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濤
[摘要]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材料,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最重要的載體,語文教材的高度直接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所能達到的高度。每個版本的語文教材都是經(jīng)過許多專家學者精心論證設計的,可謂篇篇經(jīng)典。深入挖掘語文教材課文魅力,并以教材為起點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遷移利用,讓優(yōu)秀的名篇資源更大更充分地發(fā)揮輻射作用,釋放出語文自身的魅力,吸引學生熱愛語文,學習語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文;魅力;挖掘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8)04000902
近年來,關于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探索主要呈兩個趨勢。一個是從教學的模式上進行探索,出現(xiàn)了“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新的嘗試、新的做法;另一個是從對語文本質(zhì)的探討說起,出現(xiàn)了“生活語文”“真語文”“人文語文”等教學方向流派。可以說,所有同仁們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學成果。不過,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基層教育者、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僅憑有限的理論修養(yǎng)、知識能力就開始所謂的特色教學,難免會發(fā)生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悲劇,最后危害的是廣大學生,是語文學科建設,更是語文教育的發(fā)展。
因此,我們一線教師的任務應該是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魅力,讓教材本身去吸引學生,促使學生熱愛語文,傳承文化,共建民族心靈家園。
一、挖掘課文標題魅力
古人說“文題半邊天”,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讀者與作者思想交流的窗口。從讀者角度來說,通過對標題的深入探究,可以快速直接地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領會作者的情感傾向和理想志趣。而從作者的角度來說,標題是文章寫作錘煉的重點,是情感與理性的集中體現(xiàn)。由此可知學習一篇文章把握文題意義重大。例如,在學習散文名篇莫懷戚的《散步》(人教課標版,下同)時,我們按照傳統(tǒng)的思路講解題目內(nèi)涵,文章用這個題目是因為全文以散步為線索,指出了下文要講的內(nèi)容,也說明了下文作者即將要講到的事情的范圍。但如果我們深入思考散步的內(nèi)涵,散步本身具有一定的休閑性和隨意性,而文章分歧的產(chǎn)生也正是生活中隨時可能發(fā)生的事,作者巧妙地處理了“我”的母親和兒子的分歧,在隨意中飽含了對母親的摯愛和對兒子的疼愛,這種理性和情感的彰顯看似隨性,實則是人性美的體現(xiàn)。
又如,在學習魯迅小說名篇《祝?!窌r,小說標題“祝福”是舊時魯鎮(zhèn)的封建習俗,是祈福和請求神靈保佑的節(jié)日,祥林嫂卻在千家萬戶一片祝福之聲中凄然死去,對這種喜與悲反差的探討研究,對學生理解小說的社會意義有很大幫助。因此,筆者上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流星劃過夜空,我們合攏十指,默默許下的是祝福;陽光普照大地,我們慢慢展開雙手,輕輕放飛的是祝福。在這流星與陽光的交替之間,在這手掌的開合之際,流淌在我們心間的是無限的美好,可是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去體驗祥林嫂別樣的《祝福》?!?/p>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對文章標題的深刻解讀中升華文本魅力,在對比分析中感受文章震撼人心的思想價值。
二、挖掘課文語言魅力
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影視、網(wǎng)絡、手機等新媒體形式的出現(xiàn),給學生帶來了極強的視覺沖擊,它們輕而易舉地以色彩繽紛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目光。正如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說的“五色令人目盲”。從此,學生難以再有興趣和心境去解讀探尋厚重艱深文字背后的思想內(nèi)容和鮮活情感。熱愛讀書,對文字有感覺的學生越來越少。這種危機,一線語文教師應該是早已覺察到的。語言文字是有血有肉有體溫的,語文教師有義務和責任帶領學生去接觸,去感受,去品味,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如學習《狼》一文時,文中屠夫殺死狼之后有“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其中這個“悟”字就值得我們琢磨琢磨。作者為什么用這個字,它有什么內(nèi)涵和外延,如果換成“知”“想”等字可以嗎?答案當然是不可以?!拔颉弊衷谶@里是“醒悟”的意思,帶有心有余悸的情感,如果換成其他字,那種心驚肉跳的感覺就沒有了,也就自然談不到醒悟了。而讀者的“悟”又在哪里呢?不是也應該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領悟到狼性的狡猾和險惡嗎?領悟到人性的不可捉摸嗎?
又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王熙鳳見林黛玉一段有“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忙轉(zhuǎn)悲為喜”。這里的“仍”“忙”我們細細探究,便會發(fā)現(xiàn)作者用詞的佳妙之處:王熙鳳既想通過關心黛玉討賈母喜歡,又不失分寸地把黛玉送回賈母身邊,充分考慮到了賈母與黛玉的依存感。尤其是“忙”字用得更是出神入化,悲和喜本是心理活動在外表的顯現(xiàn),是情感由內(nèi)到外的發(fā)展,也是瞬時內(nèi)不能完全改變的,而王熙鳳卻能做到??梢娖浔钦姹卜钦嫦?。一個“忙”字更見其善于逢迎的性格。通過深入分析文字的內(nèi)涵和外延,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會更深刻、更形象。
三、挖掘課文情節(jié)魅力
蒙太奇是電影中剪輯和組合的手法。語文課文的展現(xiàn)形式是以文字逐個疊加形成句子,然后到段,最后是整篇文章。通過閱讀文本,讀者獲得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接觸了一張張鮮活的面孔,而文學的魅力就在于它思想解讀的多重性、情節(jié)的戲劇性。由此我們可以對課文進行重新組合,獲得課文形式以外的價值。如學習《涉江采芙蓉》時,這首詩歌歷來解讀多樣,焦點在于:一是男主人公采芙蓉,還顧望舊鄉(xiāng),思念妻子;二是女主人公采芙蓉,想象男主人公還顧望舊鄉(xiāng),思念妻子。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則詩歌情感略顯單一,似是單相思;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則形成詩從對面飛來的表達效果,構成“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心有靈犀,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自信,這種理解比第一種理解價值更大??墒枪P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還可以有第三種解釋。整首詩歌都是從女主人公的角度來寫,所寫內(nèi)容全是想象的,這樣把女主人公那種望眼欲穿的思念寫得更加淋漓盡致,突出了詩歌的悲劇美。又如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讓學生根據(jù)詩前小序,重新按時間順序分角色配樂演繹文章故事,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詩文情感理解得更透徹了。這種重新整合文本的思路,為我們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文本信息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四、挖掘課文插圖魅力
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解課文文本的有效途徑。它們是編者根據(jù)教材特點、教材背景精心選擇設計的,其內(nèi)容對我們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恰當利用插圖信息,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準確把握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如《沁園春·長沙》一課的插圖是毛澤東同志的手跡,其草書行云流水,豪放剛勁,這對理解課文中體現(xiàn)的革命者的豪情壯志有很好的引領和烘托作用?!队浤顒⒑驼渚芬晃闹信涞牟鍒D是“段祺瑞執(zhí)政府衛(wèi)隊與請愿群眾發(fā)生沖突”。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對當時執(zhí)政府不可想象的令人發(fā)指的行為有直接的認識,不僅感性地認識到執(zhí)政府的殘暴,更理性地認識到社會的黑暗。巴金的《小狗包弟》一文安排了兩幅插圖,一幅是《隨想錄》圖片,一幅是“作者在深思”。《隨想錄》的圖片讓我們想到了知識的力量、文學的價值;第二幅作者在深思,他在深思什么,不正是在深思發(fā)生在身邊的一切嗎?用他的筆記錄著這一切,警醒著后人,扣問著人性。因此,重視課文插圖魅力,有助于精準理解課文。
五、挖掘拓展作者魅力
教材所選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作。正所謂文如其人,其作品有如此大的魅力,正是因為作者本身的人格魅力。這些大家名家,無論是在為學還是在為人方面都可以成為中學生學習的榜樣。他們或堅強勇敢,或樂觀曠達,或勤奮鉆研,或敬業(yè)奉獻,或憂國憂民,其思想行為燭照千里,光潤萬物。筆者在上課之前都會引導學生通過觀看相關影視資料、查找書籍等途徑盡可能多地去了解作者,知人論世,在做人和為學上多向他們學習。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要培養(yǎng)的正是德才兼?zhèn)涞膶W生。如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講到白居易初到長安,大詩人顧況調(diào)侃他“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后讀其詩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頓時改口說,有這樣的詩才在長安居住就不是問題了。故事雖然帶有戲謔的味道,但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知識的價值。又如,白居易晚年多次組織人員抄錄自己的作品,精心選擇存放地點,大多藏在寺廟中??墒?,就算是這樣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作品,再加上他官至禮部尚書的影響,到現(xiàn)在其詩文仍有五卷散失。可見一部千年經(jīng)典流傳到現(xiàn)在是多么不容易。因此,教師更應該有“為往圣繼絕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已經(jīng)煞費苦心地為我們搜集整理了豐富的教材資源,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吃透這些資源,再根據(jù)具體的學情以及自身的教學特點加以整理使用,全面而準確地傳遞出學者專家對語文教育教學的總體設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挖掘課文魅力是語文教材本身的客觀要求,也是避免教學中舍本逐末,一味追求聲光色影形式的有效方法。挖掘課文魅力的方向是以課文為中心而輻射的,本文只是就其中的幾個方向進行探索,更多的維度還有待同行積極參加,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玉秋,程昱.高中語文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李蔚,祖晶.課堂教學心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3]葉鳳茹.把握插圖特點,彰顯插圖魅力[J].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2015(3).
[4]吳彥瑢.重視語言文本,探尋文字魅力[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8(37).
[5]屠沖兒.讀出課文語言的魅力[J].文學教育,2007(10).
(責任編輯陳劍平)