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麗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高校都是一門單獨的學科知識,對于大學生而言,積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事實也證明,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且也利于今后的就業(yè)。不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社會變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教師,深刻意識到現(xiàn)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徑需要優(yōu)化。對此,本文研究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點
現(xiàn)在很多高校也都開始考慮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采取了相對的方法進行教育,現(xiàn)在的大學生基本上能夠時刻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tài),對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都充滿著期待。社會競爭力的突顯,讓大學生開始意識到來自社會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增強自己的競爭意識,更改自己的價值觀,使自己能夠向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而這樣的特點也在時代發(fā)展中逐漸顯現(xiàn)出來。因此,在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老師應該根據(jù)大學生當前的特點,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都有一定的了解,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中的疑惑,采用更加科學的方法進行教育。此外,社會對大學生的影響極大,他們的思想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不斷豐富,這給思政教育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zhàn)。
如今是網絡時代的天下,也是科技在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網絡就提供了便捷,但是網絡的特點就是不受任何約束和控制,傳播速度也相當快,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響,這也會給他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大學生思政教育還是存在一定的挑戰(zhàn)和復雜性,老師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科學的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網絡文化給他們進行健康的引導。
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提升的實現(xiàn)路徑
(一)構建協(xié)同機制,推進“三全育人”
首先,要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的協(xié)同,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實現(xiàn)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構建課堂育人合力。
其次,要加強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黨務工作者和其他專業(yè)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協(xié)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聚合力,開啟新時代全員育人的新模式和新境界。
第三,要推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協(xié)同,形成正向疊加效應。一方面,要牢牢把握“第一課堂”即課堂教育的主導作用,堅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另一方面,要立足校園,面向社會,開展諸如“領導干部上講臺”“讀馬列、學經典”等形式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建立“課堂-校園-社會”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調動一切積極要素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通過整體推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xié)同育人,能形成系統(tǒng)內驅力,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目標。
(二)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正確導向
首先,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否正確直接決定著未來我們國家的發(fā)展。堅持黨的領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最核心的內涵,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保障。為此,一是要加強我們黨對高等教育工作的領導;二是充實加強大學黨委建設,確保我們大學的黨委的領導同志政治堅定,黨性強;三是全面提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黨性和素質,以點帶面,形成良好的氛圍。
其次,創(chuàng)新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的策略。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能夠有效地突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制度,老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為學生自身的長遠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機制所涉及的內容以及環(huán)境相對較為復雜,要立足于目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情況,通過對學生思想狀況以及學習能力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采取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以及管理策略。
(三)堅持文化涵育,優(yōu)化育人氛圍
首先,要注重大學文化的塑造和大學氛圍的養(yǎng)成。畢竟大學生的整體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系統(tǒng)養(yǎng)成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周邊文化和氛圍的影響。文化氛圍一旦養(yǎng)成則很難被外在因素影響,文化氛圍所確定的方向一旦明確,也很難被其他問題撼動。
其次,遵循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提升的是“思想”,是從“政治”的角度來進行思想教育,必然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高等教育作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的關鍵階段,直接決定著未來大學生的人格的塑造。一方面需要任課教師在課堂上真正充當黨的理論的傳道者。另一方面,其他教師也應該自覺主動的擔當其黨的思想的傳播者,將專業(yè)課的學習與黨的思想教育相結合,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與思想教育的同步進行。
(四)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提升工作水平
首先,要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完善集體備課制度、聽課制度、教學內容和質量監(jiān)管制度、教學評估制度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現(xiàn)實問題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模塊,理順課程的講授邏輯,積極探索學校陣地與社會基地、校內課程與校外實踐、校內教師與校外導師互動式立體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其次,守好網絡輿論主陣地。高校要在理念和行動上不斷適應信息化的發(fā)展要求,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主動搶占網絡輿論主陣地。主動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建設智慧教室,實施小班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教學和研討,加強師生互動,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三,建好思政教師主力軍。加大思政課教師培訓培優(yōu)力度,設立思政課教師學習進修專項經費,啟動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強化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培訓,遴選校內外專家學者、優(yōu)秀教師、先進人物、優(yōu)秀輔導員和杰出校友等兼任思政課教師,組建多元結構教學隊伍。
結語:隨著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現(xiàn)在大學生不僅僅開始重視自己的能力,對于自身的思想政治也很重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需要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大學生的具體情況,讓他們清楚認識到這個社會和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只有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才能進行更深入的溝通,這對思政教育展開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顧曉威.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01):133-136
[2]邵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升的途徑[J].教育與職業(yè),2017(01):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