于清中期學術(shù)的樸學轉(zhuǎn)向和科場加試試帖詩的出現(xiàn),逐漸失去活力。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第一,由于清朝恢復了唐人科舉試詩的傳統(tǒng),這樣用詩歌來游戲八股,其存在的現(xiàn)實功利價值就失卻根基。乾隆二十二年(1757)諭旨制定“會試第二場表文易以五言八韻唐律一首”。c《清實錄》第15冊,《高宗實錄(七)》 卷531 ,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694頁。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諭旨制定鄉(xiāng)、會試分年輪試一經(jīng),首場試五言八韻詩一首。此后清代科舉考試中,長期采用試帖詩來選拔人才??婆e加考五言八韻律詩,涌現(xiàn)大量的試帖詩選本,但此類書籍中卻沒有類似《論語詩》的詠經(jīng)詩體,這主要因為“制藝及經(jīng)義之題,以四子書及五經(jīng)為范圍。試律之題,則不拘何書皆可用”。d梁章鉅:《試律叢話》例言,《制義叢話 試律叢話》,上海:上海書店,2001年,第495頁。試律的出題非常廣泛,乾隆四十九年甚至用“南坍北漲”為題。試律詩的命題不限于四書五經(jīng),那么,寫作《論語》詩來當作童蒙教材,且在科舉不利時,用《論語》詩來展示文學才華,就屬于無的放矢了。第二,因為乾隆中期開始考據(jù)學盛行,正統(tǒng)理學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日趨下降,科舉應試中即可見此風氣,“實證學風滲透在時文的《四書》解釋,以致吸收古注考證史實的時文頻頻出現(xiàn)”,“是有清一代科場的一大特征”。e佐野公治:《四書學史的研究》,張文朝、莊兵譯,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377頁。甚而“宋學與漢學爭儒家正統(tǒng)之戰(zhàn),影響鄉(xiāng)試和會試中的策論題與答案”。f本杰明·艾爾曼:《清代科舉與經(jīng)學的關(guān)系》,《經(jīng)學 科舉 文化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169頁。第三,經(jīng)學推重考據(jù)之風,不免會排斥宋人《論語》詩這類抒寫性理形式的詩歌。更何況漢代經(jīng)書注釋,《書》《易》《春秋》《三禮》,文辭古奧,名物制度繁多,漢儒多明其訓詁名物。《論》《孟》詞旨顯明,多闡釋其義理,類似宋人“口義”之學。在推崇漢學的考訂家眼中,《論語》可考據(jù)之處遠不如其他經(jīng)書。所以乾嘉學術(shù)背景下的“考據(jù)詩”盛行,也難以兼容過去的《論語》詩風格體制。宋代《論語》詩體式難以延續(xù)。在此之后,詠經(jīng)詩的創(chuàng)作逐步轉(zhuǎn)向文士閱讀經(jīng)類書籍的讀經(jīng)書詩;詩歌既可以抒寫詩人胸襟情意,也可以體現(xiàn)其對經(jīng)書的評介和學術(shù)見解,但其解經(jīng)、蒙學、性理的意味已經(jīng)逐步消弭,“游戲筆墨”的《論語詩》也再無創(chuàng)作動力。此際文人的《論語》詩創(chuàng)作范式轉(zhuǎn)向“論史證經(jīng)”的“以學為詩”模式,開創(chuàng)出“以筋骨思理勝”范式的《論語》詩。

嘉慶六年(1801)性靈派后勁舒位用“史評”方式創(chuàng)作的《讀論語詩六十首》,為中晚清《論語》詩“以學為詩”范式的代表作。舒位主張以史學貫通經(jīng)學,曾說:“康成實窮經(jīng),溫公兼治史。成敗與利鈍,必有取乎此?!眊舒位:《瓶水齋詩集》卷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436-437頁。他認為窮經(jīng)和治史須合而為一,這是當世治道成敗的基礎,史家必須發(fā)揮春秋大義。在詩歌與經(jīng)、史的關(guān)系上,舒位主張“今詩具文章,經(jīng)史之所聚。豈有未讀書,便可躭佳句”。a舒位:《瓶水齋詩集》卷8,第714-715頁。詩歌要文采彰顯,汲取經(jīng)書史籍的精華。他還說“亮哉三長才學識,作詩與史合一轍”,b舒位:《瓶水齋詩集》卷8,第300頁。只有結(jié)合詩與史,才能統(tǒng)一創(chuàng)作主體的才、學、識,才能發(fā)揮作家的“識”力。

舒位《讀論語詩》具有清詩“以學為詩”特征,不同于宋人“性理”詩借藝術(shù)以體現(xiàn)心性天道,也不同于解釋經(jīng)書的蒙學歌訣。而是“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有典型的宋詩風格。《讀論語詩》組詩每首詩不再引用《論語》原文為詩題,也不再圍繞《論語》中闡述的義理來架構(gòu)主題,完全擺脫了前代《論語》詩科舉化、理學化的特征,使得此類詩成為文人讀書生活中述懷逞學的文體。《讀論語詩》摭取《論語》記載的相關(guān)人物歷史事跡,并取它書擴充展現(xiàn)人物的主要生平,從史家的角度去評價《論語》中人物,以詩歌的形式來進行“史評”?!墩撜Z》本來偏重思想性,但詩歌卻重視評論人物的行跡,正符合其“經(jīng)、史結(jié)合”的主張,亦可發(fā)揚其“識”力。如“孔子見南子”節(jié),在《論語》中,最易引起后人對孔子的異議,詩歌就此翻空出新。其十七寫道:“郊外歌婁豬,是男子好色。囿中視蜚鴻,惟男子好德。消息隔傾城,招搖閧過市。意將示國人,為能用君子。既釋蒯瞶疑,亦掩靈公恥。艾豭或不來,雄狐或不死。圣人于此時,潛消禍患耳。退亦有后言,鮀佞宋朝美。試觀王孫賈,慫惥老婦祭。面折無所禱,即是天厭意。子路婞直人,究未解此義。故當絕糧時,余怒見辭氣。何以彌子瑕,瑣瑣為道地。美人不可思,頑童豈堪比。惡者不忘善,淫者不忘貞。女子或憐才,婦人尤好名。譬如唐武瞾,最愛張昌宗。及其聞國政,不廢狄梁公。南子之才略,或遜武媚娘。南子之器識,已過秦始皇?!眂舒位:《瓶水齋詩集》卷9,第360頁。詩歌開端即用《左傳》定公十一年批評南子、宋朝淫亂之事。不過舒位在此處屬于典故反用,意指宋朝本來品性敗壞,被人用“男人好色”搪塞過去,而南子卻遭世人詬病。再反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典故,說梁惠王談吐逸樂,修建宮室苑囿,卻被當做“男子好德”。接著反用《史記·孔子世家》典故,說南子、衛(wèi)靈公同車出行,招搖過市,讓孔子為次乘,是顯示國君能夠任用賢人,還能使太子蒯瞶釋疑。再正用《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和《論語·八佾》“與其媚與奧,寧媚于灶”典故,說明孔子認為得罪于上天,祈禱也無用。舒位接著批評子路不是“解人”;稱贊南子雖淫,但是憐才好名,雖然才略遜于武則天,但器識過于秦始皇。這首詩典實密集,圍繞“南子見孔子”史跡展開,并替孔子的行為不當辯解開脫。儒家典籍與史書貶低南子的形象,舒位卻極力重塑其正面形象,認為南子“愛才有識”,真可謂是驚天霹靂。當然稱賞南子能夠“憐才”、富有“器識”,亦可能是舒位九試不中,成為盛世中的畸零人,因之出此憤激之言。舒詩典重繁復,用筆深曲,命意深刻,這與尤侗《論語詩》寫南子筆調(diào)輕松幽默、活色生香,筆墨畦徑大異,也見得舒位“以學為詩”的手段??傮w而言,舒位運用其廣博淵深的知識、大膽深刻的識見、踔厲風發(fā)的才華,著力擴展詩歌的議論功能,將《論語》當史書來讀,風格上是對宋詩議論特點的繼承和發(fā)展。這與以前的《論語》詩有著較大的差別,亦符合其詩歌逞才炫學、識見新奇的特點,成為清代《論語》詩“以學為詩”的范型?!蹲x論語詩》雖有著明顯的“學問化”傾向,但廣博陸離、議論風發(fā)、思理深刻,符合宋代詩歌的美學范型,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此后也有順應時流,用經(jīng)學考據(jù)的方式來寫詠經(jīng)詩的。無奈文士作此類題目,往往力不從心,《四書》學亦不是清代考據(jù)學者研究的重心所在。如道光時許瑤光有《讀論語》一詩,詩云“詞簡味偏長,東周木鐸揚。兒童能誦習,圣哲若趨蹌。淡淡籠千古,庸庸冠百王。始之論道德,原不鬭文章”。詩歌平淡寡味,步趨宋人此體訓蒙格調(diào),毫無特色。許瑤光集中吟詠《論語》詩只此一首,但詠《詩經(jīng)》卻不少,乾嘉以后此類詩歌轉(zhuǎn)向“以學為詩”由此可以窺探。如其《再讀詩經(jīng)四十二首》大型組詩的自序說:“向未精研注疏,何敢輕說經(jīng)文。(中略)。偶有觸發(fā),屬為絕句,前人有有韻之語錄,正不妨有有韻之訓詁,妄何敢辭,要免飽食終日之疚,足矣!”他明確指出,既然宋代道學興起,詠經(jīng)詩歌體制為“有韻之語錄”,那么清代考據(jù)學盛行,詠經(jīng)詩轉(zhuǎn)換為有韻之訓詁考據(jù),那是理所當然的了。在這里,他在不經(jīng)意中道出了清代詩歌“以考據(jù)為詩”的歷史淵源以及轉(zhuǎn)化機制,也為這類詩歌尋求到本質(zhì)異化的理由。許詩如“庭燎鸞旗魏闕前,雅詩出變早朝篇。商量艾字同頒白,正是東方曙色天”。詩歌自注曰:“艾葉面青里白,故五十曰艾,言發(fā)色半百也。即少艾之艾,當亦形其發(fā)青面白。夜未艾,自是天未半白,與黎明字相通,注作盡解,似誤。”a以上見許瑤光《云門詩草》卷1,《清代詩文集匯編》第 66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441-443頁。《小雅·庭燎》“夜未艾”句,朱熹《詩集傳》中注為“艾,盡也”?!鞍弊?,《毛詩》注為“久”,鄭《箋》為“芟末”,孔《疏》傾向于鄭玄的觀點,認為毛《傳》“艾”字“取老之意”不妥。朱熹的解釋與此皆不盡同。許瑤光解釋“艾”為“發(fā)色半白”,老年之意,與毛《傳》相通,亦無不當。詩歌屬于典型的考據(jù)詩,自注的字數(shù)數(shù)倍于詩歌本文,極力發(fā)揮其闡釋學術(shù)見解的作用,可以當作小型的學術(shù)論文閱讀,可是如此作詩,詩歌的抒情意旨喪失殆盡。

在樸學之風高漲,士人們爭相以“考據(jù)學問”為高的社會態(tài)勢中,本不擅長于樸學考證的文士,為了炫耀才學刻意雕刻而為此等劣作,留為后世的笑柄。文士的詠經(jīng)詩,在學人手中同樣難以振作,乾嘉之后逐漸淡出文人學士的視野,不再有著名的大型組詩出現(xiàn)。而接替這種詩體形式的是反映大量的金石考據(jù)、名物辨索、題書詠物的“考據(jù)詩”出現(xiàn),這些詩歌是游心翰墨的學士經(jīng)生長期浸潤熏習于人文氛圍中,不自覺形成的愛好習慣。此即徐世昌所說:“肴核《墳》、《典》,粉澤《蒼》、《凡》。并足證經(jīng),亦資補史。”b徐世昌:《晚晴簃詩匯敘》,徐世昌著、傅卜棠編校:《晚晴簃詩話》附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527頁。時代學術(shù)風氣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因子。從宋代綿延而來的《論語》詩在清代學術(shù)轉(zhuǎn)型時,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清代全祖望認為《經(jīng)義考》著錄的“張九成之《論語詩》,宇文虛中、洪皓之《春秋百詠》,方回之《易吟》,偶然之翰墨也”,“粗涉于經(jīng),而原非解經(jīng)者,不必收也”。c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卷41《簡帖》,朱鑄禹:《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614-1616頁。這些詩歌,是經(jīng)學與其他學科門類相互交叉糾葛而形成,從寬泛的角度來說,皆可目為“詠經(jīng)詩”。從某些方面來說,詠經(jīng)詩對詩歌美學價值有所傷害,但在某些情境中,經(jīng)學與詩學的結(jié)合,亦能發(fā)揮兩者的特性,生成別樣的藝術(shù)風貌。《論語》詩創(chuàng)體于宋代,明代中后期創(chuàng)作盛行,基本上以闡發(fā)心學思想為主,有著特定的文學趣味。發(fā)展到清代,隨著學術(shù)、科舉環(huán)境的變化,清初游戲體《論語》詩文學抒情性凸顯,清中期《論語》詩偏重于“論史證經(jīng)”,具有宋詩審美特色,乾嘉以后則偏重于考據(jù),最后詠經(jīng)《論語》詩歸化為“考據(jù)詩”。經(jīng)學思想和科考制度,成為歷代《論語》詩創(chuàng)作范式轉(zhuǎn)變和文學性流變的關(guān)鍵。

猜你喜歡
南子論語詩歌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詩歌不除外
記憶旅行者
女友(2021年8期)2021-08-13 02:30:33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見南子一場雙贏的赴約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南子的詩
詩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31
嘉善县| 乌什县| 平顺县| 林甸县| 紫阳县| 师宗县| 屯门区| 钟山县| 繁峙县| 德清县| 钟祥市| 芷江| 德惠市| 百色市| 新宁县| 洪湖市| 富宁县| 龙陵县| 建昌县| 隆回县| 金门县| 黄浦区| 仪征市| 手游| 大竹县| 广丰县| 贡觉县| 万载县| 唐山市| 栖霞市| 西和县| 潜江市| 平遥县| 六枝特区| 克什克腾旗| 沾益县| 常山县| 昆明市| 高陵县| 阿克陶县|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