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越來越注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而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中重點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忽視對小學生聽、說、讀方面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訓練能起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進而提高語言能力。本文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探討出加強朗讀訓練的有效措施,切實提高小學生語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加強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是對小學生母語的掌握和運用的培訓過程,使小學生能在學習漢語過程中,體會出文章及文字間傳遞出的中華文化及歷史韻味。小學生正處于為未來發(fā)展打基礎的年紀,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將語言知識簡單傳授,更應該注重小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朗讀訓練有助于小學生鍛煉語言組織能力、與人溝通表達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朗讀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重要意義
(一)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記憶力最好的時段,通過對課文的反復朗讀,加深學生對語言表達的印象,提升學生語言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學中,選取的文章都是極具美感及深刻道理,并且朗朗上口,對句子節(jié)奏的把控恰到好處,極為適合小學生朗讀。小學生通過對各文體的朗讀,可以熟練掌握字型形、字音,且牢記句式及語句節(jié)奏,使其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在小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應對朗讀文章進行深入的解析,讓小學生明白該用何種心境、情緒去朗讀,激發(fā)學生朗讀熱情,使小學生理解課文含義。同時教師對小學生的語法、語感、語調進行分析,正確引導小學生朗讀,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二)活躍學生思維,體悟文章深意
小學生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能夠品味文章中人物的豐富情感,通過反復朗讀,漸漸地體會到文章的主旨含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通常是描寫景物的優(yōu)美詩句,描寫情感和道理的傳神佳語,小學生經常朗讀這類文章,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及增強情感體驗。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朗讀時,運用各種技巧,幫助學生進入到文章中,體悟文章深意。同時這種富有情感交流的朗讀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活躍思維,在每一次的朗讀中思考文章的含義。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措施
(一)激發(fā)小學生朗讀熱情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紀,提升小學生學習效率應從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應結合各教育資源,設計合理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小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小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小學生朗讀前,教師可以引領范讀,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將文章真實情感爆發(fā),引領學生走進文章。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規(guī)范、情緒飽滿的朗讀范本播放給學生,結合文章真實描述,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文時,用多媒體播放貼合文章描述的風景,同時引領性訓練學生朗讀,使小學生身臨其境般,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情境教學是能極大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訓練小學生朗讀時應時常運用,吸引學生熱情,提高學生參與度。如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時運用角色扮演的模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一人扮演小苗、一人扮演大樹,通過對話、朗讀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理解文章含義。
(二)帶著目的進行朗讀
傳統(tǒng)教學中的朗讀都只是讓學生通篇地誦讀,極少語氣、語調、節(jié)奏的要求,導致大多數學生只是敷衍性地將一篇課文讀完,盲目地完成一項任務。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首先定下標準:抑揚頓挫、情緒鮮明、字音節(jié)奏標準等,然后可以設計一些小目標,使學生更深入、更積極地參與其中。例如在學習《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等寓言故事時,教師讓小學生在朗讀時重點關注文章嘲諷和否定的對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在朗讀《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詢問小學生文章中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分別是什么、出現在哪里。在鍛煉小學生語言技巧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學習效率。
(三)循序漸進,養(yǎng)成良好朗讀習慣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時候,應針對學生差異,制定合適的朗讀計劃,逐步地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能力,提升小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教學過程中,借助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材,通過反復的朗 讀訓練,由淺入深地鍛煉小學生朗讀能力,引導學生先進行字音、語氣、語調及節(jié)奏把控上的朗讀,待學生熟練掌握后,能夠流暢且自然地朗讀后,再讓學生進行對文章整體內容理解的朗讀,體悟文章主旨,逐漸地提升小學生朗讀能力,最后讓小學生對文章細節(jié)內涵進行精讀,一遍一遍地朗讀,直到學生將文章的形、意、神完全掌握。同時,教師針對小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習慣給予及時的糾正,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好的朗讀習慣,如在讀到運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時用筆圈出來,讀到情感思想表達時用筆畫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及訓練目標,提高學習效率,鍛煉語言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朗讀訓練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它可以不斷地提升小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使小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可以做到自如地進行語言交談,同時反復的朗讀訓練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文章所用寫作手法,理解文章主旨含義,體悟作者思想感情。因此教師應加強小學生語文朗讀訓練,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制訂科學有趣的朗讀計劃,不斷激發(fā)小學生朗讀熱情,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提升小學生學習效率。
作者簡介:經芳艷,女,1987 年生,廣西桂林人,本科學歷,小教一級,現任教于桂林市臨桂區(qū)城區(qū)第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