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英
【摘要】 政治全國卷考查背景下要求打造高效一輪復習課堂,既夯實基礎知識、又鍛煉學生的解題技巧,提升學生的論證、探究能力。將行動學習法理論用于實踐,用以“練”帶講、以“用”致學的方式來開展一輪復習,有助于夯實基礎,也鍛煉、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 行動學習法 全國卷 政治一輪復習 高效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1-063-02
0
高考政治全國卷(尤其是主觀題)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儲備的事實性、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識,整合、篩選出回答問題所必須的、恰當?shù)膬?nèi)容要點,作為理論論據(jù),并結(jié)合事實論據(jù)等,進行充分的論證,或者深入探究,形成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的結(jié)論。”即突出注重能力立意,突出綜合能力與應用能力”。因此,打造全國卷背景下政治一輪高效復習課堂則是擺在高三政治教師面前的一個迫切問題:如何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又鍛煉提升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在高三復習備考過程中,本人運用行動學習法理論,摸索出以“練”帶講、以“用”致學的方式——即通過安排學生做高考題帶動講題、讓學生在運用知識中加強對知識的區(qū)分辨別、理解和運用,有效提升了一輪復習課堂教學效率。
一、行動學習法在高三政治復習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行動學習法(Action Learning)強調(diào)應該讓學員成為學習的核心,“教師通過觀察和總結(jié),通過不間斷的反思、質(zhì)詢等方式來達到高效學習,最終在系統(tǒng)化結(jié)構(gòu)性知識體系基礎上,自主的探索和學習未知和深領域” 。行動學習法又稱“干中學”,是一種強調(diào)在實踐中學習的理念,有助于克服和解決“獨學式”、“靜聽式”等一系列忽視行動功能的低效率的學習方法和方式。
以此為前提,本人在做好了整理、研究多年全國卷的準備工作的基礎上,開始了高效課堂的實施:以學生的 “練”帶動老師的“講”,以“用”致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知識的夯實和梳理(以本人的《意識的作用》一輪復習課堂為例)
1.學生學習核心地位的啟動:學生先“練”
教師在每節(jié)課前一天就根據(jù)所講知識內(nèi)容,在整理好的高考題中挑選好一道練習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預先復習相關知識,并保持相應思維訓練量,從而讓學生對主觀題不再有畏懼感。同時安排一個學生做好次日要復習內(nèi)容的知識框架,為次日上課的“講”做好知識準備。
如本人在復習《意識的能動作用》時,就挑選了2014 年新課標I卷39(2)為例(沒有全國卷的題目則挑選其他省份題目),并要求次日一早就收繳檢查。
39. (材料略)(2)有人從錢學森的經(jīng)歷中得出結(jié)論:“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有什么樣的學生。”你如何評價這種觀點?請運用意識作用的原理說明理由。(12分)
2.教師觀察、總結(jié):課堂上“講”
教師上課前收繳前日作業(yè),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答題情況,找出有代表性的錯誤,為上課的“講”、也為后面的質(zhì)疑“找茬”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同時課前五分鐘,安排學生板書所整理的相應的知識框架。
如本人在收繳檢查學生的練習中,收集了他們的典型錯誤,并做成了PPT以備展示(見后“找茬”環(huán)節(jié))。
教師開課即講解前日所完成的練習題,教師板書解題過程,帶領學生完成審題(包括考查角度、知識范圍、和材料信息提取等)、材料信息與書本知識對應、論證分析、答案組織等整個過程。在教學中本人發(fā)現(xiàn),不會審題、把不準題目究竟在考什么、能不能在大考很緊張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冷靜地審準題目、并條理清楚地組織答案是大多數(shù)學生對主觀題深感畏懼和苦惱、難以突破的原因。而通過教師板書整個答題尤其是審題、不同題型解題的過程,有助于強化學生審題、解題的意識和能力,這樣一種課堂示范訓練的長期進行有助于學生將審題、解題思維步驟可操作化,幫助學生克服考場緊張,增強其審題能力;也有助于訓練學生針對不同題型的思路展開,一輪下來,基本不同題型都能反復講解到,完成不同題型的解題訓練。
如在本課講題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評價觀點”類題目的解法,板書帶領他們解題,將對本題正反兩方面的態(tài)度都做了演示。
審題三步走:
一、角度:評價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都有可能。)
二、知識范圍:“意識的作用”
三、材料:錢鐘書母校民主、開拓、創(chuàng)新的學校文化感染了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開放、探索的精神及強烈的求知欲望。
本人首先一步步地展示審題步驟,引領學生明白題型是“評價評析分析”類的,也了解了“知識范圍、材料信息”;然后再結(jié)合往日所講“評析評價觀點”的解題步驟(見下圖)引領他們思考,學生基本也就能用自己語言表達出“確實教學觀念對學生成長有影響,但不能說‘有…就有…吧,太絕對了,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呢,比如……;并且光有教學觀念,如果沒有行動也不行啊”,引導他們用生活語言來思考時他們也能判斷出上面這些步驟里哪些應該重點強化、哪些應該略寫;觀點、態(tài)度和答案也基本成形。
3.運用反思、質(zhì)詢等方式來“找茬”:在講題中或講題結(jié)束后,呈現(xiàn)學生答題中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學生討論分析問題進行修改,從而強化學生對所復習知識、及相關知識的區(qū)分辨別,也強化審題、材料分析與觀點對應的意識和能力。
如在本節(jié)課中,本人在帶領學生板書完解題過程后,即用PPT呈現(xiàn)了他們的典型錯誤(如下圖)。學生的上課熱情、投入度感覺有明顯的變化,基本不用引導就很快解決了第一個錯誤:“沒有觀點啊,只有材料分析沒有觀點”,當問應該怎么修改時就七嘴八舌地告訴我“就說‘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然后在解決后面幾個典型錯誤的時候,學生更加興奮,也有疑惑“怎么會把‘人體生理活動扯進來了?”、“怎么會說到‘規(guī)律?不符合規(guī)律的意識也能發(fā)揮作用?。俊?、“就算是符合規(guī)律的意識,也不能說‘有符合規(guī)律的教學觀念就有優(yōu)秀的學生吧?”、“第四個知識范圍不對啊,這不是‘意識的作用,應該用‘意識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是‘意識的自覺選擇性!”……正是在對幾個典型錯誤的猜想、分析、討論中,順利完成了“意識的特點、意識作用的表現(xiàn)”的理解和區(qū)分,同時也強化了對答題知識范圍的留意、及組織答案應該注意的事項。
4.系統(tǒng)化結(jié)構(gòu)性知識體系:梳理框架,梳理知識。根據(jù)剛才所講題目的知識,結(jié)合學生所畫框架進行本課知識、及相關知識的梳理,再次幫助學生厘清知識邏輯,強化理解和記憶。
二、運用行動學習法進行政治一輪復習的反思和建議
1.需要提前布置學生做好預先復習。用行動學習法,以“練”帶講、以“用”致學的方式對學生的書本知識熟悉度要求比較高,如果學生對知識掌握得不夠熟練會有跟不上的感覺。但學生熟悉這種以“練”帶講、以“用”致學的復習方式后,就會自發(fā)的預先復習即將要講的知識,對學生的自主復習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老師如果提前安排布置練習,引導學生預先復習,則會更好。
2. “找茬”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知識的理解區(qū)分、能力的提升等非常重要,是對知識進一步的理解和運用,這也是行動學習法理論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操作中也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有學生說,“看到那張‘找茬,我心就不慌了,原來也有別人和我犯一樣的錯誤啊,那就不怕啦,慢慢來肯定能夠?qū)W好的……”有“找茬”的課結(jié)束后,過來討論和辯論的學生也會增多。
3.運用行動學習法,以“練”帶講、以“用”致學這種方式能顯著提升一輪復習課堂效率,但也有明顯不足:時政信息不夠。有前輩建議是否可用最新時政材料將所挑選高考題進行改編后,再來以“練”帶講,以“用”致學——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則在夯實基礎知識、提升解題能力的基礎上,還補足了時政信息,這樣一輪復習課堂的效率將會進一步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考試中心.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43.
[2]熊善麗.基于行動學習法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文獻綜述[J].教學導刊2017(1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