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qū)職工大學,天津 300203)
本研究就是以遠程開放教育的某一教學點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從教師和學生的兩個視角,就形成性考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為網絡時代開放教育形成性考核模式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議。
開放教育教學方式的特點就是借助計算機網絡以及多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隨時隨地、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以及較少的面授課程,這樣造成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很難做到實時監(jiān)測。開放教育的傳統(tǒng)形成性考核為紙質單一形式,已經不能適應開放教育的發(fā)展需求,近幾年來開放教育在不斷嘗試各種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形式,國家開放大學為此在2005 年春季開始嘗試以網絡技術作為評價工具和手段,采取在線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效,這樣的形成性考核模式,被稱為“網絡形考”,執(zhí)行“網絡形考”的課程均需達到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雙及格”的要求才表示該課程的學習成績合格?!熬W絡形考”的課程要求學生登錄平臺選課后,根據課程的“任務列表”完成課程考核要求,課程成績由主管課程的教師根據完成情況給予,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形考”課程從最初的6 門不斷擴展,直至現(xiàn)在超過200門。“網絡形考”經過了12年的實踐,還存在那些問題?學生對“網絡形考”的完成程度如何?責任教師和學生對“網絡形考”滿意度如何?哪些因素影響“網絡形考”的完成?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問題。本次研究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網絡形考”的特點,設計關于開放大學形成性考核情況學生卷和教師卷的調查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77份,其中發(fā)放了學生問卷223份,回收有效問卷207份,回收率92.8%,教師問卷54份,回收有效問卷51份,回收率94.4%,均超過了90%,調查問卷詳細統(tǒng)計參見圖1,此次調查確定為有效問卷。問卷樣本專業(yè)覆蓋該教學點的法學、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金融學、土木工程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學前教育等13個專業(yè),專業(yè)覆蓋率達百分之百。
圖1 開放大學形成性考核情況學生卷和教師卷的調查問卷統(tǒng)計
形成性考核形式選擇書面作業(yè)56%,網上作業(yè)33%,階段性測驗6%,課程實踐性教學4%,專題討論1%,參見圖1;做作業(yè)的主要方式是形考冊手寫91%,電腦打印粘貼于形考冊3%,網上形考6%,全部完成率98%,未參加2%;按時完成率98 %,如不能按時上交作業(yè),原因是沒有必要做3%,工作忙,沒有時間做90%,已掌握學習內容,所以沒有交7%;優(yōu)秀率95%,完全獨立完成76%,在其他輔助形式下,半獨立完成24%,雷同率93%。說明在傳統(tǒng)的紙質形考作業(yè)完成的比較趨于形式,欲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比較困難。
圖2 形成性考核的形式組成
輔導教師對形考作業(yè)的批改情況是仔細批閱,找出問題,評語詳細67.08%,基本認真,有簡單評語21.12%,只有分數,沒有評語3.73%。對老師批改形考作業(yè)的總體評價滿意80%以上。當做作業(yè)遇到問題請教老師時,老師能及時解答的超過70%,詳細情況請見表1。說明從學生對老師在傳統(tǒng)的紙質形考作業(yè)的評語滿意度比較高,而且評閱教師及時、耐心的評語影響著“網絡形考”滿意度評價。那些有詳細評分標準的、詳細具體的評語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準確掌握,從而提高了網絡形考的滿意度。如前所言,開放教育的學生一般為在職人員,業(yè)余時間少,工作時間與學習時間容易互相沖突,“網絡形考”是基于網落的平臺,學生可隨時實地完成課程的形成性考核。
表1 學生對形考的重視程度以及對老師審閱的滿意度
從問卷反饋情況已經反映出:81%的學生等后認為形考形式以及形考的考核題型到比較單一,78%以上的老師認為“網絡形考”的內容局限于文字教材上的知識,范圍也比較狹窄,考核檢內容也比較機械,實際操作題在形成性考核中比例少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使學生機械應對,這樣既沒起到導學的作用,還為了應對考試擠占了很對學習的時間,使學生不能很好的系統(tǒng)的學習學科知識,助長不良的學習習慣,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抄襲和舞弊,這種形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負面影響。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前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成果,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或加深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的知識和能力?!熬W絡形考”的課程學習模式是學生在學教學平臺下載課程復習資料,以滿足應對形成性考核的要求,一般都是考什么看什么,導致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形成性考核的模式和內容直接影響了開放教育課程的設計,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大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交互,以及學生在形考過程中反饋,也是形考改革的內容之一。
傳統(tǒng)的形成性考核基于紙質形式,最初的檢查比較嚴格,每一份形考作業(yè)都要報到市電大統(tǒng)一檢查,之后變做抽查,最后檢查便流于形式。在調研過程中,學生對紙質的形成作業(yè)都不是很重視,不得不寫,或是找人代寫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即便是在逐漸減少,加強對形成性考核作業(yè)的監(jiān)督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這種慣性思維,對“網絡形考”雖然是不得不做,但完善監(jiān)督機制也是迫在眉睫的。
形成性考核是完善開放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開放大學推進“學分銀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性考核的改革和發(fā)展能引導學生更加重視過程性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同時,規(guī)范、嚴謹的形成性考核能夠使學生更加重視學習過程,老師更加重視教學情況,有利于教師、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時,學生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提出完善形考功能的對策建議:
開放教育教育對象即學生來源大多來自于社會,他們基本上是在職人員,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具有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所以,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應當更多設計社會實踐的題目,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并提高實際運用能力去解決問題。為了提升形考的質量,并滿足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適應開放教育學生的特點,形成性考核的改革中嘗試加大實踐操作的比重,提升實踐性和能力的考核。如英語的形成性考核中可以嘗試加大聽力和口語的考核比重,理工專業(yè)可以加大實踐操作的比重,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開放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為培養(yǎng)出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受家庭、環(huán)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一種偏好傾向,這種偏好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也會使每個人都不同的需求,稱之為差異性需求。同時,也由于每一個學生智力和能力的不同,且學習的目的的不同,所以學生對待形成性考核的要求態(tài)度也不同,因此,在設計形考作業(yè)內容時要考慮到開放教育的特殊性,適應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提供靈活多樣考核內容和考核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另外,形成性考核的設計還應該考慮開放教育的學生的自身特點,即學生為在職人員,相對記憶力相對較差,但理解能力相對較強,因此,考核內容應該客觀記憶性題目比重相對要少,增加主觀能力測試題目的比重,這樣,學生就不會因工作忙,沒時間背書,而造成考試時不得不作弊,或是只能不斷地補考。另一方面,形考的內容還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既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又可以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學校發(fā)展的基礎就是保證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升包括提優(yōu)化教師隊伍,提升教學管理水平,改善教學狀態(tài),這其中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就是,教學考核模式的改革。因此,從事開放教育的人員都要重視形成性考核的工作。首先,在入學指南中一定要強調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只有形成性考核合格者才能夠完成該課程的學習,同時,要求責任教師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做好教學輔導計劃,帶領學生學習并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務,開放教育做好層級管理,嚴肅形成性考核;其次,制定形考的實施細則,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過程管理,隨時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育策略;最后,形考管理人員要認真負責,對數據收集要及時、準確,運用現(xiàn)代化的網絡計算機完善“網絡形考”,提高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前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成果,“網絡形考”導致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加大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交互,以及學生在形考過程中反饋,可以把教學平臺和“網絡形考”平臺進行整合,讓過去形式主義的課程討論去,發(fā)展成為真正的互動區(qū),也使“網絡形考”不僅僅是一種考核,同時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
提升教學質量的方式和“網絡形考”的作用,應建立形成性考核的長效監(jiān)督機制。首先,要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形成性考核;其次,為了對學生的“網絡形考”的結果進行檢查,要完善網落平臺功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要把終結性考試和“網絡形考”緊密結合,如現(xiàn)在的雙及格課程的設置,既保證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同時也完成了對該課程的終結性的考核,真正達到對學習效果的檢測,保證了課程系統(tǒng)學習和考核。
綜上所述,開放大學的各個教學中心,應該充分認識開放教育的“網絡形考”的重要性,探討“網絡形考”的實用性,保證“網絡形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推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1]楊婷婷.我國開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研究綜述[J].中國成人教育,2012,(17).
[2]官杰等.形成性考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6,(09).
[3]王蕾等.形成性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學習成績評定體系構建與實踐[J]. 中醫(yī)教育,2014,(06).
[4]江輝等.形成性與終結性考核成績相關關系分析[J]. 中國遠程教育,2011,(08).
[5]胡勝亮,白培康.“形成性考核評價”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