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靈魂所在,更是一個國家得以興旺發(fā)展的源動力,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任何學科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但是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無端地框架式作文訓練,使得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受到挫傷,難以真正拓寬題材、表達自我,更無從談及由此帶來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
對于教師來講,不能一味守舊,而是要讓學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得到創(chuàng)新思維展現(xiàn)的機會。比如僅就題材選擇的環(huán)節(jié)來看,獨辟蹊徑的視角便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應用自我批判、創(chuàng)新角度、開拓思維以及科研關照等幾種指導方法,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一、自我批判
教師要敢于去除各種教育束縛,真正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使之大膽選擇那些表達自我,特別是嘗試應用自我批判精神的,這對于作文題材獨辟蹊徑也是大有幫助的。
例如當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我背地里做過的一件事》時,教師便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表述出自己藏在心里的秘密,無論是正確的事、錯誤的事;聰明的事、愚蠢的事;勇敢的事、害羞的事,皆可以自由選擇,把作文選題過程置于廣闊的空間范圍之內。再比如當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有意義的一件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置身于高度生活化的情境氛圍中去:“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是好的,可能是不好的,我們可以把他寫出來,當作對自己成功經歷的一次反思。”
二、創(chuàng)新角度
教師要指導學生進入到獨特的題材創(chuàng)新視域中去。比如當要求創(chuàng)作《記一個熟悉的人》時,很多學生都會寫刻苦學習的同學、愛生敬業(yè)的老師、慈祥和藹的媽媽等,這些作文的題材過于泛濫,而且難寫出新意,雖然不能全面否定此類題材,但可從創(chuàng)新角度來分析,畢竟不夠理想。若是學生可以創(chuàng)新角度,寫生活中遇到的愛管“閑事”的鄰居,雖然平時寡言少語,不受大家喜歡,但卻能夠在關鍵時刻維護他人利益,和壞人相抗爭,寫起來就自然容易吸引人。
另外,此種題材的呈現(xiàn),也給我們帶來另一種啟示,那就是若想真正實現(xiàn)作文題材上的獨辟蹊徑,即應注意作文內容的生活化皈依,越是生動體現(xiàn)生活,越能讓作文表現(xiàn)得更加充實有趣,按照這種視角進行創(chuàng)作,不僅使作文題材無處著落的問題得到解決,而且好文章也將隨之呈現(xiàn)。
三、開拓思維
教師還應當注意學生在作文題材選擇思維上的開拓。首先,要求其避免單一思維模式的陷阱,使其產生思維求異的可能性,從而以更流暢更敏捷的思考方式應對題材選擇與應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力求使學生克服思維單向模式的干擾,嘗試反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的應用。像接觸到《我的課余生活》這一作文任務時,傳統(tǒng)思維往往著眼于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寫出來的文章難免相似之處甚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其道而行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可以從自身所處實際情況出發(fā),寫平時的課余生活之貧乏無味,這樣表達起來更容易產生真情實感。
其次,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避免傳統(tǒng)思維的慣性,使思維走向變通的渠道,也就是達到觸類旁通的思維效果。比如在創(chuàng)作《小草》這篇作文題目時,學生會普遍將注意力集中到贊美小草生命力的頑強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大膽開拓思維,走出思維慣性的誤區(qū),從其他方面完成立意。比如可以從小草所具有的巨大
藥用價值著手,進行相應的題材選擇,還可以從小草植根于地下的特點著手,將題材設定為遠大理想植根于現(xiàn)實為基礎的故事。通過多種思路的開拓,學生的題材選擇視野自然變得開闊了,在開闊的視野之中,作文創(chuàng)作必將走向更大的成功。
四、科研關照
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進入到科研的視角,引導大家將考察、參觀、種植等科學研究的經歷融入到作文選題中來,說明情節(jié)是如何生動有趣、知識是如何一步一步獲得的。
比如,學生會在生物課堂上接觸到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在實驗完成之后,語文教師即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相應的科研活動文章。學生由于有了親身參與活動的基礎,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特殊經歷,因此對于作文題材的應用也更容易產生強烈興趣。
在這種題材的關照下,學生可以創(chuàng)作出非常生動的句子和段落,其中既包括科研實驗的準備過程,也包括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說明。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指導學生恰當?shù)剡x擇相應題材,并將這些內容有機地組織起來,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題材的選擇是初中生作文創(chuàng)作的關鍵一步,而可以應用的作文題材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可謂隨處可見,對于會選材的同學來說,信手拈來毫無費力,而對于不會選材的同學來說,卻存在無材可選或者是選而陳舊的問題。那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獨具慧眼,在作文題材上獨辟蹊徑,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準進行衡量,以取得更加理想的引導效果。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生本教育視閾下初中語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研究》的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北學校(226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