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必俊
(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 江蘇 鹽城 224000)
《論語》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痹凇白寣W引思”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活動都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思考,自己感悟,自己發(fā)問……教師不用“講”來代替學生的“學”,教師作為“引導者”,作用就是在關鍵處適時地“點撥”。教師的點撥是激勵、喚醒與鼓舞,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發(fā)掘?qū)W生的諸多潛能。教師若有靈動的教學機智,適時適地地精妙“點撥”,則會在“山重水復”之時,迎來“柳暗花明”,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為你的課堂增添亮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級教師于漪的:“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睂胄抡n,是進入課堂的第一道門。教師能用好導語,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好的導語,不僅能先聲奪人,吸引學生,而且也可以為新課預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為全文的學習做好鋪設。
在教學《三袋麥子》時,教師這樣導入:“今年是個豐收年,土地爺爺種的麥子豐收了,他要送給我們每個小朋友一袋麥子。如果你得到了這袋麥子,你會用它做什么呢?”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一點撥,看似簡單,卻為后面進入課文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如果沒有這個問題的思考,學生很容易被課文內(nèi)容牽著走,陷入課文“定勢”。有了這個伏筆,在后來討論“你認為誰的做法好”這個問題時,沒有出現(xiàn)一致認為小猴的做法好的現(xiàn)象,有的說:“我覺得小豬的做法很有道理,他吃得開心,日子過得很充實,有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味道。”還有的說:“我認為小牛做法好,他不僅勤勞節(jié)儉,而且做事有計劃?!边€有的說“如果給我一袋麥子,我不會像小猴那樣把麥子全種掉,我會種一半,另一半留著享用?!鄙踔劣型瑢W說:“我會挑選其中顆粒飽滿的種到地里,麥子一定會長得更好,剩下的磨成面粉,做出食品,和大家一起分享?!薄鞣N答案精彩紛呈,這都源于開始的導入做好了鋪墊。
學貴有疑。清人劉開曾說:“君子學必好問。問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币蓡柺菍W生思維的火花、智慧的源泉。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有時通過自己的思考就能解決,有時會在問題面前止步不前,這時,教師不要把學生直接“拎”過河,而是為學生指引方向,讓學生找到“過河”的方法。教師在學生疑問時的點撥,會讓學生有“撥開云霧見青天”的喜悅。
《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中學生在學習李沖和洪教頭初次相遇這部分是,有一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林沖為什么對傲慢無禮的洪教頭那般客氣?”這時有學生立即回答:“因為洪教頭是柴進的師傅,所以林沖對他很敬重。”“那后來在比武中為什么又對他不客氣了呢?”我感到教師點撥的良機來了:“洪教頭是柴進的師傅嗎?
從哪里看出來?”又一學生說:“課文中說‘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傅了?!@句話告訴我們這只是林沖的想法?!蔽页脵C總結(jié)“林沖心思縝密,善于察言觀色。課文中還有一句話也提示我們林教頭不是柴進的師傅,誰能找到這句話?”不一會,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柴進說‘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頭的本事,林武師就不要推辭了?!襁M這樣說,說明洪教頭和林沖一樣,只是柴進莊上的客人,而并非柴進的師傅?!薄八源藭r,林沖才肯放開手腳,沒有對洪教頭客氣,用高強的武藝把傲慢囂張的洪教頭羞辱了一番?!?/p>
有些教學資源確實來自學生的“無心插柳”,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可能未曾考慮過,一些教學參考書也不見得提到過,教師若善于抓住 “疑問”稍加挖掘,就有可能深入文章內(nèi)容,由此及彼進行推理,層層遞進,對文章的細節(jié)、人物的性格會有更透徹的分析。這樣的生成過程,應是學生學習的高一層境界。
學生在課堂上有爭論,能調(diào)動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十分關切地對待孩子內(nèi)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他們,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要以平等待人的態(tài)度參加他們的爭論?!?/p>
把握課堂內(nèi)與眾不同的聲音,教師就能讓自己的課堂煥發(fā)出不能預設的精彩,在這時候,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爭論,教師不要明確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而要恰當?shù)匾龑Ш⒆幼约喝ニ伎?明辨是非。教師的點撥應該是畫龍點睛之筆。
教學《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課,課堂上學生就“愛因斯坦偉大嗎?”這個問題展開爭論。有的學生認為“愛因斯坦并不偉大,連衣服都不會穿,房間也不會收拾,談不上偉大。”有的學生認為“愛因斯坦很偉大,他是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時,教師適時點撥:“你們認為愛因斯坦不會穿衣服、收拾房間和他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這時,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和小女孩相撞的細節(jié),再聯(lián)系愛因斯坦衣著的描寫,明白了“愛因斯坦忽略生活小節(jié),是因為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無暇顧及自己的個人生活;他很謙遜,關愛孩子,樂于和小孩交往,有一顆童心;他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所以愛因斯坦是‘偉大’的,值得我們永遠懷念與敬仰?!贝藭r,學生對愛因斯坦“偉大”的理解變得更加豐滿了。
學生通過教師的點撥,自覺主動地參與,并認真研讀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間所蘊涵的前因后果。這樣自讀自悟所生成的教育意義與教師的生硬解釋有著天壤之別。教師除了要熟知文本的內(nèi)容,更要有一顆敏銳的心,即時捕捉到學生認知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師點撥到位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自然會水到渠成。
教學,最重要的不是看學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學會了什么,而是看學生是否以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參與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之間心靈溝通、智慧碰撞的對話過程。因為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認知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當學生的理解走入歧途的時候,教師就不能是放任自流的旁觀者,或是毫無價值趨向的中立者,更不能是不分青紅皂白一棒子打死的獨裁者,而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引路人。
在學習《三打白骨精》一課后,讓學生談談對課文中人物的看法,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認為白骨精她為了吃到唐僧肉,肯動腦筋,想辦法,一次兩次失敗仍不灰心,說明她有恒心有毅力,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此言一出,竟有好多學生都表示贊同。我問:“老師想請問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學生都說是壞事。“白骨精堅持不懈地去做壞事,我們應該佩服她嗎?”很顯然這樣一引導,結(jié)果不言自明。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任何一門學科必須首先關注人的“核心素養(yǎng)”,把“立德樹人”作為最根本的任務。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道德觀、人生觀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偏差,教師有必要進行說服引導,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課堂是活的,是個充滿未知的變數(shù),具有動態(tài)生成的特性。課堂上,有些教學資源會突如其來,教師往往來不及仔細推敲,也不能在課前就完全預設。即使教師事先備課再充分,也難以預料課堂上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和事件。在有些教師眼里,教學意外就意味著教學設計不到位,預設不充分,學生配合不成功,教學效果不好,為了減少意外的發(fā)生,他們千方百計地把課“做”得圓滿,不容許學生有出錯的余地。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固然好,但是,當我們面對無法回避的教學意外時,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及時引導,靈活重構(gòu),從而使課堂上的意外轉(zhuǎn)化成教學中寶貴的課程資源。
在學習《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時,一學生說:“課文中這樣寫道‘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他們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彭德懷雙手叉在腰間怒吼道。如果我是副官長,我就不開槍,我就不相信,彭德懷司令會真的槍斃副官長?!边@是孩子內(nèi)心真實想法,能說出來難能可貴,可是怎樣讓他知道這是彭德懷不得已的命令?于是我問:“如果不殺大黑騾子,結(jié)果會怎樣?”有同學說:“戰(zhàn)士們連野菜都吃不上了,不殺大黑騾子,戰(zhàn)士們都會餓死?!蔽矣謫?“副官長明白這個道理嗎?其他戰(zhàn)士明白這個道理嗎?其實,彭總司令、副官長、戰(zhàn)士們心情都一樣,雖有萬般不舍,萬般悲痛,但為了使戰(zhàn)士們擺脫因饑餓而面臨死亡威脅的困境,不得不忍痛殺掉大黑騾子?!边@樣一來,學生心中那種自私的想法一下子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彭德懷那種愛騾子更愛戰(zhàn)士的高尚情懷。
法國作家、哲學家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睂W生的閱讀感悟帶有個性化的特點,這些個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課堂的爭鳴。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意外,教師要善于抓住它,隨機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而不必擔心教學的進程偏離先前預設的軌道。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chǎn)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p>
在“讓學引思”的課堂上,面對學生一些反常的舉動時,出現(xiàn)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教師要化被動為主動,隨機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巧介入,妙點撥,為學生的學習做好鋪墊,破解學生心中的疑云,在激起的爭論中明辨是非,讓錯誤的思想得到糾正,讓不期而遇的意外生成必然的收獲。學生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對話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經(jīng)驗,交流相互的情感和體驗,提升各自的認識和審美。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讓課堂盡顯學生本色,煥發(fā)出生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