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凡+王戰(zhàn)林
摘要:本文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我國對圖情領域合著現象進行研究,通過Ucinet6社會網絡分析軟件對圖情機構中學者合著網絡進行中心性和可視化剖析,選擇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為研究對象進行討論。
關鍵詞:社會網絡分析法 合著網絡 Ucinet6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2-0251-02
一、引言
(一)合著現象的產生與發(fā)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合作關系逐步成為影響科學技術的重要元素,對合作現象的研討逐漸引發(fā)各領域專家的普遍關注。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現是學術文獻,經研究發(fā)現大部分文章由多名學者合作完成且有不同規(guī)模的研究團體,這有助于揭示學術團體的交流與合作特點,從而得出相關領域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律。[1]因而對合著現象的探討已成為學術研究發(fā)展的方向。
(二)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合著網絡中的應用
合著現象的前期發(fā)展比較簡單且存在不足,主要通過文獻計量方法分析學科合著研究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文獻計量忽視了作者在合著中的關聯,合著作者間存在實際的交互聯系以形成關聯密切的合著網絡,也就是我們引以注意的社會網絡關系。[2]
經研究發(fā)現,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的衡曉帆[3]運用可視化分析軟件引入作者署名順序對論文來源期刊、高產作者及機構、新增作者及機構進行合著分析。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圖書館的曹潔[4]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法對合著關系網絡密度、中心性及小團體進行分析,以揭示國內社會網絡分析領域內作者的合著關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榮先乾、覃桃[5]構建了圖情領域核心作者和web合著網絡,并提出解決文獻重復消歧和作者重名消歧的方法。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孟微、龐景安[6]通過Pajek軟件對《情報理論與實踐》的合著網絡及子網絡進行分析,揭示了情報學學科的整體科研情況。上海大學管理學院的陳少龍通過Pajek軟件對該學院合著現象進行剖析,得到機構內部作者間的文獻合著以及資源合理配置等信息。
二、數據來源與統(tǒng)計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為數據源,對2007—2016年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文獻發(fā)表情況進行檢索,專家姓名參考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官網的師資隊伍名單,文獻分類目錄限定為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作者單位為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并選擇模糊檢索以提高查全率和查準率。本文選擇EXCEL為主要數據分析軟件,通過文獻計量分析得到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10年間在圖情領域的文獻發(fā)表數據。
(二)合著研究的統(tǒng)計分析
通過檢索與統(tǒng)計,共得到949篇文獻,去除會議通知、論文索引、獨著文獻等,共獲得495篇合著文獻,其中合著文獻占總發(fā)文量的52.1%。歷年文獻合著數發(fā)展趨勢由圖1所示。
圖1 歷年發(fā)文量及合著數分布圖由圖1可見,近十年總發(fā)文量和文獻合著數發(fā)展趨勢基本一致,其發(fā)展在整體上呈增長趨勢,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描述:(1)2007—2010年,合著論文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其中2009年達到峰值,為整體上升階段;(2)2010—2012年,合著論文數量于2012年達到最低點43篇,但數量相差較小,該階段呈現略回落趨勢;(3)2012—2016年,合著論文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并在2015年有較大增長達到峰值114篇,該階段為快速發(fā)展階段。
經分析發(fā)現,合著發(fā)展雖存在小幅度波動,但整體呈穩(wěn)定上升趨勢,年文獻合著數基本維持在45篇以上,并在2009年和2015年出現兩個高峰??紤]到這一特殊情況,2009年和2015年在發(fā)文量和合著論文數量明顯上升且次年明顯下降,本文對其文章類型、期刊種類、文章作者進行研究,發(fā)現這兩年都有學術論壇征文活動。對其他年份文章題錄進行檢索,發(fā)現除2009年、2010年和2015年其他年份皆沒有征文通知,且2010年的文獻合著數量為第三位。因此推測2009年和2015年合著文獻激增的原因和學校舉辦征文活動有關,該活動引起廣泛師生關注,促進師生發(fā)表文章,增加文獻成果。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中心性分析
1.點度中心性分析
本文利用Ucinet6軟件進行點度中心性分析,先將合著網絡二值表導入Ucinet6軟件里,使其轉化為可識別的形式。通過菜單路徑Network 2.中間中心性分析 本文利用Ucinet6進行中間中心性分析,通過菜單路徑Network 通過中心性分析可發(fā)現一個機構內部的核心學者并了解資源運用于控制的基本狀況。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中心性兩項指標排名均居前的學者,可以認為這類學者如劉茲恒、吳慰慈、王子舟、李廣建、張久珍等是學者之間合作交流的重要橋梁,處于合著網絡的核心地位。
(二)可視化分析
利用Ucinet軟件得到可視化圖譜,具體結果見圖2。在圖中可清晰看出幾個中心節(jié)點,分別是劉茲恒、王子舟、賴茂生、王余光、吳慰慈、李廣建、張久珍、王建冬等。這幾位是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核心學者,與其他學者合作情況最為廣泛,也說明了他們在機構內部合著網絡中處于較為核心的位置。核心學者對于資源的控制能力較強,起到橋梁作用,能夠把其他學者合理結合起來,是整個合著網絡構建的關鍵。可視化圖譜展現了合著網絡的整體結構、核心作者及合著子群。在圖中看到部分核心學者之間聯系看起來略少,考慮到這是由于學者們研究的領域和專業(yè)方向不同。
圖2 基于Ucinet的合著網絡結構圖四、結論
本文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近十年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情領域作者合著現象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在中心性分析中,劉茲恒在點度中心性和中間中心性的分析數據都居于榜首,可見他與其他學者合作最多,思想交流和傳播知識的范圍很廣,在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較大影響力。
(2)在可視化圖譜分析中,我們得到劉茲恒、賴茂生、吳慰慈、王子舟、張久珍和李廣建所構成的核心團隊。我們發(fā)現團隊之間雖呈現合作交流的態(tài)勢,但合作研究度較低,沒有形成復雜網絡體系。本文推測其原因是各核心專家的研究方向不同且研究視角具有多樣化。
(3)在合著現象分析中發(fā)現定向性的小團體現象,主要為師生合作以及同師門內部合作。師生合作在機構內部合著中也占有很大比例。雖然小團體中資源充足交流便利,但也相對閉塞,建議學者們應加強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合作,以優(yōu)化團隊結構,提高科研質量。
圖情專業(yè)具有多學科融合的特點,需要廣泛師生共同協(xié)作以推動整個圖情領域的發(fā)展。經研究發(fā)現圖情機構中學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相對密切,且研究視角多樣化實現多向發(fā)展,這也符合了圖情領域學科交互融合的特征。在研究工作中,希望學科領域的核心專家能夠最大化發(fā)揮人際關系的收益和質量,獲得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增加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合作,從而推動學科領域知識的交換與傳播,實現圖情領域學科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振華.國內科技哲學領域合著者派系分析與可視化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78-85.
[2]姚嘯華.社會網絡分析法在圖情機構內部合著網絡的實證研究[J].現代情報,2011(7):51-54.
[3]衡曉帆,邱鵬君,王有國等.基于核心期刊論文的我國情報學合著網絡分析[J].情報雜志,2014(3):72-76.
[4]曹潔.基于作者合作關系的社會網絡分析——以國內社會網絡分析領域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12):130-131.
[5]榮先乾,覃桃.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圖情領域合著關系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界,2010(1):1-5.
[6]孟微,龐景安.Pajek在情報學合著網絡可視化研究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4):573-5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