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芬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6.69
摘要 目的:探究和分析宮內感染新生兒轉運至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過程中耳、咽拭子培養(yǎng)結果與新生兒感染的相關性。方法:收治從產科轉入NICU的新生兒100例,分兩組。探究耳、咽拭子陽性率與感染發(fā)病率的關系;分析轉運過程中外界污染菌與新生兒感染率之間的關系。結果:感染組新生兒的耳、咽拭子陽性率顯著高于非感染組(P<0.05);新生兒出生后,耳、咽拭子的陽性率會受到外界污染菌的影響,顯著增加新生兒感染的發(fā)生率。結論:耳、咽拭子與新生兒宮內感染有著非常顯著的關系;同時,患兒轉運的過程還會增加耳、咽拭子的陽性率,增加新生兒的感染率。
關鍵詞 宮腔內感染;新生兒;耳、咽拭子培養(yǎng)
資料與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從產科轉入NICU的新生兒100例。在這100例新生兒當中,排除重大內科疾病患兒、排除生殖道畸形孕婦娩出患兒;100例新生兒符合以下4個條件中的1個:①胎膜早破>18 h;②孕婦在妊娠晚期發(fā)熱或者血CRP、WBC升高;③胎兒宮內窘迫;④新生兒有出生窒息史。
方法:①病例分組:將這100例新生兒根據新生兒結局分感染組和非感染組兩組,感染組50例,非感染組50例。感染組的50例患兒再細分為血培養(yǎng)陽性組和臨床診斷細菌感染組。其中細菌感染指的是有臉色蒼白、皮膚發(fā)灰、周圍循環(huán)差,呼吸>60次/min,或出現呼吸暫停、呼吸功能不全、肌張力減低、嗜睡以及血壓降低等臨床表現,同時患兒出生后的12~48 h內CRP>10mg/L,但血培養(yǎng)呈陰性。在非感染組的50例新生兒中,出生后2h內的血培養(yǎng)陰性,且新生兒出生后12~48 h內外周血的CRP正常。②細菌培養(yǎng):首先,對出生后2 h內的新生兒應用抗生素前做血培養(yǎng)和CRP檢測,同時對新生兒的心率、呼吸等感染征象進行監(jiān)測,并在新生兒出生的3 d后進行CRP復查。對感染組和非感染組新生兒在轉運入NICU后,分別采集耳、咽拭子,并對耳、咽拭子進行細菌培養(yǎng),然后觀察兩組患兒發(fā)生感染病例數,對比兩組新生兒耳、咽拭子培養(yǎng)的陽性病例數。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新生兒宮內感染的病例數,耳、咽拭子培養(yǎng)陽性的病例數,同時觀察兩組新生兒在轉運入NICU后感染的臨床表現情況,觀察兩組新生兒的CRP檢查結果。
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兩組治療前后VAS值比較用t檢驗,兩組組間差異用X2檢驗進行比較,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感染組的50例新生兒中,耳、咽拭子細菌培養(yǎng)陽性13例,耳、咽拭子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26%;非感染組的新生兒50例中,耳、咽拭子細菌培養(yǎng)陽性2例,耳、咽拭子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4%。兩組新生兒的耳、咽拭子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從這一結果中可以看出,新生兒耳、咽拭子陽性率與新生兒宮腔內感染之間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
從感染組新生兒在轉運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后的耳、咽拭子細菌培養(yǎng)情況來看,感染組在轉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前耳、咽拭子的陽性率26%,轉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后6 h耳、咽拭子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34%,顯著高于轉運前的耳、咽拭子陽性率(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討論
從本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對于宮內感染的新生兒而言,從產房轉運至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的過程當中,新生兒會受到外界污染細菌的感染。新生兒在轉運的過程當中,一旦受到外界污染細菌的感染,耳、咽拭子陽性例數就會增加,同時也提高了新生兒感染的發(fā)生率。
宮內感染新生兒的耳、咽拭子陽性率與新生兒感染之間存在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同時,新生兒在轉運過程中,外界污染細菌的感染會增加耳、咽拭子陽性率及新生兒的感染率。另外,由于胎兒宮內感染會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健康與安全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如何預防和降低宮內感染是醫(yī)學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