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麗娟
[摘要]在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背景下,打造高效的閱讀課堂十分重要。教師要善于設計核心問題,指向文本核心;捕捉文本細節(jié),指向文本構思;開展主題拓展,進行學科整合,以此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深入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與情感,從而實現(xiàn)文本閱讀的高效化。
[關鍵詞]高效課堂 聚焦文本 學科整合
打造高效閱讀課堂,必須要構建合理而科學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梳理教學板塊與具體環(huán)節(jié),運用巧妙而集中的教學策略,是提升課堂有效性的保障。只有集中教學,才能夠整合教學活動涉及的每一項要素,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辨析、體悟等行為,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效益。
一、設計核心問題。指向文本核心
問題設計的科學化是判定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一項重要標準,有效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沉浸文本,提升思維辨析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問題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完成文本的整體感知,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三打白骨精》一課時,一位教師運用層層推進設置問題的方式,實現(xiàn)縱深理解。課堂開始之初,教師拋出問題:“孫悟空曾大鬧天宮,有上天入地的本領,可是在對付白骨精時,卻陰溝里翻了船,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思維打開一扇大門,學生聽到問題后,在第一時間就想走進文本,探索原因。這一問題解決之后,教師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孫悟空一路竭盡全力保護唐僧,可是唐僧卻總是責備他,師徒二人之間的矛盾根源來自哪里呢?”這一問題的提出旨在引導學生關注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將焦點關注到文本本質(zhì)與根源上。學生展開更深層次的探討,完成問題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白骨精僅三次變化,可是在對決過程中,為什么白骨精總是占據(jù)上風?還有誰對故事的發(fā)展起到了作用?”教師借助這些問題使學生不僅關注到孫悟空與白骨精,還關注到唐僧等人物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作用。
以上案例中,教師通過三個逐層深入的問題,構建起集中的思維合力,教學環(huán)節(jié)指向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由淺入深,教學效果顯著。在這三個問題的引導下,小學生就能夠?qū)Α度虬坠蔷愤@一篇課文進行深入解讀,在深入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把握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
二、捕捉文本細節(jié),指向文本構思
文本把握不應停留在整體感知層面,而應該運用多種策略,展開更深層次、更加透徹的研讀,所以,細節(jié)關注更為重要。教師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讀局部細節(jié),把握創(chuàng)作意圖。
例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這一課時,首先要明確這篇文章的題材是經(jīng)典的記人散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應該集中到品味人物形象方面。一位教師從外貌描寫著手,抓住“瘦削的臉……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一句,引導學生展開深入品讀,學生感受到老人的飽經(jīng)風霜、樸實質(zhì)樸等特征;繼而緊扣“喝的是雪花泉的水……我能舍得走嗎?”一句的語言描寫,解析老人內(nèi)在開朗豁達的品質(zhì)以及對天游峰的情感。對細節(jié)語句展開解讀與品析后,教師加以總結:作者運用語言、外貌等描寫方法,凸顯人物性格,點明本文構思之精巧。
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從目標出發(fā),為目標服務,從而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策略,只有教學指向集中,才能夠形成合力,提升課堂效率。以上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悉心捕捉了文本的細節(jié)內(nèi)容,才有效地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把握了文本的構思,實現(xiàn)了文本閱讀的高效化。
三、開展主題拓展。進行學科整合
各學科知識之間具有相通的特征,特別是語文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與其他學科形成關聯(lián)。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獲得整體認知,若想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要與其他學科形成關聯(lián)。因此,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應該構建起主題拓展視角,與其他學科形成合力,形成跨界教學模式。
例如,在教學《做一片美的樹葉》這篇散文時,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知識的汲取,同樣應該重視語文的育人功用。一位教師為了達成育人目標,設計了以“小小的葉片”為主題的拓展與探究活動。在數(shù)學課堂上,根據(jù)三年級教學內(nèi)容《長方形的周長》,提出了探究“知性葉子篇——測量不規(guī)則葉子的周長”的話題;英語課作為語言學科,同樣能夠構建起關聯(lián),提出“詩性葉子篇——Leaves”為主題的活動;音樂課堂開展“樂性葉子篇——樹葉兒飄飄”活動;科學課堂形成“理性葉子篇——秋葉為什么這樣紅”的探究活動。此外,讓學生在課外制作葉脈書簽等手工活動深受學生喜愛。語文課不再是孤立的知識體系,而與其他學科形成緊密關聯(liá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主體意識,身心得到整體性發(fā)展。
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科知識整合過程中,跨界學習并不是單純的知識累加,而是形成合力,共同發(fā)揮教育的育人功用。在聯(lián)合教學模式下,語文與其他學科滲透在一起,形成有機對話,提升整體教學效率,達到“1+1>2”的整合效應,將教育的核心目標真正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達成教學目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必須集中教學內(nèi)容,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形成合力,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打造優(yōu)質(zhì)課堂。只有基于文本本位、學生本位進行整合化的教學設計,才能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深入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與情感,從而實現(xiàn)文本閱讀的高效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