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學校(215000)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在教學中占據很大比重,教師們對學生的識字情況都非常重視,但重視并不意味著有效,由于受應試教育和教師固有觀念的影響,識字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識字效果。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以提升學生的識字效果。
在低段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窄化識字的現象,教師們往往在讀準字音,記住字形上花費功夫較多,而對于生字的意義大多數教師總認為是中高年級的事,以至于學生的生字經常出現夾生現象。
對策一:明確識字目標。
識字目標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會認的字,只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大致了解字的意思即可;一部分是會認會寫的字,要求學生不光能夠讀準字音,而且能夠正確書寫,教師應明確識字目標,把生字的音形義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孤立識字現象的發(fā)生。
如在教學部編本語文教材第二冊十三課《荷葉圓圓》一課時,在認識“美”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觀察一下大屏幕上水花濺起的樣子,接著讓學生說說這水花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美不美?你們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當學生從觀察與朗讀中真正感受到“美”的時候,教師再趁機把這個“美”字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內,并讓學生說說寫這個字的時候,怎樣才能把這個字記得準,記得牢,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有學生說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羊字沒有尾巴,下面一個大字;有學生說“美”字在書寫的時候哪個橫要寫得長一點,哪個橫要寫得短一點,都要弄清楚,只有這樣,寫出來的生字才會既美觀又大方……在學生們盡情發(fā)表自己看法的基礎上,學生們對生字的了解也更加全面而深刻。
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在低段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機械抄寫詞語,生字等等灌輸式或者枯燥的識字方式,而忽略了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舍本逐末的識字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識字質量的提升。
對策二:轉變教學觀念。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不光要讓學生認讀,識記,理解生字,還應注重對學生識字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豐富學生的識字途徑,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快樂。
如在教學部編本語文教材第二冊十八課《小猴子下山》一課時,這一課中要求學生會認的字有“猴,結,掰,扛,滿,扔,摘,捧,瓜,抱,蹦,追”,要求會寫的字有“塊,嘗,瓜,空,非,往,進”等幾個。根據這一課生字的特點,教師可以采取歸類識字的方法,先讓學生給生字歸類。由于這些生字的特征比較明顯,學生們很容易就把會認的字中“掰,扛,扔,摘,捧,抱,追,進”等生字歸為一起。當教師問學生采用何種方法認識這些生字的時候,學生們一致認為采取演一演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教師就讓學生們以動作表演的形式認識這些生字,對于余下的生字,教師再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并且把識字的方法與大家分享與交流一下,如此教學,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起到了顯著的識字效果。
俗話說:“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可在實際識字教學中,許多教師卻沒有讓學生感受到生字的溫度,教學過于理性化,缺乏識字中與學生學習情感的交流與滲透,不利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對策三:喚起生活體驗。
在低段識字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的識字過程充滿溫度,讓學生感性識字,教師就應充分挖掘生字的內涵,拓寬識字的廣度,把生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結合起來,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強學生識字的愿望。
如在教學部編本語文教材第三冊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在學習“盯”這個生字的時候,有位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仔細觀察葫蘆主人的姿態(tài),再讓學生把與“盯”字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從中感悟到了什么?當學生從中感悟到葫蘆主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的時候,教師再讓學生回想一下在自己的平時生活中有沒有“盯”著某些東西的時候,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把“盯”字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說說從“盯”字的構字中自己懂得了什么?如此教學,學生們對生字的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
總之,在低段識字教學中,針對識字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應以“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為指引,明確識字的目標任務,并采取有效的識字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樂趣,提升識字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