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露
面對“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和熱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隨即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師的關(guān)注焦點。特別是伴隨著部編新教材的廣泛使用,對低段語文教師而言,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引人深思的現(xiàn)實命題。基于此,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從以下三個維度著手,對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作了一些探索與思考。
一、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夯實語文基礎
誠如部編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所言:“所謂語文素養(yǎng),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yǎng)?!痹谡Z文學習中,最基礎的知識就是字詞的學習,它們是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單位。特別是在部編新教材中,編者把教材分為課文與識字兩大模塊。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字詞教學的重難點,將一類生字與二類生字區(qū)別對待。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一類生字的識記力度,充分利用早讀、自習等有效時間,幫助學生在課內(nèi)“消化好” 這部分內(nèi)容,打牢基礎 ;另一方面要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二類生字和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進行跟蹤指導,幫助學生達到會讀會認的目的,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
除此之外,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將教材中出現(xiàn)的“日積月累”“展示臺”“字詞句運用”作為培育兒童核心素養(yǎng)的有力抓手,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讓兒童在扎實掌握的基礎上,達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的理想教學效果。眾所周知,語文基礎知識在兒童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牢固的語文基礎知識作支撐,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只能是空中樓閣,無從談起。所以說,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從夯實語文基礎知識做起。
二、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拓寬語文視野
葉圣陶先生早就強調(diào):“語文是培養(yǎng)能力的課程,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一定要注意訓練,不斷發(fā)展聽說讀寫的能力?!弊鳛橐婚T具有開放性的課程,在部編教材使用過程中,我們要樹立生活化語文的觀念,不要拘泥于教教材,而是要學會用教材教。特別是對于處于低段學齡的兒童而言,他們對外界充滿著好奇心。作為兒童學習的引領(lǐng)者,我們要立足學情,從兒童的興趣入手,將教材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銜接,讓兒童在了解生活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間隙中認識世界。為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我的發(fā)現(xiàn)”“我愛閱讀”等部分內(nèi)容,將課本知識與課外閱讀融會貫通,為兒童的成長架起一座閱讀的橋梁。
比如,在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我愛閱讀”部分的教學中,筆者根據(jù)教材《王二小》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給學生提前布置搜集王二小資料的課外閱讀作業(yè)。課堂上以分小組合作閱讀的形式,大家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并以講故事的方式與他人分享,兒童積極性被極大地調(diào)動了起來,整個課堂討論氛圍濃厚。整節(jié)課以學生自主發(fā)言為主,教師補充為輔,兒童相互之間分享、交流王二小的故事。在課外閱讀的背景下,這節(jié)課借助分享、交流的方式,不但讓兒童對抗日戰(zhàn)爭有了初步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兒童的愛國情懷,并號召孩子們要爭做王二小式的好兒童。
一言以蔽之,拓寬語文視野是助推兒童語文學習的加速器。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巧妙運用教材,逐步引導兒童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在閱讀中幫助兒童不斷拓寬語文視野。就此而言,拓寬語文視野是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
三、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樹立人文情懷
“語文或者中文學科,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科。語文學科的目標不光是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還擔負著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培養(yǎng)和文化傳承的使命。”提及語文教學,溫儒敏教授如是說。那么,如何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讓他們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的使命呢?筆者以為,需要從幫助學生樹立人文情懷開始,對于處在懵懂階段的兒童更應該如此。在部編新教材中,編者為我們選取了許多極具人文性的好作品,這些作品從思想性、審美性、價值觀等不同方面,多維度豐富著讀者的人文情懷。但對于心智還不成熟的兒童而言,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幫助兒童樹立濃郁的人文情懷。
例如,在部編本二年級上冊教材中,有《黃山奇石》《日月潭》《朱德的扁擔》等選文,筆者認為,根據(jù)具體課文內(nèi)容,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對兒童進行教育,幫助兒童構(gòu)建人文情懷。面對《黃山奇石》,我們可以從審美性出發(fā),通過讓兒童感受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鍛煉兒童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面對《日月潭》,我們可以從思想性出發(fā),通過讓兒童了解寶島臺灣的秀麗風光,把一顆赤子之心裝進孩子的胸中;面對《朱德的扁擔》,我們可以從價值觀入手,通過讓兒童學習革命先輩的故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孩子的腦海……
總而言之,恰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提出的一樣:“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我們必須注重統(tǒng)籌語文教學的多樣性,要從不同層面指引兒童健康成長。如果說語文的基礎知識承擔著傳播文化知識的任務,那么語文的人文情懷,肩負的就是育人的重要職能。它不僅關(guān)乎兒童健康成長,更是考量現(xiàn)代人的重要指標。從這個層面來看,樹立人文情懷是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充分條件。
培育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課程改革的號角聲中,讓我們從夯實語文基礎、拓寬語文視野、樹立人文情懷這三個維度出發(fā),著力推動語文課堂改革,為全面提升兒童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努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麟游縣西街小學)
□責任編輯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