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龍
摘 要:初中化學作為一門以動手能力為基礎的實驗學科。因此,學好初中化學對于初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常規(guī)實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學習化學時,教師對初中生的實驗教學中,側重點應在于要多培養(yǎng)初中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使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對問題有的一定的理解能力,進而在理解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能夠主動進行學習探究,在日后的學習以及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化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能力
初中化學是初中生在進入高中教學前,嘗試階段性接觸高中化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對于初中生升學,包括以后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初中生在剛剛入門化學的時候會覺得內容深奧難以理解。加上初中生面臨升學的壓力,課堂教學難免時間不足,導致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探索能力不夠。因此大多學生學習化學的時候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比較多。在普通的初中教學中,初中教師更是以“揠苗助長”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完全不顧學生是否能消化理解,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化學學習。初中化學教師更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動手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和探索欲,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學習好化學。
一、結合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原動力。而化學是一門以動手實驗能力為基礎的教學學科,化學本身十分神秘有趣。因此,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是要從學生的發(fā)現(xiàn)力以及感知力等兩個方面入手。在課堂中更是應該以簡單好記且有趣味性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牢記化學名詞和公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借助問題引導,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化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高度吻合的學科,所以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一種與生活接近的感覺。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生活為切入點,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這一門學科,使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常態(tài)來源于化學發(fā)酵原理。
例如,學生每天呼吸的氧氣含量中包括水等多種元素,而呼出的氣體中則是含有二氧化碳,以此問題作為切入點,幫助學生利用化學實驗器具在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在這些簡單的生活常識中引導學生提升探索欲,使學生主動探索其中的化學原理并在教師的教育輔導下手動完成簡單的化學提取實驗。
三、從生活調研為基點,代入化學教育
化學作為一門以生活基點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更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與學科密切相關的地方,進而用化學原理來改變生活。
例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飲用的開水。在中國很多地區(qū),水的雜質含量十分高。長時間地使用這些雜質含量比較高的水進行煮沸,在水壺中或者暖瓶保存的時候會產(chǎn)生十分多的水垢。而往往這些水表面看起來十分干凈,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的發(fā)生消除水垢。教師可為學生準備實驗用具(食用鹽、水、電池、石英制燒嘴等),利用食用鹽和水融合,得到濃鹽水。用電池對濃鹽水進行電解稀鹽酸,得到氫氧化鈉、氫氣、氯氣,將氫氣和氯氣用至石英制的燒嘴點火生成氯化氫,氯化氫冷卻后由水所吸收轉化成為鹽酸。鹽酸對于清除燒水壺包括暖水瓶的水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化學的自主動手能力來代入生活。
四、重視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化學學科的進行是一門以實驗發(fā)現(xiàn)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學習化學中的動手實踐能力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書本知識為基點,教會學生每一個化學公式原理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初中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化學試驗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力是極為重要的。
具體實驗過程:利用化學儀器在圓底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通過酒精瓶和沸石對圓底燒瓶的隔網(wǎng)燃燒加沸石防止暴沸,出水口連接冷凝管,冷凝管前傾后端連接牛角管,通過牛角管緩慢流入錐形瓶,熱氣冷水逆向行的原理得到蒸餾水。通過實驗的方式,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看、多問、多思考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常規(guī)的初中教學中,初中化學教師的教育方式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使得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還是以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基準,結合初中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從而運用更靈活、更新穎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短板,克服一切來源于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困難。最終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為學生構建高效、輕松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夏金銘.自主與引導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研究和實踐[J].中華少年,2017(36):157.
[2]梁霞.從多角度探索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6(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